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杰?オ?
[摘要]音樂課堂引入情境教學方法,符合現代課堂教學的共性認識,能有效激活課堂氣氛。教師利用語言、媒體、演繹等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全面塑造學生的音樂素質有特別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90073
音樂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良好學習氣氛,為學生感知音樂、形成音樂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眾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作出明確選擇,語言情境、媒體情境、演繹情境等,都是音樂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能夠有效啟動課堂教學引擎,點燃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語言情境,啟動學生學習思維
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基本共性認知。教師利用語言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簡單易行,還能夠發(fā)揮重要的激勵作用。教師講解音樂作品產生的背景,可以給學生更多認知積累,明確音樂作品內涵;教師對音樂作品進行生動解讀,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音樂作品核心,體驗音樂情感力量;教師講述音樂故事,利用故事情節(jié)打動學生,能夠激活課堂教學氣氛;教師運用哲理名言、俗語格言、廣告用語,或者是網絡語、流行歌曲等內容展開教學情境,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為打造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
在學習《唱臉譜》這首歌時,教師引入了一段故事:京劇臉譜中,包公的形象家喻戶曉,他的黑額頭上有一白月牙,表示的是清正廉潔。據說包公這個臉譜有一段傳奇故事。包公年幼時,曾經給有錢人家放牛,由于一時困頓就睡著了。包公躺在路邊睡得正香,突然有馬匹經過,他躲閃不及,被馬蹄子踩在腦門上,從此留下了傷痕,就成了一個月牙的形狀。學生被教師講述的故事所吸引,對臉譜增加了探索欲望,也對學唱歌曲有了更多興趣。
教師引入傳說故事,講述相關傳說,讓學生獲得更多學習熱情。雖然這樣的傳說故事沒有太多音樂理論價值,但學生學習的關注力被集中起來,學習思維自然啟動。這對提升課堂教學品質有一定幫助。
二、媒體情境,激活學生學習熱情
所謂音樂媒體,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樂器、網絡等媒介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利用樂器展示或者演奏,能夠給學生帶來直觀感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給教師帶來更多選擇。多媒體具有強大的展示和聯網功能,可以將圖片、文字、視頻、音頻、動畫、圖表等信息,以聲光電信息的形式展示出來,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音樂有了積極性,課堂教學自然進入佳境,學習效果倍增。
在學唱《森林之歌》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森林相關圖片,并引導學生對森林的特征進行觀察體驗。教師播放視頻歌曲《森林之歌》后提出問題:這首歌具有什么樣的情緒、節(jié)奏、速度、旋律、結構等方面的特點?學生結合視頻音樂畫面快速展開集體討論。有學生說:大森林的早上是靜謐的,清新的空氣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歌曲旋律悠揚,節(jié)奏舒緩,真的令人心醉。也有學生說:《森林之歌》唱出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歌曲反復吟唱,讓人頓生聯想,有很強的感染效果。教師根據學生探討的情況再對歌曲進行解讀,引導學生學唱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和森林圖片并設計了集體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快速走進歌曲的意境之中,從不同的維度對歌曲進行感知解析,豐富了學習認知。初中學生對音樂作品解讀存在認知局限,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為學生思維指明方向,體現的是現代音樂的教學意識。
三、演繹情境,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初中學生思想活躍,大多喜動不喜靜。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動心理,多設計課堂演繹活動,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感知音樂的內質要義,這也是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體驗。課堂演繹方式眾多,教師在具體設計操作時,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取向,如音樂律動,這是音樂課堂教學最常用的實踐活動。教師讓學生隨音樂而動,將音樂、舞蹈、語言等要素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夠幫助學生解析音樂內涵,提升音樂感知頻度。教師讓學生參與課堂演繹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表現機會,學生通過參與實踐,獲得了更多感知體驗,由此建立起來的音樂認知當然是立體的、鮮活的。學生對課堂演繹活動充滿向往,這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合理開發(fā)利用,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情境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教法應用。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心理展開多元調研,精心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境,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初中學生思想活躍,有較強的探索意識,對教學情境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