在所有體育項目中,我唯一喜愛的是象棋。每逢閑暇都要和棋友殺上幾盤。一天,在擺棋時,棋友忽然半開玩笑地問道:“中國象棋為啥叫‘象棋,咋不叫別的棋呢?你是教語文的,請賜教!”是啊,為什么叫這個名?我因為沒答上而心不在焉,結果,連下幾局我都是終盤認輸。
教語文的,又喜歡象棋,連為什么叫“象棋”都不知道,似乎真說不過去。多日來我查典籍、找資料,一下子了解到關于“象棋”名稱的來源三四種之多。雖然各有依據(jù),難終一是,但還是有趨向合理、正確的,這也算對棋友有個交待了。
一、外國傳入說。有人認為中國不產(chǎn)象,這種棋是從產(chǎn)象的印度傳入的,所以叫“象棋”。此說不足憑信,因為古代中國有象,而且早在殷商時期就能馴服大象,并把大象用于戰(zhàn)爭之中。何況如今經(jīng)專家們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象棋并非從印度傳入。
二、以子命名說。也有人認為象棋中有個棋子是“象”,故名。此種說法也不妥,象棋中是有個“象”子,但七子當中,有比它尊貴、重要的“將(帥)”、“士”;有比它能征貫戰(zhàn)的“馬”、“車”、“炮”;還有比它數(shù)目成倍的“兵(卒)”;為什么不叫“將(帥)棋”、“車棋”“兵(卒)棋”……而單叫“象棋”呢?也許有人還會說,這起名沒那么多講究,隨便抓住一“子”就叫了,其中畢竟有“象”??!然而,此說仍不通,從最早有關象棋的記載來看,卻找不到“象”這個子。當時的象棋雙方僅有六個子,一個叫“梟”,另外五個叫“散”。由此說來,“象棋”也非因“象”而得名。
三、卜課天象說。有人認為“象棋”的“象”,指的是天文中的“象”。依據(jù)是周朝曾制定過一部《象經(jīng)》,講的是天文、地理、陰陽、時令、算術、律呂、八卦之類的事。此種說法較前兩種無疑多幾分信度。在古代,為了卜課天命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棋,這是完全可能的。不過,仍不如第四種說法令人相信。
四、模擬戰(zhàn)爭說。大多數(shù)人認為,古時候常把象征刺殺技擊的舞蹈叫做“象舞”,如《詩經(jīng)·周頌序》中就有“文王時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曰‘象舞”的記載。因此,象棋極有可能是一種象征戰(zhàn)爭廝殺的棋戲。關于這一點,漢代大學者劉向在他的《說苑》中,就曾談到象棋是“用戰(zhàn)爭之象為棋勢”的。宋代大理學家程顥在《詠象戲》詩中也說:“象戲翻能學用兵。”此外,就象棋盤的“楚河”、“漢界”和象棋子的名稱來看,“將(帥)”、“士”、“象”、“馬”、“車”、“炮”、“兵(卒)”都是古代戰(zhàn)爭中的武士、軍械,它們也正好可以用做模擬戰(zhàn)爭的游戲。因此,“象”,當是“模擬戰(zhàn)爭局勢”的意思,所以稱這種棋為“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