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祥
唐彬以誠實熱烈的心態(tài)、勇敢堅毅的精神在丹青園里勤奮耕耘,以堅實的步伐走了一條純正的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一、尊重傳統,學習前人
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博大精深,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繪畫藝術,比如花鳥畫,從原始社會彩陶上的描繪(如新石器時代的鸛魚石斧圖),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自覺,到北宋時期宣和畫院所形成的中國繪畫史上工筆花鳥畫的第一座高峰,再到后來寫意花鳥畫的崛起與興盛,一路走來,為后世子孫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是值得每一位中國畫的后輩下功夫努力學習與研究的。事實上,若要想在繪畫道路上走得更遠,這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從唐彬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宏觀的謀篇布局還是微觀的用線、設色等方面,都有對傳統工筆花鳥畫深入的學習與研究,而且主要是對宋代工筆花鳥畫的咀嚼、消化與繼承。同時,在唐彬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也能明顯地看到,他除了對傳統的學習以外,對現當代優(yōu)秀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也花了很多功夫。他的畫中所體現出的注重畫面縱深空間層次的表現,與現當代繪畫思潮不無關系,也與當今多數畫家的繪畫藝術觀點相統一。融古今,納中外,唐彬的路沒有走偏。
二、親近自然,勤于寫生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繪畫乃至中國藝術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所以,無論是人物畫、山水畫還是花鳥畫,“寫生”不僅僅是一個收集繪畫創(chuàng)作素材的過程,還是“親近自然”的手段,是通達“天人合一”之境界的必經途徑。只有通過寫生,才能夠更好地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得自然之靈趣。宋代畫壇上的許多畫家,諸如崔白、吳元瑜、趙昌等人,都是寫生之高手。宣和畫院之所以成就了工筆花鳥畫在中國花鳥畫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與趙昌等人倡導的“寫生”不無關系。唐彬是一個勤于寫生的畫家,他作品中的表現對象,無論是《形為秋水骨為神》中的白玉蘭、《非春非秋》中的黃瓜花果,還是《正是嬌容映日時》中的美人蕉等等,都是從大自然中躡影追神所得。畫中物象生動自然,活脫脫躍然紙上,這與閉門造車、片面的臨摹照片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提高素養(yǎng),注重意境
我曾不止一次地在與繪畫相關的很多場合說過,繪畫首先是技術,然后是藝術,最后是文化。這反映了中國畫的三個層面,也道出了中國畫技進于道的過程。說到底,中國畫最后的高低分野是文化的拼搏。畫面意境的營造,也與畫家文化底蘊深厚與否直接相關。因此,古人一再強調“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唐彬深知此理,總是手不釋卷,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美術理論素養(yǎng),也時常主動地與老師、同學、畫友討論一些美術史和畫論方面的問題。久而久之,這些素養(yǎng)便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了他的作品里。比如,在他的畫中,經??梢钥吹揭恍╊}寫于畫面之上的詩句,在一幅繪有白玉蘭的畫面上寫道:“蕊似朱丹顏似玉,形為秋水骨為神”,另一幅月下紅楓中題有“清風拂碧樹,皓月映紅妝”等等,有力地深化了畫面意境。
從橫向上看,唐彬的視野擴展到了姊妹藝術甚至是國外藝術。他廣泛閱讀如《羅丹藝術論》《外國美術史》《貢布里希論設計》以及杭間、尹定邦、張夫也、王受之等大家的設計理論著作;廣泛研習油畫、水彩畫的基本技法,參與設計實踐,并將這些理論與技法引入到自己的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來,豐富了工筆花鳥畫的技法,也使工筆花鳥畫的意境更為深邃。因而他的作品逐步具有了新的面貌。
縱觀唐彬的工筆花鳥畫,傳統基因有之,文化底蘊有之,創(chuàng)新意識有之,確實是心誠路正、曲雅腔圓。
屈子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眹鴮W大師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藝無止境,學無止境,愿唐彬后學在以后的繪畫道路上繼續(xù)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師古人,師造化,勤于思考,力圖創(chuàng)新,歷經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在不久的將來,他定會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獨特風格面貌和高雅格調的繪畫作品。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藝術學院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