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武
運用相關(guān)素材說理論證,是考場作文最常見的寫作方式。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一例貫之與段落凸顯是最易操作且效果最好的素材運用基本方法。
[一例貫之]
所謂一例貫之,是指整篇作文只運用一個素材來說理論證,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對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體驗的中學生來說,將平時語文學習過程中經(jīng)典的課文內(nèi)容作為寫作素材,寫作時表達出自己閱讀的獨特感受,挖掘出素材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價值,不失為一種實用且有效的寫作方式。
如經(jīng)典名篇《項脊軒志》,這篇文章記述了歸有光富有詩意的讀書生活,我們便可以此為素材寫出整篇文章。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我愛項脊軒,更愛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愛她那明月下的半墻,愛她那三五之夜的靜謐,愛她的窄小且簡樸。
每每翻開那充滿書香的語文書,撲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給人心靈以踏實的小軒。這里安居著追求安然、恬淡的震川先生,這里綻放著一顆泰然、悠然的靈魂。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我的心也已被這安謐的氣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儼然已經(jīng)蕩然無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項脊小軒的門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視著這里的一切一切,聆聽著大自然為之演奏的音樂。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著那借書滿架的場景,聽著那偃仰嘯歌的狂狷,感受著那種被書擁擠著的幸福感,然后回憶著那充滿淡淡憂郁但又美好甜蜜的過去,回憶著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種人人有之但又逐漸遺忘的回憶的幸福之中!然后輕輕地哭泣,又輕輕地微笑!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著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階前,學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揮手灑出谷子,引來那人至不去的小鳥。然后站在那里靜靜地看著,注視著,融入這片靜謐但又有著跳動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靄,等待夕陽西下,庭前花開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腦中浮現(xiàn)小鳥珊珊可愛的神情,學著小鳥在跳動的旋律中享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和諧。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獨自鐘愛這破落但可久居的小軒,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綿綿的愛那天長地久的感動,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細膩的心靈寫出如此細膩的文章。這份鐘愛、這份感動、這份細膩來自那甜美的回憶,來自那大自然的和諧,來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看著那漸高的月兒,看著那在月色中朦朧依稀的小軒,想起李樂薇的空中樓閣,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又何嘗不是我的心靈深處所追求的空中之閣,又何嘗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這份靜謐,這份和諧!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站在回憶的轉(zhuǎn)軸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我心靈的鐘磬旁!
(湖北高考滿分作文)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清楚發(fā)現(xiàn),文章就是以《項脊軒志》中歸有光的讀書生活為主線,用三五之夜、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珊珊可愛等幾個詞語貫穿而成的。其具體方法是:
1. 再現(xiàn)原文詞語所表現(xiàn)的場景。比如以“狂狷”寫歸有光讀書生活中偃仰嘯歌的狀態(tài);通過聯(lián)想,描述庭階前少女灑出谷子引來那人至不去的小鳥等。這樣,原文的場景一鮮活,便洋溢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2. 表述自己獨特的觀點與感受。作者行文過程中通過聯(lián)想與敘述,展示出了自己對《項脊軒志》獨特的感悟與體味(我的心也已被這安謐的氣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儼然已經(jīng)蕩然無存),既深合原文意旨,又切合高考作文題意。此篇作文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作者捕捉到了課本特定的素材,通過一例貫之的寫法讓文章顯得深刻與豐富,所以,被評為滿分作文也就理所當然了。
[段落凸顯]
所謂段落凸顯,是指一個段落用一個素材來說理論證,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已的情感。這種方式在寫作議論文時效果特別好。雖然同是一個素材,但在寫作時,也可以根據(jù)作文題的要求,圍繞不同的重點來組成段落。下面以李娜的素材為例,具體說一說素材運用的三種組段模式:
1. 濃縮人生。
“濃縮人生”是指在一個段落里概述出人物的主要人生經(jīng)歷或成就。比如:
為了夢想,堅持下去,終會有展翅翱翔的時候。人人都有夢,但成功的卻不是所有人,關(guān)鍵在于堅持。李娜1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擔讓年少的她成熟,這也成為驅(qū)使她前進的動力。她不斷獲得成功,也學會了勇敢與承擔。26歲時李娜單飛,夢想的引力讓她直面更大的挑戰(zhàn),用心堅持促使她達到職業(yè)生涯的巔峰。32歲時她選擇退役,傷病和年齡阻止了她的前進,但是她的奮斗與堅持已讓她實現(xiàn)了夢想。離開網(wǎng)球賽場,她淡然回望,沒什么過不去的。正是她對于夢想的堅持,她才能披荊斬棘,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實現(xiàn)夢想。前進吧,為了夢想,只有堅持才能笑到最后。 (杜雨欣《堅持夢想》)
在這個段落里,14歲、26歲、32歲三個時間段,便基本概述出了李娜主要的人生成長經(jīng)歷,很好地突出了文章“堅持夢想”的主題。
2. 簡述事件。
簡述事件是指在一個段落里敘述人物的一個有特別意義的主要事件。比如:
當你把自己逼到一個極限時,你才會超越自己,置身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地,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26歲,李娜單飛。單飛意味著更大的挑戰(zhàn),如果比賽成績不好,最終也將被淘汰。但李娜毅然將自己逼入絕境。在她單飛后的兩年里,她的世界排名迅速進入前十,2011年,李娜奪得法網(wǎng)冠軍,成為首位獲得大滿貫單打賽事冠軍的亞洲人,世界排名躍居第四位,2014年,李娜再獲澳網(wǎng)冠軍,世界排名移居世界第二,達到了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巔峰。置之死地而后生,李娜的確做到了?!爸挥挟斈惆炎约罕频揭粋€極限時,你才會超越自己?!边@是李娜對自己的評價。 (胡云晗《超越》)
在這個段落里,作者把李娜單飛這一事件及產(chǎn)生的效果作為主要素材,很好地詮釋了文章的主題“超越”。
3. 放大細節(jié)。
放大細節(jié)是指在一個段落里重點突顯人物的某些生活風貌。比如:
所謂成長,是讓我們在挫折中學會勇敢和承擔。如同稚嫩的蝴蝶,只有經(jīng)歷破繭時切膚的痛楚,才有力量流連花叢。14歲的李娜,剛進入湖北省網(wǎng)球運動隊,父親卻在此時離世,生活的千斤重擔一下子壓到她和母親身上。一天夜里,剛結(jié)束完艱苦訓練的李娜回到家,看到的是母親躊躇猶豫的臉,母親問她打全運會的獎金什么時候發(fā)。因為媽媽一個人的工資不夠還債。那個一直神采奕奕的女人,如今已是滿面風塵。母親憔悴的容顏與小心翼翼的神情,一下子攫住了李娜的心。她痛得想大哭一場,但她不能!她不能哭,她不能軟弱,不能倒下,她得打比賽。得讓自己變強,讓自己有能力幫助母親撐起這個家。她由此像極了童話里的一夜長大。雖然一切不像童話般美好,但心靈的成熟讓她不甘屈服于命運并有力量與它抗爭。挫折磨難本是如此,它給我們痛的洗禮,讓我們認清這個世界,然后愛它。報以命運堅定的目光來維系浮生。 (孔屹檜《成長》)
在這個段落里,李娜看母親的臉和李娜自己不哭這個細節(jié),便較好地表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成長”。
當然,段落凸顯還可以在一個段落里運用兩人或多人的素材來說理論證。比如:
身處逆境時,需要心安。史鐵生,不到20歲,下身就殘疾了,但他卻并未被嚇倒,而是安心于寫作,終于成為現(xiàn)代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但她卻并未不振,而是安心練習說話,終于成為生活的強者、世人學習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僅有兩根手指能動,但他卻并未被擊垮,而是安心努力用兩根手指寫書和工作,終于,一部《時間簡史》驚嘆世人。他們,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們卻用內(nèi)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為了生活中的萬幸者。心安者,成萬事。(《說“安”》)
一段中同時運用史鐵生、海倫·凱勒和史蒂芬·霍金三個素材來敘說“安”的價值,凸顯了段落,增強了說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