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關于理財,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小測試。
假設場景一:有人拿著一袋10公斤的大米在樓下,請你幫忙搬上樓就給10元錢,你會搬嗎?假設場景二:當你扛了一袋10公斤的大米到自家樓下時覺得有點累了,有人讓你出10元錢就幫忙把大米送上樓,你會掏這10元錢嗎?
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都是不會為了10 元錢幫人搬大米,也不會給10元錢讓別人幫自己搬大米。
按照我們這個假設,搬一次大米會創(chuàng)造10元錢的價值,可是為什么大家都對搬一趟大米賺10元不感興趣,也不愿意給10 元錢讓別人搬呢?說到底是因為大家對花錢的防范心理很強,覺得自己能搬就自己搬,而不愿意幫別人搬也是因為那10元錢是別人的錢,自己不貪那錢。
可是到了理財生活中,這樣的情景似乎就反過來了,不少人眼里光盯著收益,對守住自己本金的防范意識則變得很淡薄。比如2015年有很多P2P平臺跑路了,這些平臺動輒就給出30%甚至50%的年收益,大家仔細用腦子想想就知道其中有問題,但是人們依然趨之若鶩。
大多數(shù)的理財騙局都是用高收益勾起人們的貪婪。試想,最穩(wěn)妥的存銀行一年最高收益才3%左右,一般的P2P也才12%左右,有人愿意給出30%的收益,難道他是傻子嗎?只有哪里都借不到錢或者心懷叵測的人才有可能給出這么高的利息。
人們不愿意搬大米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嫌10元錢太少了,看不上。于是那些詐騙機構就設計出不同的玩法,讓你搬一次大米能賺到100元錢,不過前提是你得先交納100元錢的押金。于是,就有人上鉤了。
可搬一趟大米值 100元錢嗎?當然不值。那他們?yōu)槭裁茨芙o那么多錢,還要求交納押金呢?這其中肯定有貓膩??尚Φ氖强傆腥擞X得自己聰明,不少投資人明知道那些給出50%的年收益的P2P平臺有貓膩,但還是為了高收益與問題平臺“斗智斗勇”,想趕在他們跑路之前賺一把,這能不出問題嗎?
巴菲特在談股票投資的時候說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條和第二條。他在說這句名言的時候還加了一句話: “不要被收益蒙騙?!?/p>
對于那些遇上了跑路的P2P平臺的人來說,有一句話總結得特別好:你看到的是收益,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摘自《投資與理財》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