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遵科
中國科學社能夠成功改組并建立起民主體制,東美留學生會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幫助中國科學社發(fā)展和完善了年會制度。科學講演是中國科學社年會的主要活動,它不僅傳播了科學知識及其應用,而且使年會受到了社會各界和東道主的歡迎。
中國科學社的前身是1914年夏天成立于美國的科學社??茖W社是為了在上海出版和發(fā)行《科學》雜志而組建的報館,其發(fā)起人中任鴻雋和楊銓都有從事報業(yè)的經(jīng)驗。在赴美之前,任鴻雋曾任天津《民意報》的主編,楊銓擔任該報駐北京記者。維新運動以來,一大批報紙和雜志相繼出現(xiàn),宣告了中國新聞報刊業(yè)的形成。辛亥革命前后,報業(yè)更是迅猛發(fā)展,各種報刊此伏彼起,為革命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chǔ)。
科學社的組織形式
民國成立初年,保障人民的言論出版自由,迎來了中國新聞報刊業(yè)發(fā)展的高潮,各種報刊據(jù)“當時統(tǒng)計全國達五百家”。大報館往往采用公司制度,在組織形式上比較完備,設(shè)有董事會、編輯部、營業(yè)部和印刷部等。其中營業(yè)部負責報刊的營銷,下設(shè)廣告、發(fā)行和推廣諸科。科學社也采取了類似的組織形式,設(shè)有董事會、編輯部、營業(yè)部和推廣部。董事會由任鴻雋(會長)、趙元任(書記)、秉志(會計)、胡明復和周仁組成。董事會和編輯部都設(shè)在美國,由楊銓擔任編輯部部長。營業(yè)部和推廣部則設(shè)在國內(nèi),黃伯芹擔任營業(yè)部部長,推廣部部長最初是沈艾,隨后由金邦正出任。在營業(yè)部之外成立推廣部,表明科學社對推廣《科學》雜志,設(shè)法提高銷量非常重視。另外,還設(shè)有滬上經(jīng)理部,請朱少屏擔任總經(jīng)理。
《科學》雜志在美編輯之后寄回上海,由朱少屏主持印刷、出版和發(fā)行等工作。讀者可以向朱少屏及各省的經(jīng)理直接訂閱雜志。各省的經(jīng)理最初有上海的朱少屏、北京的金邦正、廣州的黃伯芹、唐山的沈艾和美國的鄒秉文,不久又增加了天津的梅貽琦、南京的許先甲、湖北的陳麥孫。金邦正到安慶農(nóng)業(yè)學校任教后,原來業(yè)務由北京大學的韋作民接手,金邦正改任《科學》雜志駐安慶的經(jīng)理。另外,上海及各省的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以及一些其他小書局也代售《科學》雜志。
中國科學社年會的發(fā)起
《科學》雜志出版之后,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況,科學社很快就瀕臨破產(chǎn)。1915年10月,經(jīng)全體股東開會同意,科學社由報館改組為學會,更名為中國科學社,設(shè)有董事會、分股委員會、期刊編輯部、書籍譯著部、經(jīng)理部和圖書部。根據(jù)《中國科學社總章》,以民主選舉為核心制度,建立學會的各個機關(guān)。規(guī)定每年的七月或八月舉行一次年會。到會社員必須超過全體社員的十分之一,方可正式召開年會決議各項事務。年會的主要職責有:選舉三名司選委員,討論和決議重要事件,檢查賬目和修改章程等。建立司選委員的制度是為了保證由全體社員選舉董事會。年會召開的三個月以前,由司選委員確定候選董事的名單,通告全體社員并請他們通過郵寄投票。社員也可以聯(lián)名推舉候選董事。選舉結(jié)果在年會上由司選委員報告。對于中國科學社而言,《總章》是憲法式的文件,對它進行修改需要年會到會社員三分之二或者全體社員五分之一通過。
確立了民主選舉制后,又根據(jù)具體目標和任務的調(diào)整設(shè)立了一些部門。當時設(shè)分股委員會為成立專業(yè)學會做準備,設(shè)書籍譯著部負責譯介科學書籍,設(shè)圖書部負責籌建科學圖書館。以后又設(shè)有科學名詞委員會、科學教育委員會等工作委員會,成立生物研究所并籌建理化研究所和博物館,以及成立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等。中國科學社為適應中國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后來在組織結(jié)構(gòu)上曾有較大變革,1923年將原董事會改為理事會,重新成立董事會,1944年又將董事會改稱監(jiān)事會,但都從未影響它的民主選舉制度。
中國科學社能夠成功改組并建立起民主體制,與清末“新政”以來各種社團的大量出現(xiàn)有關(guān),特別是留美中國學生會為科學社社員提供了民主實踐的經(jīng)驗。東美留學生會不僅建立了有效的民主選舉制度,而且創(chuàng)辦了為期一周的豐富多彩的年會活動??茖W社社員積極參與了留美中國學生會的各種活動。任鴻雋擔任了1915年《留美學生季報》主編,過探先則出任該年《留美學生季報》總干事。楊銓、胡明復、趙元任和鄒秉文等也經(jīng)常為《留美學生季報》撰稿。他們通過該刊宣傳科學救國,介紹科學社和《科學》雜志。趙元任參加了留美中國學生會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行的年會。他在運動會的一英里競走比賽上得過9分51秒的成績,他寫的獨幕笑劇《掛號信》在年會上演出不止一次。作為后來中國科學社的領(lǐng)導層,他們很自然地借鑒了留美中國學生會的民主制度和活動經(jīng)驗。
1916年4月,中國科學社開始籌備首次年會。由于大多數(shù)社員在美國,因此決定年會在美召開。但是美國的社員也分散在各地,召集起來舉行年會并不容易。董事會考慮社員中以美國東部的人數(shù)居多,決議將年會放在東美留學生會的年會處舉行,并且推選趙元任、孫學悟和鐘心煊擔任年會干事。趙元任等與東美留學生會年會干事長宋子文商議,宋子文當即答應在東美留學生會年會期間留出一日給中國科學社開年會用。但隨后考慮到這樣可能使人誤以為它是東美留學生會的下屬團體,經(jīng)與宋子文商議,決定在東美留學生會年會閉幕后舉行年會。與此同時,趙元任等著手擬訂年會的開會秩序,并與科學社同仁商榷,確定了上午開社務會,處理各種社務,下午為講演會,宣讀學術(shù)論文。下午的講演會最初擬名為文藝會。晚間為交際會,舉行各種與科學相關(guān)的有趣的游戲。宣讀論文是現(xiàn)代學會舉行會議的核心內(nèi)容。它在歐美已經(jīng)形成了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新的活動。中國科學社年會的講演會可能是中國人在這方面最早的嘗試之一。
在美召開的最初三屆年會
1916年9月2—3日,中國科學社在馬薩諸塞州安多弗的菲力柏學校(Philips Academy)成功舉行了首次年會。參會人數(shù)共計45人,其中到會社員28人,另有年會期間新人社員7人,來賓10人。上午社務會提議并通過,由年會干事分別致公函給菲力柏學校校長和東美留學生會年會職員宋子文等,“謝其優(yōu)待本社之盛意”。下午講演會共宣讀了5篇論文,其中有1篇是臨時插入,散會時“到會者均覺久坐身雖疲,而精神上猶似未得盡聞所欲聞也?!蓖砩辖浑H會的目的,是要引起與會者的興趣,促進社內(nèi)外的交誼。所以“他會多用國語,獨此會用英語,欲使來賓易領(lǐng)解也?!毕仁怯没脽羝v演潛水艇,然后是做算學趣題、心理游戲和科學競答,獲勝者有水銀溫度計、沙漏鐘、鬧鐘和放大鏡等小獎品。吃過小點心,眾人用天文望遠鏡觀星,臨近午夜方盡歡而散。次日上午開過社務會,年會正式結(jié)束。
這是中國科學社首次年會,諸多事情都屬于嘗試階段,還需要積累經(jīng)驗。如任鴻雋所說,“此次之年會,本社之組織,何一而非試驗?!笨傮w來看,它舉辦得比較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提交的論文太少。趙元任等年會干事認為原因在于發(fā)出通知時間較晚,開會前兩個月征文略顯倉促,建議明年提前一月發(fā)通知。另外,還提議由常年會干事向社員約稿。9月4日,胡明復去哈佛大學參加美國算學會的年會。它離中國科學社年會地點僅20余英里,乘午約1小時即可到達。他“急欲一觀美國學社開會之條理與精神,以得與本社相比較?!彼械絻烧咧g最明顯的差距是提交論文的數(shù)量,美國算學會有四十余篇,中國科學社僅有四篇,“相形之下,不覺自慚”。與趙元任等人不同,他認為論文數(shù)量少是因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尚未形成?!拔嵘绮輨?chuàng)未久,社員雖亦有百八十人之譜,然多半尚在肄業(yè)時代,不能為獨立高深之研究。其在本國者,以無圖書館及實驗室,亦不能有所著述”。胡明復揭示出更深層次的原囚,表達了建立科學研究機構(gòu)的訴求。
1917年中國科學社的年會依然定在東美留學生會年會的會址召開,并且得到了東美留學生會年會會長王正序的大力支持。9月5至6日,它在羅得島州普羅維登斯的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順利舉行。會期還是一日半,議程略有調(diào)整。年會首日下午召開社務會,此時仍在東美留學生會的年會期間,是最后一天。次日早上開社務會,下午為講演會,晚上為交際會。兇為有去年的經(jīng)驗,各項事宜都有所進步。年會干事主要承擔年會具體籌辦工作,年會論文由各分股委員會負責征稿。到會社員約有40余人,提交論文共計8篇。講演會主席由楊銓擔任,他提議因為會議時間短論文多,每人平均講20分鐘,到第15分鐘時提醒。講演會期間,考慮到王孝豐準備了用幻燈片講演飛機,楊銓表示將自己的論文刪去不讀。在侯德榜和吳憲分別講演之后,即由王孝豐講演?!巴蹙S講隨用影片,示由十七世紀以來種種氣船飛機之形狀,由拉那(Lana)航空機而至策伯林及賴忒(Wright)兄弟之飛機及最近美國新造諸機,凡數(shù)十種,又及飛機于軍事上之應用。聞者津津如吸學泉,僉謂不可多得之講演。講畢已下午四時四十分,為時已晚,主席遂宣告散會?!弊罱K有5篇論文沒有來得及宣讀。楊銓對講演會議程的不斷調(diào)整,反映了由于年會會期過短,要兼顧學術(shù)性和趣味性,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困難。如楊銓等年會干事指出,“常年會制度尚在試驗時代,徒恃少數(shù)干事之經(jīng)驗見解,自不能饜全社之望。其中如交際會講演會次改良之處甚多。然若不得社員之意見,雖年年更易,仍不免暗中摸索隔靴搔癢之譏。”因此,他們建議向全體社員征集對年會的意見。此次年會結(jié)束后,任鴻雋又趕赴麻省理工學院,參加9月10至13日召開的美國化學會秋季會,“欲藉他山之石,為吾科學社攻錯也”。
在1917年的年會籌備中,金岳霖等社員提議安排參觀工廠,隨即由年會干事楊銓專辦此事??紤]到“實行此議勢必在學生年會期中舉行,故從事權(quán)上著想此事又不得不歸學生年會經(jīng)理”,經(jīng)與王正序商議,參觀工廠被列入東美留學生會年會的活動。因與東美留學生會在一處開會,要避免年會活動的沖突或重復,留給中國科學社的選擇余地很小。而且導致“交際會會程最難預備,欲屬學識于游戲之中殊難其選”。即使有了好的活動,時間上也不好安排。像王孝豐講演飛機放在講演會中,就占用了其他人宣讀論文的時間。
1918年中國科學社的年會沒有繼續(xù)在東美留學生會年會的會址召開,但是仍然考慮到利用各地留學生參加東美留學生會年會的時機和方便。此次年會原定在費城舉行,到會程草案已擬好時,得知東美留學生會改在錫拉丘茲(Syracuse)開會,距離費城太遠,中國科學社被迫另找地點,決定回到科學社的發(fā)源地綺色佳(Ithaca,今譯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舉行年會。會期安排在8月30日至9月2日,比東美留學生會年會早幾天。從綺色佳去錫拉丘茲很近,會后社員可直接前去參加東美留學生會的年會。隨后,中國工程學會提議舉行聯(lián)合年會,中國科學社欣然應許。它是中國科學社的第三次年會,又是中國工程學會的首次年會。這也是中國科學社為其他學會提供年會幫助的開始。
脫離東美留學生會年會之后,中國科學社在年會安排上能夠完全自主,可以把活動辦得豐富多彩,實際操作起來也相對容易。為了辦好此次聯(lián)合年會,中國科學社把會期充分延長,增加了各種社交娛樂活動。會議前后歷時三日半,到會社員共計54人??茖W社和工程學會各有半日的社務會,宣讀論文也只安排了半日。此次提交論文共12篇。由于論文較多,演講時僅述大意,提問討論也很少。其中有兩篇論文,因內(nèi)容太專深,只宣讀論文題目。年會的其余時間主要安排了大量講演、游覽名勝和其他娛樂活動。
8月30日晚,請康奈爾大學文科學長鐵勒教授(Prof.Thilly)和班斯教授(Prof.Barnes)分別致開會辭和歡迎辭。鐵勒教授主要講中西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不同,中國人輕視科學而西方人重視科學,中國目前急需科學家和工程師,才能有所進步。8月31日下午,先請前教育總長范源濂演講他對中國教育前途的看法,隨后又舉行座談會。主要討論三方面的問題:中美兩國中小學及師范學校之間的區(qū)別、為中國學生編譯參考書,以及加強留學生與國內(nèi)教育界的聯(lián)系。晚上請康奈爾大學電機科教授格雷(Prof.Gray)演說美國電業(yè)發(fā)達史,陳體誠用活動影片演說鋼鐵制造史。9月1日是周日,上午全體照相,下午乘小汽輪游卡尤加湖(Cayuga Lake),晚上交際會安排有滑稽翻譯、講笑話、鋼琴演奏、女生合唱、催眠術(shù)表演等節(jié)目。9月2日晚,閉幕式請康奈爾大學校長金姆保教授(Prof.Kimball)演講。金姆保教授主要講科學源自人與自然斗爭的需要,科學和非科學的區(qū)別在于定性與定量的不同,統(tǒng)一標準和專業(yè)分工有利于工業(yè)發(fā)展,最后談應用科學在歐戰(zhàn)中作用很大,希望中國今后能幫助促進世界和平。趙元任又到錫拉丘茲參加東美留學生會年會,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會上作了演講。
在中國科學社的第三次年會中講演成為舉辦最多的活動。請中國政府駐美官員、美國教育家以及美國政府官員演講,一直是東美留學生會年會最重要的內(nèi)容。中國科學社借鑒并利用這一活動形式,把它與科學相關(guān)的主題相結(jié)合,改造成為在年會中宣傳科學的主要平臺。
卓有成效的年會模式
經(jīng)過三屆年會的經(jīng)驗積累,中國科學社初步形成了舉行年會的基本模式。除了討論社務之外,它還有當?shù)亟哟⒚苏葜v、科學演講、宣讀論文、游覽山水名勝以及其他娛樂活動,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籌備程序和活動安排。相較于美國算學會和美國化學會的會議安排,中國科學社年會中宣讀論文所占的部分很少。這與東美留學生會年會的影響有關(guān),特別是借鑒和挪用了它的各種活動。然而,此種年會模式更適合中國科學社歸國后所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在中國科學職業(yè)化的初期階段,中國科學社首先需要利用年會來宣傳科學,爭取各種社會和政府的支持,同時建立起科學界內(nèi)部的緊密聯(lián)系。
1918年10月,中國科學社本部遷回國內(nèi)。此后它又舉行過23次年會,年會地點遍及全國各大城市。舉辦過年會的城市有杭州、南京、北京、南通、廣州、上海、蘇州、青島、鎮(zhèn)江、西安、重慶、成都、南寧和昆明等。年會的各種活動給舉辦城市帶來了一種“科學節(jié)日”的氣氛。公眾演講不僅傳播了科學知識及其應用,而且使年會受到社會各界和東道主的歡迎。其中有多次年會是與其他學會聯(lián)合舉辦,籍此還促成了一些專門學會的成立,如中國動物學會、植物學會、遺傳學會和解剖學會等。年會在公眾和科學界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它與《科學》雜志、明復圖書館和生物研究所一起,成為中國科學社最具標志性和示范性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