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
摘 要 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以便他們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102-02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小學閱讀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
二、樹立自學的信心
樹立學生自學的信心,老師要充分地放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被動接受”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疑點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在教學自讀課文時,學生一般難度不會太大,我便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自由地去探討去交流去合作,最后我們一同在班上交流學生的認識,并歡迎他們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
三、教給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如《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學,我設計了多種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做練習,通過外貌看特點,理解語言知特點,分析動作抓特點,體會心理明特點,對比之中想特點,最后歸納出:王冕是個聰慧善良、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孝敬長輩的少年。在此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歸納讀寫人文章時,抓住人物特點的方法: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抓住人物的特點。
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四、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
我常跟學生講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好處,讓他們明確要培養(yǎng)哪些好的自學習慣,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納入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于平時聽說讀寫訓練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yǎng)并持之以恒,直到學生養(yǎng)成好的自學習慣。
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手到”則要求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圈圈點點、寫寫劃劃。在教學過程中,我著力指導學生去認真讀書,邊讀邊想。教《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時,重點抓住外國學生說的話和徐悲鴻說的話的教學。在學習外國人說的話時,讓學邊讀邊想:這句話中的“他們”是誰?“他們”原來是怎么看中國人?“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從他的話中你看出什么?學生通過朗讀句子,理解重點詞句,議論、回答問題,深入到課文中,逐步體會到當時的情景。然后讓學生細讀徐悲鴻說的話“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思考討論:“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通過教學,徐悲鴻的形象在學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僅使學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讀寫人記事文章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讀書方法——一邊讀,一邊想,通過人物的外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總之,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引導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掌握自學的方法,自己去探索知識的奧妙和規(guī)律。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