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香 徐偉明 范秀娟 古曼 邢立宇
[摘要]幾年來,我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運用PBL+TBL教學法,以問題為起點,團隊合作為方式,激勵提升為目的,構建了我學院思政課獨特的實踐教學模式。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思考、探究問題欲望和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實現(xiàn)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增強;也加速了我學院青年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PBL+TBL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教學效果
如何有效有質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直努力探索的難題。歷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都比較大,要承擔幾個班的課,老師們面對的學生少則600-700人,多的近千人。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且保證實踐活動安全有效,是一個各高校思政課教師遇到的難題。有的學校采用“放養(yǎng)法”,即由學生自己找時間去做調研,交一份作業(yè)給老師。這種方式由于學生多、工作量大,教師很難較好地指導學生,學生常常應付了事,因而效果不佳。有的學校采用“精英法”,即選擇部分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以應付檢查。這種方式不是全體學生參加,難以實現(xiàn)人人受益的實踐教學目的。
一、我們的做法:
近年來在國內外流行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與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法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種基于問題式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方法。TBL(team-based learning) 教學法是美國Oklahoma大學教師Michaelsen創(chuàng)立的一種基于團隊、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PBL與TBL都是目前國際教育界獲得普遍認可和贊譽、迅速在各名校流行的教學法。PBL和TBL這兩種方法各自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特點的不同,PBL教學法注重實際問題的應用,TBL教學法注重團隊合作以及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并重。
我們嘗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把這兩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運用。經過探索,逐步形成了“雙L——四以”即應用PBL-TBL,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起點,以團隊合作為方式,以激勵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模式。
1、以問題為起點
PBL+TBL教學法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將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帶著解決問題的指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自主建構自己的學習團隊,在不斷的反思與相互融合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由于學生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所以首先需要老師采用PBL教學法,幫助學生設置實踐問題,帶著問題看書,帶著問題查找資料,問題式教學是PBL教學法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問題設置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成敗,后繼的實踐活動會才能得到順利開展。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可以抓住“思想、道德、法律”三條紅線,任課教師經過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提出如下問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xiàn)狀調查;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現(xiàn)狀調查;大學生社會公德現(xiàn)狀調研;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社會誠實守信問題調查研究;職業(yè)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調查研究;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調查研究;服務社區(qū)孤寡老人服務狀況調查與志愿者活動;外來工子女服務狀況調研與志愿者活動;社區(qū)殘障兒童服務活動狀況與志愿者活動。
2、以團隊合作為方式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分成若干個學習小團隊。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領隊人選舉、圍繞老師提出的內容進行選題、收集資料、討論和做出策劃書,以及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專題研究、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深入農村、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等地方進行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各方面的調研。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共同策劃、組織、管理、體驗。為了能夠使問題獲得最佳的解決方案,群策群力,根據所學知識,提出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進行討論,并同心同德地執(zhí)行方案。
3、以激勵為目的
PBL——TBL教學法都非常重視學習結果的互動和提升。我們注意抓好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總結,學生團隊在實踐之后,要整理實踐材料、形成匯報PPT,寫出調研總結報告和心得體會、實現(xiàn)思想升華。二是分享:分各教學班以及全年級不同層次進行成果的交流、分享。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它是學生自我教育、互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三是激勵:建立了結構式、多途徑的評價制度,形成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一方面我們邀請教學管理部門和各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黨團委領導、學工辦負責人參與我們的評獎活動,這既是促進實踐成果質量的提高的一種手段,又是我們課程組與教務處、各黨團學領導對“愛心活動”齊抓共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評獎大張旗鼓地表彰同學們?yōu)樯鐓^(qū)服務的事跡,激勵他們愛心奉獻和付出的精神,同時也大大擴大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影響。
為了了解學生對應用PBL——TBL于實踐教學模式的評價,我們通過對我校2012級財務管理專業(yè)、工商管理專業(yè)、會計學專業(yè)、中文專業(yè)、外語專業(yè)等共計近一千人問卷調查。如表1所示,調查顯示90%的學生認為這種模式提高了自己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96%的學生認為在PBL與TBL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性得到了激發(fā)。同時,90﹪的學生認為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能對學生的自信心和同伴關系產生積極的影響,為和諧人際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我們的體會
實踐讓我們體會到,PBL+TBL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是很有效的,以下是我們的幾點體會。
1、角色轉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有很大的關系。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好,與學生學習興趣缺乏有極大關聯(lián),引入實踐教學的模式如何克服這個短處?這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問題。引入PBL-TBL教學法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了角色轉換,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和興趣被激發(fā)了。這種教學設計取得以下成效。
第一,教學靶向明確。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為什么要學習?常常是因為教材中規(guī)定的學習點和教師不斷論證的理論點,知識點之間缺少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學生所要做的是將這些“散沙”機械地填入腦海中,學生頭腦中沒有“的”——即靶向。于是,學生記憶困難,學習枯燥乏味,死記硬背負擔重,到等要應用知識時也因缺少必要的線索來提取而使知識成為“惰性”。以問題為起點的教學設計,則是以問題為靶向來組織教學內容,而且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和線索,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問題而展開。學生思維中先有明確的“的”,學習以“的”為基礎,去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基礎知識——最終解決問題為線索進行開展。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第二,符合心理認知規(guī)律。我們的學生都是成年人,都有一定的知識背景、認知能力和認知方法。以問題為中心也就是讓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能力,對其所關心的、感到有意義的問題進行選擇,并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組織,這就使學生對學習和探索活動有了興趣和動力?,F(xiàn)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最好的動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他深刻的說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實現(xiàn)“兩個轉變”,即由“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轉變,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第三,有壓力才有動力。應用PBL+TBL教學法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我們把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組織的角色變?yōu)樽越M織:以團隊為組織,自己選題、策劃、活動、總結、展示、交流、評比。這種角色轉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極大的意義:它一方面無形中給學生一種壓力,一種想自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這種壓力和欲望是學習的良好動因,促使其產生探知的欲望,從而主動地積極地去思考和探索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年輕人天然的表現(xiàn)欲望會促使其盡自己最大能力最大范圍去涉獵某一領域的知識,從而能夠使其在團隊互動的過程中建立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盡可能使自己得到最好的表現(xiàn)。
以問題為起點的教學,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著力點即科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等等。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獲取知識,反過來,又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夠得到發(fā)展。
2、團隊協(xié)作,提高學生合作交流和實踐能力
學會與人合作,是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成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在要求。運用PBL+TBL教學法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主要由合作意識、溝通技能和合作品質構成。對于大學生來說,以問題為導向,以小組和團隊為基礎的PBL+TBL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與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與溝通技巧,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品質。
首先,PBL+TBL教學法能夠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與參與意識。心理學家多伊奇認為,“合作是個體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而表現(xiàn)出來的協(xié)同行為,”而行為是以意識為導向的,團隊成員把自身對團隊的認同表現(xiàn)為積極的合作參與,通過參與團隊活動將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聯(lián)系起來,以團隊利益的實現(xiàn)作為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前提。因此,合作與參與意識是合作活動開展的前提。PBL+TBL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共同問題,學生以自愿原則組建團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無論是問題選擇,還是社會調研或是成果展示,學生都表現(xiàn)出積極的參與意識。如教學過程中設置成果評比環(huán)節(jié),所有班級的優(yōu)秀成果通過展示評比決出一二三等獎,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這種積極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更加融入到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團隊精神,促成學生共同完成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PBL+TBL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合作與交流溝通技巧。合作與溝通技巧表現(xiàn)為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是合作交流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在PBL+TBL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處理好組員之間的關系,如在成果分工協(xié)作方面,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成果需要學生在問卷派發(fā)、數(shù)據分析、資料查詢、技術處理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做好分工,在整個過程中,團隊在組長的領導下,積極討論,相互溝通,團結協(xié)作,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走出校園的過程中,學生要處理好與調查對象的關系,學會與調查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如有選題是關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調查,學生就必須走進農村,與村民直接對話,為了得到一手資料,保證調查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學生應做好與村民溝通的準備,學會在對話中提升了自身的交流溝通技巧。
再次,PBL+TBL教學法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品質。相互尊重與信任是大學生重要的合作品質。合作是在分工基礎上的合作,在PBL+TBL教學過程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各種分工在空間和時間范圍內的合理排列,組員為了解決共同的問題而進行分工協(xié)作,既然是分工,就需要有合作中的相互信任與尊重,這是團隊合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如學生圍繞地方孤寡老人現(xiàn)狀問題的調查,小組成員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在調查方法、區(qū)域選擇、問題綜述、原因探究和解決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理解,這就要求小組成員在討論過程中必須尊重他人的觀點,相互理解,在求同存異過程中解決問題,使學生理解相互尊重和信任對于完成共同目標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充分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合作品質。
3、教學相長,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
運用PBL+TBL教學法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不僅能夠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在課程中的收獲,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對PBL+TBL教學法的運用,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
從PBL+TBL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具體運用過程中來看,需要經歷實踐課程課題設置、團隊構建及整體規(guī)則制定、實踐過程管理以及課程成果呈現(xiàn)和總結等四個主要階段,在這由四個階段構成的有機整體中,青年教師將得到理論素養(yǎng)提升和知識體系完善、策劃能力增強、管理運籌能力提升、與學生溝通能力升級等四個方面的成長和提升。
首先設置優(yōu)質實踐教學課題,提升青年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知識體系構建。PBL+ TBL教學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強調用團隊的力量去解決相關的理論及實際問題,從問題出發(fā)來完成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因此,教師在運用PBL+TBL教學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設置怎樣的實踐課題。要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作用,一個優(yōu)質的實踐課題是關鍵。一方面該課題需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有比較強的關聯(lián);另一方面又需要引起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因此,要設置一個較高質量的實踐課程課題,需要主導課程的教師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并具備將理論與實際生活和問題相結合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對新鮮事物和社會熱點的持續(xù)關注,盡量貼合學生自身興趣的頻率。唯有如此,才能夠設計出既具備理論內涵又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實踐教學課題,而這正是實踐教學成功的基礎。
其次是制定實踐教學整體規(guī)則和執(zhí)行規(guī)劃,提升青年教師策劃能力。在設計出一個優(yōu)質的實踐教學課題之后,作為課程主導者的教師,就需要制定該實踐教學執(zhí)行的整體規(guī)則和執(zhí)行規(guī)劃。該實踐教學通過何種途徑、在何種場景之下執(zhí)行,評判標準、評分體系如何,學生執(zhí)行團隊如何組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教師在整體規(guī)則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劃時充分考慮,并一一解決。教師需要制定出一套相對嚴謹?shù)囊?guī)則和能夠完成實踐教學的執(zhí)行計劃,而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具備較高的策劃能力。
第三是學生實踐過程管理,提升青年教師運籌管理能力。在上述兩個階段之后,實踐教學進入到真正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實踐執(zhí)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此前不曾預想的到的問題,同時,執(zhí)行的學生團隊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也會向負責課程的老師求助。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實踐教學推進的整體把控者,教師個人將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提升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鍛煉出良好的的管理運籌能力。
第四是主導實踐教學成果呈現(xiàn)和總結,提升青年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能力。在學生完成了實踐教學之后,成果輸出是必須的步驟,教師將和學生一起進行實踐教學成果呈現(xiàn)和總結。在這一階段中,教師需要充分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實踐的過程、感悟、收獲等,隨著與學生頻繁的溝通接觸,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等都會得到加強,而這將很大的有助于后續(xù)所有的教學工作,成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經驗積累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偉,蒲麗娟.試論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于PBL教學模式的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11(4).
[2]宋華強.以問題為中心,讓知識更吸引人——以CO2為例解析“問題中心”的教學設計[J].教學月刊,2010(11).
[3]向秋玲,王淑珍,余菁,王庭槐,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山大學醫(yī)學教育課程教學的比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8):1015-1018[16]
基金項目
2012——2014年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項目(粵財教[2012]361號文41-2)階段性成果。
1、項目名稱:社會實踐基地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功能設計,項目類型: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重點招標研究項目(德育專項),
項目編號:2014JKDYZ09
2、項目名稱:廣州市天河區(qū)鳳凰街道辦事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項目類型:2015年廣東省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項目編號:2015D001
3、項目名稱: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基地的價值,項目類型:廣東省教育廳2015年度省級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項目,
項目編號:2015DYYB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