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
摘 要: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以第一人稱與對話的方式描述了渡邊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小說在營造故事的氛圍中,寫到了人物的多種休閑方式:如人物聊天、散步、打桌球、讀書、與女孩約會、放熒火蟲、療養(yǎng)等,透過種種休閑方式折射許多人生問題,如運動與養(yǎng)生、散步與觀光凝視、生態(tài)與休閑等等。生活中人們既是主體,也常常是客體,處于別人的凝視視域之下,因此,人物的運動與休閑也常常成為觀光視域下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關(guān)鍵詞:休閑養(yǎng)生;散步;觀光凝視;生態(tài)
中圖分類號:I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2-0177-04
“休閑”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中西方文化對“休閑”都有自己的理解。《說文解字》對“休”、“閑”二字作了詳盡解釋:“休,息止也,從人依木,許尤切,庥,休或從廣?!薄伴e,閑,闌也,從門中有木,戶閒切。”因此,“休”即息,是平靜、靜止的狀態(tài),“閑”是與“忙”相對的概念,“無事”或與“正事無關(guān)”的意思;“休閑”指人們在閑暇時進行的各種活動,主要包括娛樂和消遣,目的是通過時間和精力的消耗來調(diào)節(jié)身心。休閑的本質(zhì)是在某種自由狀態(tài)下的娛樂和消遣或者是通過某種活動來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休”“閑”均指人的內(nèi)心的狀態(tài),突出達到心理平和美好的情形。在西方語境中,今天英語中的leisure來自拉丁語,意思為“勞動之余的合法行為”。美國學(xué)者杰弗瑞·戈比所著《你生命中的休閑》認為:“休閑是從文化環(huán)境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nèi)心之愛的驅(qū)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chǔ)?!彼裕形魑幕?,休閑都強調(diào)的是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是一種使人輕松的過程。從積極的意義上看,休閑不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逃避,而是要使個體的精神狀態(tài)走向健康、本能、平和、積極的狀態(tài),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寫到許多休閑活動,如跑步、聽音樂、看電影等等,這些也成為其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運動與養(yǎng)生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采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在社會發(fā)展私有制出現(xiàn)之后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現(xiàn)象,運動養(yǎng)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有了休閑時間,休閑之余也開始注重通過運動增強體質(zhì),延年益壽。村上春樹就是一個酷愛運動的人,《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樹也寫了游戲、桌球、體操等運動方式?,F(xiàn)代生活,運動不僅是簡單的體育鍛煉,也不僅僅是目的單純的養(yǎng)生,更把運動與美結(jié)合起來,尤其對于觀眾而言,有美好的凝視效果。
(一)村上春樹與跑步
村上春樹是一位馬拉松健將。在《明鏡》周刊的采訪中,他談起作家和長跑的事。他說:寫作是件很有趣的事——至少大多數(shù)情況下如此。我每天寫作四小時,然后去跑步。按照老習(xí)慣,每天跑10公里(6.2英里)。差不多每四年,我就會出一本大部頭的小說,但是每年我都要跑一次10公里賽、一次半程馬拉松和一次全程馬拉松。33歲時,村上決定戒煙,結(jié)果腰胯周圍冒出不少贅肉。于是他開始跑步。在他看來跑步是最可行的減肥方式。
村上認為跑步可以讓自己思路更清晰,他在自述中認為如果生活的方式不健康,藝術(shù)家的才華也很會枯竭。本來藝術(shù)工作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還不健康,就顯得不夠聰明。有的藝術(shù)家還有某些惡習(xí),最終可能會導(dǎo)致他們過早地夭折。因此,跑步等運動方式是對藝術(shù)家有利的,有利于他們恢復(fù)體力和精力。他還認為作家在寫一個故事時,他需要面對體內(nèi)的和種毒素,如果他還沒有做好這種準備,他寫出的故事會和有平庸。所以,當(dāng)你還年輕時,需要讓自己的體質(zhì)強大起來。如果過了40歲,本來體質(zhì)已經(jīng)較差了,還過著一種不健康的生活,那就很麻煩了。也正因如此,《挪威的森林》中經(jīng)常寫到人物的體育活動。如人物“敢死隊”每天做早操,我與直子、綠子在東京街頭的行走,木月的打臺球等等。
(二)關(guān)于游泳
在電影《挪威的森林》中有渡邊與綠子在泳池交談的場面。可見游戲也是休閑的一種方式。村上春樹在《當(dāng)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中說,“跑步開始感到厭倦時,開始兼習(xí)游泳”。從有氧運動角度來看,游泳只有達到持續(xù)四十分鐘時,才有很好的效果。大多人可能游幾趟就得到池外休息了,最終無法達到有氧運動的目的。相對于游戲而言,跑步可能更容易些。尤其是跑步比較方便,不受季節(jié)、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因此,懂得運動規(guī)律的人都會選擇以跑步為主,但是在暑熱的季節(jié),游泳則是更好的選擇。炎炎的夏日,游戲館、海灘常常聚集了很多人,游戲一方面可以解暑,一方面又可以起到運動的效果。
從影視文學(xué)角度來看,這樣的場景達到了男性凝視的藝術(shù)效果。男性觀眾因為女性穿得少,而眼睛吃冰淇淋,女觀眾看到帥歌健碩的臂膀,也能得到同樣凝視效果。從兩性角度看,沒有了異性的目光,另一方會很無聊,女性尤其如此。
(三)桌球
桌球是一種休閑的游戲,通常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或者無事可做的時候,可選擇的事情。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通過初美寫到了桌球。在與初美打球時,渡邊與初美兩人情感融洽。渡邊說:“我無兄無弟,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從未感到過寂寞或希望有兄弟姐妹,一個人心滿意足。但剛才同你打桌球的時候,我猛然想到如果有你這樣一位姐姐該有多好——一位又時髦又高雅、適合穿深藍色連衣裙和戴金耳環(huán)、會打桌球的姐姐?!背趺罎M臉欣喜的笑容,看著渡邊說:“至少這一年來我所聽到的各種唱白里,你剛才這句最讓我高興,真的。所以,作為我也但愿你獲得幸福?!贝蜃狼虿粌H僅是一種運動形式,更是增進情感、令人愉悅的條件。另外,小說中渡邊與木月也經(jīng)常在一起打桌球,以消耗多余的時光。只不過渡邊記憶最深刻的是想起了木月最后一擊球的情形:“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木月死的那天他擊最后一個球的情景。那其實是個需要相當(dāng)沖擊力的難球,我以為他不至于一舉成功。然而大概是一種巧合吧,那一擊居然百分之百地準確無誤,白球與紅球在綠色的氈墊上悄無聲息地輕輕撞合,結(jié)果成了他得的最后一分。那動人的一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仍歷歷在目。”小說中,打桌球自然是起到勾連情節(jié)的作用,但作為一種休閑方式,一方面起到愉悅身心的目的,一方面也同樣具有觀光凝視的效果。渡邊與初美打球,他同時也在欣賞初美運動的美好姿態(tài),激起他內(nèi)心與她的情感整合;與木月打球,渡邊也在深刻體會到木月性格中追求完美的一面,也是其悲劇性的一面。
(四)室友的早操
在《挪威的森林》中,小說寫室友“敢死隊”每天早六點起來做早操,并且很準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村上春樹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大約是五點左右,晚上十時就寢。起床時間比“敢死隊”還要早一些。這個室友總是在每天早上放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做操,很有規(guī)律,也很休閑。雖然在小說中把他描寫成很可笑的形象,但另一方面更能看出他熱愛運動,生活有規(guī)律性。這對健康是十分有利的事情?!案宜狸牎痹谛≌f中同樣成為觀光凝視的對象,渡邊把他做為笑料講給自己的朋友直子和綠子。在眾人的眼光中,他是個可笑的人,也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室友的早操”,因這種觀光凝視效果,成為讀者難以忘卻的一個情節(jié)。
二、散步與觀光凝視
日本文化中有散步的傳統(tǒng),永井荷風(fēng)在《東京散策記》中就寫了自己在東京街道散步的感覺。他腳上趿拉著木屐,手拄蝙蝠傘,走后街,穿斜巷,脫俗自適。他隨心所欲地散步,在東京繁華的街頭,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的停留著的河邊的夜景,都使他陶醉。雨夜啼月的杜鵑,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樹葉,落花飄風(fēng)的鐘聲,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嘆此世只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于他都是可親,也都是可懷想的。
在他筆下,一切物事,均有它們的秩序與寧靜,又籠著一種幽暗淡雅暈邊。舊時代的城市胡同,也是工業(yè)革命之前的遺物。永井荷風(fēng)寫道,要穿出胡同時,止步看一看對面,這邊被兩旁逼近的房屋遮擋了陽光,陰濕昏暗,那邊遠遠的,大街只有被胡同的寬度,所分明限界的一部分,確實顯得好像很明亮,很熱鬧。他的思想與趣味,太遼遠地屬于過去之廢滅的時代的。在他的散步中,一邊欣賞風(fēng)景,同時又提高到美學(xué)的高度。
因此,在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寫到了渡邊與直子的散步、渡邊與綠子的散步,他們走啊走啊,沒有目標,沒有盡頭,只要是不重復(fù)。小說中寫道:好在東京比較大,有足夠的空間??催^小說的人,對這一情節(jié)都有深刻的印象。
(一)直子與渡邊的東京散步
渡邊在神戶長大,在東京生活才一年,不可能像永井熟識東京的每一角落。當(dāng)我們不熟悉這一地方的時候,常常通過記住一些有特點的事物,讓我們與這個空間熟悉起來,然后慢慢的這個空間就成為我們熟悉的“地方”。美國華裔地理學(xué)家段義孚在《空間與地方》中述:“當(dāng)某個空間(space)被我們所熟悉,則這個空間就成為地方(place)”空間能轉(zhuǎn)化為地方,通常主要依據(jù)以下幾種標識:一是節(jié)點,即人群匯聚的地點,如車站、廣場;二是地標,即從外部觀察能看到的最突出、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物等;三是通道,即日常生活大街上地下通道等;四是邊界,即各個不同地域的交界處,如海岸線,開發(fā)區(qū)邊界等。
在《挪威的森林》中,渡邊與直子的東京漫步提及了許多地名,都是按此種方法說明的。小說中寫渡邊與直子每周見面,喝完咖啡,吃完飯,就開始在東京大街漫無目的散步。渡邊先介紹了直子的情況,她在效外的一所女子大學(xué)就讀。這句話就涉及到兩個地點:武藏野、女子大學(xué)。她公寓附近是一條人工渠,渡邊和直子常常在人工渠附近散步。他們一邊聊天,一邊散步,在散步的時,渡邊總走在直子后邊,他的眼光總落在直子的發(fā)卡上。散步的同時,渡邊既觀光了周邊的景致,也在欣賞直子的背景。渡邊印象深刻的是直子害羞時往往摸一下發(fā)卡,然后掏出手帕抹嘴角。正是在散步中,渡邊與直子的情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小說中寫道:“不過,我同直子的關(guān)系也并非毫無進展。直子一點點地依順了我,我也依順了直子”。
(二)渡邊與小林綠子的散步
渡邊與綠子戀愛的過程,簡直就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他們因選了同一門選修課,有所熟悉,但直到在餐廳小林綠子主動與渡邊搭話才算是真正的認識。
他們的漫步是從四谷車站為標識的,從四谷站下來,來到公園,這里可以相望綠子的高中。兩人在此進行長篇的對話,開始了解對方的情況。在渡邊來到小林書店后,兩人在晾衣臺望著遠處的景致,“望著光閃閃的房脊、煙和紅腦袋蜻蜒,心情不由變得溫煦、親密起來”,于是他們在自覺又不自覺中有了他們的“初吻”。從此小說中他們的愛情進入馬拉松階段,綠子消失了,渡邊也開始徘徊在直子與綠子之間。后來又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們?nèi)チ撕芏嗟胤?,爵士樂酒吧、鯉魚店、電影院、舞廳、書店,隨著他們行程的增加,兩人的情感也處在浪漫的氛圍中,而另一邊直子在療養(yǎng)院卻變得日益消沉起來。也就在渡邊與綠子情感越來越熱的時候,兩人情感卻突起波瀾,綠子發(fā)現(xiàn)當(dāng)她換了發(fā)型,渡邊都沒有發(fā)現(xiàn),一氣之下離開了他,不再與他聯(lián)系。直到兩個月之后,綠子才又一次來到渡邊的身邊。他們也又一次開始了旅行,不過這一次是雨中散步、雨中相擁,小說中寫道:“我把傘放在腳下,頂著雨把綠子緊緊摟在懷中。惟有車輪碾過高速公路的沉悶回響仿佛縹緲的霧靄一般籠罩著我們。雨無聲無息執(zhí)著地下個不停,我們的頭發(fā)己被徹底淋透,雨滴如同淚珠一般順頰而下,她的棉布牛仔夾克和我的黃色尼龍風(fēng)衣全被染成了深色?!边@也是小說中極為動人的一幕,渡邊與綠子進入了熱戀的狀態(tài)。但是,由于直子的存在,渡邊仍然不能完全接受綠子,他們的馬拉松還沒有結(jié)束。他們的散步如一幅幅畫圖,既展示了城市的景象,他們自身也成了被觀光的圖象。
三、生態(tài)與休閑
《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樹把人物放在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中,讓人回歸自然。室友喜歡干凈要脫離骯臟,是一種低層次的追求,直子的森林浴則是則是人類精神的療傷,草原的漫步則是人類休閑的理想化狀態(tài)。村上春樹以獨特的視角逐層引導(dǎo)讀者感受美好的休閑方式,盡管其中不乏淡淡的憂傷,但人物與環(huán)境帶給人的觀光凝視效果,仍令人神往。
(一)有潔癖的室友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利于人的健康,但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常常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整體環(huán)境處于紛亂與骯臟之中,正如渡邊所在大學(xué)的男生宿舍。但小說中確寫到渡邊的宿舍中非常干凈,仿佛人類社會的“凈土”,原因是他有一個有有潔癖的室友,小說中寫道:“不過相比之下,我的房間卻干凈得如同太平間。地板上纖塵不染,窗玻璃光可鑒人,臥具每周晾曬一次,鉛筆在筆筒內(nèi)各得其位,就連窗簾每月都少不得洗滌一回,這都是因為我的同室者近乎病態(tài)地愛潔成癖。我告訴別人說,那家伙連窗簾都洗!誰都搖頭不信?!北M管小說中“敢死隊”被當(dāng)做飯后的談資,成為渡邊與直子、渡邊與綠子聊天的笑料,但他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是潔凈舒適的。與其它骯臟的宿舍相比,渡邊也頗感幸運。
(二)散步與森林浴
阿美寮是森林中的桃花源,也是直子療養(yǎng)的地方。這所療養(yǎng)院建在深山之中,渡邊去的路上,坐車幾經(jīng)翻山越嶺,不斷深入森林之中。小說中寫道:“越向北行,街景越是凄涼,田園和荒地開始閃入眼簾。黑色的屋脊和塑料棚沐浴著一初秋的陽光,閃閃耀眼。不久汽車鉆入山中。道路蜿蜒曲折,司機緊握方向盤,忽左忽右地轉(zhuǎn)動不止。我有點暈芋,早晨喝的咖啡味兒還留在胃里。這時間里,拐角漸漸少了,正當(dāng)松-口氣時,汽車突然踏人陰森森的杉樹林中。杉樹簡直像原始林般拔地而起遮天蔽日,將萬物籠罩在幽暗的陰影之中。從窗口進來的風(fēng)驟然變冷,濕氣泛人肌膚。車沿著溪流在杉樹林中行駛了很久很久。正當(dāng)我恍惚覺得整個世界都將永遠埋葬在杉樹林中的時候,樹林終于消失,我們來到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樣的地方。極目四望,盆地中禾苗青青,平展展地四下延伸開去。一條清澈的小溪在路旁潺潺流淌。遠處,一縷白煙裊裊升起。隨處可見的晾衣竿上掛著衣物。幾只狗“汪汪”叫著。家家戶戶的門前,燒柴草堆到房檐,貓在上二面睡午覺。如此農(nóng)戶人家在路兩側(cè)延續(xù)了好久,但人影卻是一個未見?!苯?jīng)過幾次這樣的情況,最終才到了阿美寮。渡邊與直子漫步在純凈的自然環(huán)境中,聊著心中的秘密。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下,渡邊與直子的心中也是生態(tài)的。渡邊講述了直子不在身邊時的心理:“每個星期都同你見雨,同你交談,可你心中有的只是木月。想到這點我心里就痛,苦得不行,所以才和不相識的女孩胡來的?!敝弊右舶研闹凶铍[秘的事告訴了渡邊,雖然她和直子青梅竹馬,但兩人由于心理原因沒有直正發(fā)生過性關(guān)系,這也成為她們的傷痛。渡邊第二次往訪是冬天, 小說換上白茫茫的雪景。渡邊看到銀裝素裹的山景的確妖嬈動人。他仍像上次那樣在直子和玲子的房間住了兩夜。白天沒去郊游,而代之以越野滑雪。只消腳蹬滑雪版在山里奔波一小時,便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熱汗淋漓。閑下來的時候,就去幫助大伙掃雪。
(三)草原上的散步
小說開端,說主人公回憶起在草原上與直子散步的經(jīng)過。但作者也明白表示記憶中不一定有過草原,草原可能不曾出現(xiàn)過。此舉提醒讀者他只在寫小說。在介乎寫實與虛構(gòu)之間。這是后設(shè)小說(元小說)的謀篇技巧。小說里寫道“即使在經(jīng)歷過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fēng)景?!比缓笞髡邔懖菰挠?,雨后的景象。那里有十月的金風(fēng),有蜿蜒的山巒,有湛藍的天空,更有她迷人的秀發(fā)。作者寫自己在草原上的感同身受,寫出的是心理的一種舒適。因此,在主人公的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那片草原,那是作者的一種理想的景象,既是記憶的又是想象的,在虛與實中尋找著。因此,小說中寫“草的芬芳,風(fēng)的微寒,山的曲線,犬的吠聲接踵闖入腦海”時,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熟悉,可是在如此美麗的風(fēng)景中,卻沒有一個人,他最愛的直子并沒有。于是主人公發(fā)問,我們到底消失在哪里,為什么會那樣呢?
(四)放蛍火蟲
在直子與渡邊失去聯(lián)系之后,過了很久才收到直子的回信,但她也出了精神問題,辦理了休學(xué)手續(xù),住進了療養(yǎng)院。這一意外情況的出現(xiàn),對渡邊是一種極大的心靈震動。這時有人送他一只螢火蟲。渡邊想起了小時放螢火蟲的情形,而此時他再次打開瓶蓋,要放走螢火蟲。他從瓶子里拈出螢火蟲,放在外側(cè)探出大約三厘米的供水塔邊緣。此時螢火沖還沒有認清自己的處境,在周邊轉(zhuǎn)了一圈,爬了一會兒,突然僵僵地蹲在那里,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它飛快地曳著光環(huán),向東飛去。螢火沖飛走后,渡邊的心里有一種奇特的感覺,他感到那微弱淺淡的光點,仿佛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四、結(jié)論
休閑是人回歸自然的過程,人類追求休閑,實質(zhì)上是回歸人的自然本性。休閑是一種符合天道與人道的合規(guī)律行為,是真與善的融合。因此,人在休閑狀態(tài)中可以獲得內(nèi)心的愉悅,同時向外界呈現(xiàn)生命的美好。休閑是人的本性實現(xiàn)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身體、心靈、情緒上的滿足狀態(tài)。休閑和運動結(jié)合起來,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正因如此,村上春樹把運動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保證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從美學(xué)上來看,休閑又具有觀光凝視的效果,運動是美的,帶有休閑的運動更美。尤其是親人、朋友的友情目光中,這種休閑運動常常又可以成為情感交流的平臺。對于人類而言,最美好的生活境界是自然的、生態(tài)的,也是理想化的。因而,休閑的最高境界是融入到純凈自然中,實現(xiàn)人性的回歸。
參考文獻:
〔1〕當(dāng)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M].施小煒譯.南海出版社,2009.
〔2〕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3〕町村敬志,西澤晃彥.都市的社會學(xué):社會顯露表象的時刻[M].臺北:群學(xué)2012.
〔4〕段義孚,潘桂成譯.經(jīng)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M].國立編譯館,1998.
〔5〕于光遠.論普遍有閑的社會[M].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5.
〔6〕龐學(xué)銓.休閑評論(第一、四輯)[M].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9,2012.
〔7〕孫林葉.休閑理論與實踐[M].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0.
〔8〕郭魯芳.休閑學(xué)[M].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11.
〔9〕尤瑟夫·皮珀.閑暇:文化的基礎(chǔ)[M].臺灣立緒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3.
〔10〕凡勃倫.有閑階級論[M].商務(wù)印書館,2009.
〔11〕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M].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出版社,1998.
〔12〕托馬斯·古德爾,杰夫瑞·戈比.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3〕杰夫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約翰·凱利.走向自由——休閑社會學(xué)新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5〕克里斯多夫·R·埃廷頓,等.休閑與生活滿意度[M].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9.
〔16〕Charles k. brightbill, 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60.
〔17〕Barry D. McPherson: Aging as a social process,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Canada. 1998.
〔18〕Tomas L. Goodale and Peter A. Witt: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ssues in an era of change,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0.
〔19〕Nancy J. Osgood: Life after Work: Retirement, Leisure, Recreation, and the elderly, Praeger publishers, 1982.
〔20〕Max Kaplan: 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John Wiley & Sons, Inc,1975.
〔21〕Sebastian de Grazia: Of time work and leisure,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Inc. 1962.
(責(zé)任編輯 賽漢)
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