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傳迎
摘要:“沉浸教育”是在整合教育學中“沉浸教學”、心理學中“沉浸理論”、傳播學中“沉浸傳播”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建構(gòu)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俺两逃崩砟畹膬?nèi)涵包括以下三點: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教育使人幸??鞓返爻掷m(xù)提升自我;教育是動態(tài)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關鍵詞:“沉浸教育”;多學科視域;理念建構(gòu)
中圖分類號:K8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8-0272-01
一、“沉浸教育”的教育學基礎:“沉浸教學”
“沉浸教學”起初只是一種外語教學模式,是加拿大法語區(qū)首先開創(chuàng)的一種全新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它是指以非母語的第二語言作為直接語言的基本教學模式,即將學生“沉浸”在目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使用目的語言教授目的語言課程,而且用目的語言教授其他課程。事實證明“沉浸教學”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上具有其他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在“沉浸教學”方興未艾之際,心理學界涌現(xiàn)出了“沉浸”理論(下文會具體闡述)。在“沉浸”理論的啟發(fā)下,“沉浸教學”由一種單純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發(fā)展成為一種廣泛適用的教學模式,具體是指“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施教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一種“沉浸”體驗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與成效。”[1]
無論是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沉浸教學”,還是借鑒了心理學“沉浸”理論的“沉浸教學”,這些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都對教學觀念與實踐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有利影響。然而,我們認為“沉浸”這一核心概念僅僅用于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而且也是可以將“沉浸”與整個教育活動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構(gòu)建起“沉浸教育”的理念。
二、“沉浸教育”的心理學基礎:“沉浸理論”
“沉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沉浸”一詞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之后他又提出了“沉浸體驗”的概念,認為“沉浸狀態(tài)是最佳的本能運動狀態(tài)。在那里,人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上。這是每一個人都會不時有的感覺,其特征就是最大限度的專注、參與、直至完成,展示出最好的技能。在這個過程中,時間、食物、自我意識等全部被忽視了”。[2]琳達·K.特維諾和簡·韋伯斯特繼承并發(fā)展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沉浸”觀點,提出了“沉浸理論”,認為“沉浸的狀態(tài)——人參與一個好玩和探險的體驗——是自我激勵的,因為它是一個讓人感到高興的和被鼓勵的重復過程?!盵3]
目前,“沉浸理論”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工作生活、體育活動、人際溝通、網(wǎng)絡生活等方面?!白非蟪两w驗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4],“沉浸體驗”關乎每一個生命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沉浸理論”與同樣為著每個生命質(zhì)量的提升的教育是天然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如果能同時處在一種“沉浸”狀態(tài),教育將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幸福生活。
三、“沉浸教育”的傳播學基礎:“沉浸傳播”
“沉浸傳播”是李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的新概念,是她認為的即將到來的“第三媒介時代”的主導傳播范式。“沉浸傳播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它是以人為中心、以連接了所有的媒介形態(tài)的人類大環(huán)境為媒介而實現(xiàn)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傳播。它是一個使人完全專注的、也完全專注于個人的動態(tài)定制的傳播過程。它所實現(xiàn)的理想傳播效果是讓人看不到、摸不到、覺不到的超越時空的泛在體驗?!盵5]“沉浸傳播”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全新傳播方式,對人類接收信息的方式、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帶來突破性的質(zhì)變。
“沉浸傳播”對教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教育傳播實現(xiàn)的,教育本身也是人類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在傳播人性化與“泛在化”趨勢下,教育傳播活動將呈現(xiàn)出個性化、沉浸化的特點。教育傳播個性化是指教育傳播將以滿足每一個受教育者具體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為導向,實現(xiàn)師生之間同時進行多對多、一對一的教育傳播。教育傳播的“沉浸化”是指教育與受教育者沉浸在教育傳播活動中,沒有了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現(xiàn)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等時空界限,把教育傳播活動變成一種隨時隨地的泛在性快樂體驗。
四、“沉浸教育”:泛在化、快樂、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沉浸教育”是教育學中“沉浸教學”進一步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教育活動自身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沉浸教育”是心理學中“沉浸理論”與教育學的自然結(jié)合,“沉浸理論”呈現(xiàn)出了“沉浸教育”理念構(gòu)建的必要性;“沉浸教育”是“沉浸傳播”在教育領域的延伸,“沉浸傳播”為“沉浸教育”提供了理念啟發(fā)。“沉浸教育”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通過動態(tài)地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xiàn)快樂地提升自我的泛在化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內(nèi)涵包括三個部分:
(1)教育的“泛在化”:與生活融為一體,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我認為把二者的思想結(jié)合起來才能揭示教育與生活的本真關系。教育與生活實現(xiàn)時空雙向的相互“沉浸”,教育就像空氣一樣彌漫在生活里,教育的進行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實現(xiàn)像“沉浸傳播”那樣的“泛在”。
(2)教育使人幸??鞓返爻掷m(xù)提升自我
教育作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本應是幸福快樂的。朱永新認為“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進每一個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盵6]教育生活幸福的實現(xiàn)離不開“沉浸體驗”,教育本身作為人提升自我的過程也應是一種“沉浸體驗”。
(3)教育是動態(tài)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沉浸傳播”使得每個人在未來社會能夠隨時隨地得到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與服務,這使得教育傳播也將發(fā)生相同的變革,從而使教育成為了一種動態(tài)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也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并且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調(diào)整。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余璐,周超飛.論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學模式與實踐[J].河南社會科學,2012,(6).
[2][4][5]李沁.沉浸傳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7,43.
[3]景娟娟.國外沉浸體驗研究述評[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
[6]朱永新.中國新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