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
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要求,打好扶貧“最后一公里”攻堅戰(zhàn),專業(yè)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共同推進,各類扶貧項目得到了較好落實。
但是,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一些地方也暴露出了“眼高手低”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少數領導干部在思想認識上還有一定差距,熱衷于盯著大項目、大工程,認為扶貧開發(fā)就一定是轟轟烈烈地干大事,實際上卻對具體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力度不大,停留在普遍號召和一般要求上。結果,提出的對策老百姓不買賬,落實不到行動上,或者強行推動,效果卻并不明顯。另一方面,雖然脫貧致富是貧困地區(qū)群眾夢寐以求的,然而一些人看不起賺小錢,不愿做小本生意。有的群眾放不下架子,舍不下面子,不愿做小生意,一心只想賺大錢。某地有一貧困農民,工作組幫助他養(yǎng)鴨,他卻說:“從鴨屁股里摳錢發(fā)不了財?!庇幸晦r民見別人跑運輸發(fā)了財,也東借西湊買了汽車,結果沒多久就賠光了,還欠下一身債務。
精準扶貧切忌“眼高手低”。扶貧工作從來不會一蹴而就,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平白無故地從天上掉下來。為此,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在扶貧工作中,要注重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尊重貧困農戶的個人意愿,掌握發(fā)展動態(tài),列出“需求清單”,個性化定制幫扶規(guī)劃和具體扶持措施,做到扶貧數據明確,腳踏實地,有的放矢。在尊重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市場、算賬對比,正確引導農戶選準適合于自己家庭實際的增收門路,防止眼高手低、謀大丟小。
而對困難群體來講,也不能“眼高手低”,總想一嘴吃成個胖子,幻想著一夜暴富。要知道,大多數人脫貧致富不是靠暴富,而是靠勤奮勞動、誠信經營,善于賺取點點滴滴的微利,如養(yǎng)雞養(yǎng)豬養(yǎng)魚,賣菜賣水果,或者搞小加工等等。因此,農民朋友在致富路上,必須拋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天上不會掉餡餅,路上也拾不到金元寶。只有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從賺小錢起步,才能最終拔出“窮根”,過上幸福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