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2015年的拍賣市場,在經過兩三年的腰斬調整后,行情目前仍處于筑底階段,行情真正轉暖還有待時日。拍賣業(yè)界面對市場的調整,總體的應對策略是減量保質,一方面注重對特色精品和生貨的挖掘,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學術和品牌價值的構建。
一些特色的專場在學術層面進行梳理和發(fā)掘,不僅已經得到市場的反饋與認可,甚至已經成為推動市場發(fā)展的旗幟和品牌。而特色學術專場,盡管不如一些夜場“貴氣逼人”,其高成交率和未來的升值空間值得關注,對未來的市場也有重要的預測作用。
主打“特色”、“細分”
2015年拍賣市場上,憑“細分”與“特色”成為年度大贏家的是西泠印社拍賣公司。一方面深入細分市場,另一方面推出具有地區(qū)特色的交易門類,聚集地方人氣,成為西泠拍賣的主要策略。在市場人氣低迷下,西泠秋拍的火爆甚至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西泠拍賣總經理陸鏡清對媒體表示,2015年秋拍的結果,顯示了西泠的新思維、新方向,也預示了中國藝術市場的新未來。
西泠印社2015年春拍共有28個專場、5700余件拍品。其中“文本文獻”兩個板塊、五個專場成交獲市場認可。其中“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重要文物——胡鄂公上款書札專場”斬獲白手套,全場100%成交,總成交額885萬?!凹鸺螘の縻鲇∩缡讓媒鹗麑觥本懦梢陨铣山?,封面標的“吳昌碩、楊澥、徐渭仁、葉昌熾等十八家題跋漢建昭雁足鐙全形拓”以120萬元起拍,391萬元成交。
實際上,近幾年專場細分已經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研究的課題,西泠2015年舂拍算得上是其細分做得最細的一次。2009年,西泠拍賣就開始全國范圍內第一場信札拍賣,2014年秋拍又首次嘗試了“首屆外國名人手跡”專場拍賣,2015年春拍首次嘗試“西泠印社首屆金石碑帖專場”。
為何注重細分?從賣方角度看,不僅便于宣傳和展示,也便于引領買家對某個領域的注視,買家通過專場的引導,會進行全面的思考,從單件到多件,逐步開啟系統(tǒng)性的收藏。行業(yè)內普遍認為細分將是未來拍賣市場的趨勢之一,因為只有細分才能在深度上有挖掘,也才能對藏家更準確定位。
觀察2015西泠秋季,整個拍賣會有32個專場、4600多件拍品,成交率85.16%、總成交額逾10億元。其中拍賣3個重要專場,“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金石永年·重要青銅器碑刻專場”與“中國首屆近現(xiàn)代西方大師作品專場”,均獲成交百分百的佳績。
一直以來,“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是西泠拍賣獨一無二的專場,囊括印社創(chuàng)始人、歷任社長、名家社員精品,自2006年推出延續(xù)至今一直受到市場矚目與追捧。2015年秋拍該專場推出精品80件,經過近2個小時競投,取得1.42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弘一大師的小楷《圓覺本起章》,以3277.5萬元的成交價拔得全場頭籌?!氨4娼鹗芯坑W,兼及書畫”是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社宗旨,而這個專場就是體現(xiàn)西泠印社宗旨以及藝術高度的典范。
而同樣奪得100%成交率佳績的“金石永年·重要青銅器碑刻專場”,總成交額為5620萬元。
“金石永年”包括青銅器與碑刻,“金石”二字充分體現(xiàn)了西泠的宗旨,貫穿有皇帝年號以來的中國文明史,代表著整個民族的一段歷史,在清代、民國是最頂級的國學??上攵鋵ξ縻龅闹匾?,今后將像雜項里的“文房清玩”一樣作為一個持續(xù)推出的專場,包括青銅器、石刻、篆刻等品類。他強調,西泠不僅要推出金石的藝術,更要體現(xiàn)文人、藝術家的金石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xiàn)為藝術,也是一種哲學,種道德?lián)敗?/p>
2015年西泠秋拍最惹人注目的還是其“中國首屆近現(xiàn)代西方大師作品專場”,12件拍品囊括莫奈、雷諾阿在內的西方大師館藏級風景、靜物、素描作品斬獲5283萬元的總成交額。這也是西泠拍賣創(chuàng)業(yè)11年來的第13個冠名“中國首屆”的創(chuàng)新專場。陸鏡清認為,這個專場首演成功,對在西泠如何打造有影響力的國際平臺的課題是有力的回答。西泠架構國際化的平臺,不僅希望西方藝術由此進入中國,也希望中國藝術走向國際。
陸鏡清表示,西泠秋拍3個專場都成交百分百,反映了西泠新的理念,公司發(fā)展的新方向,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面對2016年,西泠既要堅持,又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藝術的春天就在腳下,就看怎么做。
而從2015年的拍賣規(guī)模和成交額來看,部分拍賣行不但成交額未有下滑,甚至表現(xiàn)亮眼,如南方的西泠拍賣、上海嘉禾、華藝國際、廣東崇正、朵云軒。這些拍賣行不斷尋求差異化發(fā)展,多年的積累和沉淀使得其在特色板塊擁有話語權,穩(wěn)固了客戶源。即使在其他板塊火熱時也不曾改變方向,盲目跟風,最終免在市場寒流中受到波及。
主打“個案研究”
當下的拍賣行業(yè)正在流行“個案性研究”,即從文化和學術的角度來挖掘更多“被遺忘的”、更具價值的學術概念?!斑@兩年大家比較關注藝術品拍品的文化解釋工作,這確實是調整以來的一個新氣象,尤其是2013年以后,具體的包括拍賣之前的學術論壇、文化講座等,這個事情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了,大家都在關注,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睂τ谂馁u公司越來越嫻熟的文化概念宣傳,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表示。
從2015年春秋拍的成績來看,以“個案研究”為主的專場成績斐然,如春拍中中國嘉德分別在香港和北京舉辦的兩場王濟遠專拍,以及上海嘉禾的程十發(fā)、關良作品專場,秋拍中嘉德的沙耆比利時時期藝術專場,以及廣州華藝國際的李宗津專場,都是對個案性研究的嘗試。而從拍賣結果來看,這些專場無例外都成為諸多拍賣場次中特別受人關注的專場,同時全部斬獲“白手套”。
廣州華藝的“凝固的激情——李宗津作品”專場共推出22件拍品,斬獲“白手套”。為了此次專場,華藝做了個人專場前期的文化研究和推廣,還在秋拍前舉辦了李宗津個展?!靶《辈呗缘某晒?,在華藝國際已非首例。2014年春拍的“中國肖像——靳尚誼作品專場”、今年春拍的“穿越中西林風眠作品集珍”,拍品分別只有5件和10件,成交率全都達到100%,成交額分別達6992萬元與3226萬元。另外,2015年秋拍華藝國際首次引入了“歐洲大師紙上作品專場”?!皻W洲大師素描集”以74.75萬元成交,10幅羅丹素描則以48.3萬元成交。面對未來,精品學術專場也是華藝國際穩(wěn)固市場的策略。
北京匡時在2015秋拍推出“光宇歸來:中國現(xiàn)代藝術大師張光宇”專場,其中的16件拍品也全部成交,實現(xiàn)“白手套”佳績。其中,齊白石贈予張光宇的《枇杷》以230萬元成交;張光宇《神筆馬良》手稿以112.7萬元成交。首次在大拍中推出的無底價書畫專場,拍品也是全數(shù)成交,共拍得2339.3萬元。事實上,從過去的過云樓舊藏研究到梁啟超舊藏,或是2015春拍的南宋告身研究及2015年的張光宇專場,匡時都挖掘到了拍品的學術概念,成為拍場對專業(yè)度的一種主動追求。
除了個案呈現(xiàn)之外,上海佳土得秋拍推出的“+86First pen”首次將“中國年輕藝術家”作為整體概念向國際市場推出,其中一些藝術家是第一次進入二級市場,絕大部分作品也是首次拍賣。這次在學術上精耕細作的專場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拍賣之前,拍賣公司搜集了大量一手資料,為作品和藝術家做了頗具學術性的闡釋與梳理。拍賣之前,這一專場已經贏得了各方高度關注。最后的市場反應也算上佳:成交額1384.3萬元人民幣,成交率達到97%,僅有1件作品流拍。
對于商業(yè)性質的拍賣公司,盡管需要投入精力和資金,但這是樹立品牌的過程,且品牌收益大于投入。隨著買家不斷精細化、專業(yè)化,會促使拍賣行加強梳理傳承、學術、精品存世量等拍賣內容,提升自身專業(yè)度。
經過2011年之前的狂飆突進,如今處于調整期的中國拍賣市場逐漸沉淀,藏家和從業(yè)人員對藝術品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市場分割越來越細、專場設置向精巧化發(fā)展、人文內涵深厚的作品愈加受到追捧。同時,拍賣公司也開始挖掘之前被忽視的藝術品??傮w而言,拍賣市場的品類增多,但每一場的上拍數(shù)量卻在縮減。當賣家惜售、市場人氣不足時,更為精細和多元的拍賣方式才能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