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賽桃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實現(xiàn)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生活;感悟;解決;運用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币虼耍瑪祵W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fā)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xiàn)象“水→汽→云→水”的循環(huán)引出“循環(huán)”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并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于“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lián)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fā)學好數學的愿望。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例如三年級的《科里亞的木匣》科里亞媽媽順利找到了埋在地下的木箱,而科里亞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五年前埋在離家五步遠的木匣,按所埋的方向費時間找也找不到,后來才想到那時所埋的五步遠的地方比現(xiàn)在五步遠的地方近,那時年紀小一些,步子相對小一些,現(xiàn)在步子大一些,因此要找到木匣,必須離現(xiàn)在同一方向近的地方,后來終于找到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當身邊沒尺子,比如體育老師就用步子量操場一圈有幾步,不同老師測量操場一圈的步子一樣嗎?為什么?
1.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了元、角、分等知識時,就要聯(lián)系我們平時買米買菜等是如何合理花錢的,學會計劃用錢的,如何理財的——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后,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余的錢怎樣存最合算?并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充分說明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讓數學教學貼近生活。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么?
3.加強操作,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指導于實踐。我們經??吹接捎趯W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xiàn)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月亮姐姐的衣服,隨著月相的變化月亮姐姐眉毛月,半月、圓月等是不一樣的,衣服的大小形狀也是不一樣的,每隔幾天就要換一套衣服,或根據實際重新量做套新衣服,學到米、厘米、毫米尺時就想到裁縫老師做衣服——而我們人一生從小到大衣服是要隨時變化的——在這兩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xié)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xiàn)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參考文獻:
[1]《新教育》.2014年1~11期.
[2]《基礎教育論壇》2014年5~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