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珍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然而,現(xiàn)在不少學生還是怕寫作文,寫出的文章見解膚淺,情感蒼白,條理不清,語句不通。久而久之,惡性循環(huán),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我們的作文教學尚存在很多誤區(qū)。因此,作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只注重學生的“寫”,不注重學生的“讀”
語文的本質(zhì)就是閱讀與寫作,閱讀是信息輸入的過程,寫作是信息輸出的過程,閱讀過程是新的外部信息和閱讀文體已有的內(nèi)部認知、結(jié)構(gòu)不斷整合的過程。有相當數(shù)量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按教學計劃教完課本中規(guī)定的大小作文次數(shù)作為硬任務,要求學生必須按要求去完成。又因為作文在考試中不像做客觀題,對不上“參考答案”就會“顆粒無收”,作文不管出什么題目,寫什么文體,每個學生總可以寫一點,因而也總可以拿到一些分數(shù)。因此多教少教幾次作文都無妨。感覺平時花大力氣練習寫作文,似乎覺得并不劃得來。這樣,把作文教學有意無意地看成了軟任務了。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作文空洞無力,乏味無情。
二、只注重技巧和模式,不注重思維和積累
寫作是一個人內(nèi)在思想感情的外化的一種方式,是寫作思想的自由表達,是寫作者感情的自然傾訴,寫作的本質(zhì)應該是自由的非功利的。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寫作方法的教學。如結(jié)構(gòu)模式化、立意展開模式化、開頭結(jié)尾模式化——。在難得的幾堂寫作指導課上,教師經(jīng)常從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呼應,如何交代,如何照應,如何結(jié)尾等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讓不少學生逐漸產(chǎn)生一種印象:寫作文首先要把寫作方法學好,把寫作技巧提高,這樣就能寫出好作文來。于是,許多學生到書店里專揀“作文技法”之類的書買,以為看了這類書,就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來了。誠然就寫作來說,技巧應該說是重要的,但技巧不應該是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達,必須以內(nèi)容的充實為前提。沒有充實的內(nèi)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動腦筋,也是于事無補的。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寫出好文章來,應該要十分重視生活的體驗、認識水平的提高和語言的積累。這才是寫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導在點子上。
三、功利性強,不注重能力培養(yǎng)
“言為心聲”,照理說,作文寫的應是心聲,也就是說,寫作文應該寫的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寫那些感人的東西。但是,現(xiàn)在的考試模式,卻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讓同學們?nèi)懻媲閷嵏?。不管你有沒有某種真情實感,一律要以這試卷上規(guī)定的題目和要求,迅速認真地下筆了。這樣,同學們只得根據(jù)作文要求,硬著頭皮來湊來虛構(gòu)。被認為湊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較高的分,湊得差的,就得低分。應試教學、應試作文也就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拼命從寫應試作文的方法上進行大力指導,因而大量的無病呻吟、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的作文都從考生的筆下生產(chǎn)出來了。
反觀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原因:
——與教師本身教學思想有關(guān)。
語文教師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在文化素養(yǎng)上大家對他們有一種特別的期望。然而,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往往把精力放在學生難于提高分數(shù)的常規(guī)教學上,題海戰(zhàn)術(shù)充斥課堂,寫作教學也當然是如此。如果教育思想由應試教育轉(zhuǎn)移到素質(zhì)教育上來,正確處理好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中學的作文教學就決不會是目前的這種狀況了。
——與學校的管理評價有關(guān)。
學校領(lǐng)導評價教師往往停留在考試上,忽略了對學生素質(zhì)能力的評價。評價一位語文教師,主要看他教出來的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否高,而不問其寫作能力是否強是否好。人們對用上述標準衡量出來的“好教師”贊不絕口,并趨之若鶩地把孩子往這個教師班級送。試想,在這樣的社會壓力襲來的情況下,一個語文教師在教作文時,他會沒有顧慮,沒有考慮的嗎?
筆者認為“以讀促寫”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本形式,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進行“以讀促寫”開展教學呢?
1、選讀有思想意義的文本,然后寫感受。語文教學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名篇佳作之所以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它飽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所以語文教材無不飽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
2、讀哲理名句進行文段的擴展。拓展名句是作文教學的一種常用形式,它往往突破習慣性思維和束縛,在解決問題時產(chǎn)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赫爾岑),提倡鼓勵學生寫“拓展文”、“自由文”。所謂拓展文,就是打開思路,開動腦筋,放開手腳,無拘無束,插上想象的翅膀,愛怎么寫,就怎么寫,海闊天空,任其馳騁,隨意翱翔。
3、剖析范文,梳理思路。語文教材匯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華,久經(jīng)歲月磨練,歷來膾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shù)美、語言美、情操美于一體,是一個璀璨奪目的美的世界。把課文當作例子,當作優(yōu)美的范文,讓學生在一種美的、愉悅的情緒當中,感受優(yōu)秀作品的魔力,從而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欲望。
生活是豐富而多彩的,年輕的心,最容易被打動。美好的生活應該有美好的文章。應教會學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開,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靈與自然交流,用心靈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激情。指導學生留心社會,觀察生活,積累知識和素材??嗑殐?nèi)功,巧匠鋪就五彩路;精雕素質(zhì),浪花飛出歡樂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