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本文從航海技術專業(yè)課程和航運從業(yè)人員職務升遷特點闡述了互聯網+航海技術教學的可行性,分析了為了適應互聯網+教學模式應該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最后指出要實現互聯網+教學還必須克服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航海技術專業(yè)教學;互聯網+教學模式;互聯網+化
一、概述
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寬帶從有線到無線、從單一平臺到各種平臺融合、從幾十Kbps到上千Mbps。普通光纖接入的家庭和移動4G用戶都能達到8M以上的網速。時下國家推行互聯網+戰(zhàn)略,網費越來越便宜。這就為航海技術課程走向網絡打下了良好的物質技術基礎。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知識的日新月異,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會越來越被淡化,足不出戶進行學習、利用點滴閑暇時間進行學習是未來對教與學的客觀要求,互聯網+教學模式必將會成為教學的主角。
二、航海技術專業(yè)教學要互聯網+化的原因分析
航海技術專業(yè)是為了培養(yǎng)和培訓符合世界航運標準的航運從業(yè)人員,和陸地上培養(yǎng)汽車駕駛員有某些相似之處,只不過航運從業(yè)人員需要學習的內容更多,需要滿足的適任證書更多。航運從業(yè)人員在海上的生活非常辛苦,每個從業(yè)人員從水手到船長的職務成長過程中,需要經過航海技術專業(yè)相關的學?;蚺嘤枡C構進行多次脫產學習和培訓,通過分析航海技術課程和航運從業(yè)人員職務升遷特點,它特別適合互聯網+教學模式。
2.1航海技術課程對學習者的文化基礎要求不高,整個課程體系都比較淺顯易懂,沒有復雜公式推理和深奧難懂的理論,對學習者的文化基礎的廣度和深度要求相對比較低,學習者具有高中甚至初中文化程度就能滿足學習要求。
2.2航運從業(yè)人員從水手、三副、二副到大副、船長的晉升過程中都需要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或是更新。然而,一個客觀事實是航運從業(yè)人員在海上辛辛苦苦八九個月后,為了職務的晉升或相關規(guī)則的更改需要在學校里進行為期幾個月到幾年的學習或培訓,這給航運從業(yè)人員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不利于心理和生理的調整,容易導致家庭問題、心理問題,不利于航運人才的長遠發(fā)展。然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航運人員在海上值班之余和靠碼頭之后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因此,如果將學習內容移植到互聯網上,航運從業(yè)人員就可以在工作之余、在休假間隙、在??看a頭期間、在任何其他的閑暇時間都能依托有線和無線網絡平臺:電腦、平板、手機等進行學習,從而大大節(jié)約學習和培訓的時間、金錢和家庭成本,促進航運人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3與航運有關的規(guī)則、標準和要求是國際統一的,培訓課程和內容也是全球一致的,如果將航海技術課程移植到互聯網,那么各國對航海從業(yè)人員的教學和培訓的方法、手段和內容全球可以共享,大大提高互聯網+航海技術教學內容的利用率,從而有利于各國航運人才教育、培訓的交流和探討,提高航運人才教育培訓的針對性,促進對現有規(guī)則和教學培訓內容的改進,最終提高全世界航運效率、水平和安全。
2.4航海技術有很多與設備相關的實訓課程,這些設備完全可以通過軟件將其虛擬化,變成能在電腦上運行的虛擬現實設備,這些虛擬現實設備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模式讓學習者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進行遠程實際訓練和操作。由于航海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設備的更新也非常快,而通過虛擬技術對設備進行更新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對相關軟件代碼局部進行修改就可以實現,因此,采用互聯網+模式能大量節(jié)省為更新設備所需開資,并且大大提高設備的使用率,且不會對設備造成磨損和物理損壞。
2.5現有的航海從業(yè)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必須到相關的航海類院校去,而不管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區(qū),這類學?;径技性谘睾5貐^(qū),內陸基本沒有。而內陸地區(qū)往往是航運人才輸出的主力。因此,這些內陸地區(qū)的學生就得千里迢迢趕到沿海地區(qū)進行學習,這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給內陸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采用互聯網+模式就能讓這些地區(qū)的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相關專業(yè)的學習,從而更有利于航運人才的良性發(fā)展。
三、互聯網+航海技術教學實現的方法和手段
雖然航海技術課程客觀上適合互聯網+教學模式,然而航海技術涉及到大量的理論、實訓課程以及學完之后大量的考試和評估,如果不能很好進行規(guī)劃、優(yōu)化,選擇適當的形式,運用恰當的方法和手段,其結果只能是導致教學成本更加高昂、效率比現有模式還要低下。
3.1要采用合適的形式將理論,實操課程優(yōu)化到網絡上去。傳統“滿堂灌”的形式很難適應網絡教學要求,單一PPT翻頁形式教學也很難有讓人滿意的教學效果,要破除一堂課45分鐘或者50分鐘的傳統,要根據內容不同和難易程度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形式。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宜于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3.1.1對于理論教學內容,應該將整門課程的知識點全列出來,以每個知識點為設計對象,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點,還需要將知識點分成多個側面,分別以每個側面作為設計對象。利用flash、短視頻、微課等形式將知識點講解清楚。簡單的知識點完全可以用一個例題加以講解。而對于比較復雜的理論可以利用動畫、短視頻等形式加以講解,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最短可以1分鐘甚至幾十秒,復雜的也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因為越短越能抓住學習者的注意力,同時,微小的課件才能在任何平臺上順暢傳遞和播放。此外,還要給每一知識點配置典型的題目,學生看完知識點的講解后能馬上用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從而在教學練的模式中快速掌握相關內容。
3.1.2實訓內容的網絡化比理論部分就復雜多了,應該根據具體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①航海技術專業(yè)的實訓課程有涉及到資料的查詢。對于圖書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將書本和圖形掃描成電子版的,在線就可以翻閱,或者下載。而對查詢方法的講解,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就某一個部分進行教學練;也可以將其融合到一個教學項目里面進行講解,例如,《航路指南》的查詢方法就可以放到航線設計這個項目中進行。
②對于諸如《航線設計》、《海圖作業(yè)》這之類的實訓項目,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ECDIS平臺,開發(fā)出可以移植到每個電腦平臺的簡潔版電子海圖系統,學生可以在家里像玩游戲一樣在電腦上進行《航線設計》和《海圖作業(yè)》,對于這些內容的講解,可以采用菜單鏈接視頻、動畫、PPT或微課的形式進行。
③對于航海儀器的操作和使用就復雜多了。要實現航海儀器的網絡教學和網絡實際操作,就需要用虛擬現實技術將現實的儀器做成全真的三維圖形,對儀器的各個部件要分別能三維完全重現,并且通過鼠標點擊、滾動和移動,手的觸摸,多屏互動,藍牙等實現對圖形的旋轉、細節(jié)放大和調出相關教學菜單;能通過鼠標、手和語音等媒介對相應的開關、旋鈕和按鍵等進行和與操作現實設備無差別的操作,虛擬設備能對相應的操作作出和實際完全一樣的虛擬響應,如指針偏轉、燈光閃爍、機械轉動、溫度升高、發(fā)出聲響等;能對誤操作發(fā)出冒煙、報警和破壞性效果。能通過動畫、視頻、PPT、微課等對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并能通過簡單操作就能調出這些內容??傊?,學生通過對網絡虛擬設備的操作要能完全掌握對現實設備的正確操作以及能深刻理解對設備不正確操作會導致的嚴重后果。
3.1.3對于互聯網+不能解決的一些項目,例如:游泳、劃舢板和精通急救等必須現場操作的項目還是要采用互聯網+與現場操作相結合,學生可在網絡上先將這些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要領進行預先學習,從而增加現場操作的針對性,提高現場操作的效率。
3.2采取與互聯網相適應的教學互動機制。學生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難以理解、難以掌握的地方,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學后答疑解惑機制。可以通過固定和移動平臺為在線學生進行解答。這種解答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是學習者之間互相討論,也可以是有時間的剛好在線的老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士進行解答。這種非常自由的解惑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和老師的閑暇時間。然而,它也有它的不足,就是某些時候在學生需要時可能根本找不到在線的老師或專業(yè)人士,因此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以保證在某相應的時間段內任何時候在學生有需要時都能夠得到很好地解答。
3.3要建立與互聯網+相適應的考核機制。要盡量讓學生通過在線就能進行考試,尤其對于理論部分的考試更是如此,因為現在的理論考試已經實現了無紙化,只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將考題嵌入海事部門相關網站接入外網就可以實現。并且要逐漸建立起全球化的題庫中心,題目可以以全世界通用的幾種語言表示,讓船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進行相關的考試。在理論部分上線的同時,也要加大力度盡量將能上線的實訓評估部分也網絡化。當然這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我們可以將有條件的先上線,在摸索的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最終實現最大程度上線。例如,海圖作業(yè)和航線設計的評估考核完全可以用現有的電子海圖系統進行在線考試。
四、實現互聯網+與航海技術教學還存在的問題
盡管互聯網+航海技術教學是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也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能夠極大方便航運從業(yè)人員學習和培訓,然而要實現起來卻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4.1要將航海技術相關的教學和培訓內容實現網絡化,這是一項繁瑣的工程,這需要集合全國甚至全球所有航海類院校的教學成果,集思廣益用最簡單明了、淺顯易懂的表現手法將航海技術專業(yè)相關教學和培訓內容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學習很快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很快適應海上工作。將書本知識和實訓實物虛擬到網絡中需要有深厚的航海技術理論基礎、豐富的海上工作經驗、資深的航海技術專業(yè)教學經歷以及良好的網絡編程水平。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人才,需要多部門合作,甚至是國際合作才能完成。
4.2在現有網絡基礎設施條件下很難完全滿足將航海技術課程互聯網+化,對于理論部分尤其是采取微課形式進行表現時現有有線和無線網絡都基本能滿足要求,但是對于大多數實訓內容可能就捉襟見肘了,尤其對于虛擬仿真儀器設備大量的2D、3D圖形,視頻和動畫,以及對3D圖形進行合成、拆解、旋轉以及其它方面的操作,現在的網速肯定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因此,這部分內容的網絡化需要對現在的有線和無線網絡進行升級。
4.3如果將航海技術專業(yè)課程網絡化之后,現有大量以培訓航運從業(yè)人員為目的的航海類院校的生存和轉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量的教輔人員和設備又如何安置都是值得探討和深思的?;蛘咿D變現有航海類院校,使之適應互聯網+模式;或者將一部分教師轉變?yōu)閷B毜木W上答疑解惑人員:或者將一部分院校轉變成專門研究相關網絡教學模式和表現形式的改進和革新、研究最新航運動態(tài)不斷更新考核方式和考核題庫;或者將一部分院校轉變成專門從事航海技術革新以及相關法規(guī)改進等進行研究的院校。
4.4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實現上線,有些內容,特別是一些實訓內容還不能完全網絡化,還必須借助場地進行現場訓練。借助陸地上考核車輛駕駛證的經驗,實現學生通過網絡學習之后,可以到任何一個離自己最近的場地進行實際操作和訓練并考核。這就要求合理規(guī)劃和協調現有的資源,并適當增加相應的資源,且對所有場地進行標準化改造。
4.5采用互聯網考核方式后,理論上,學生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終端的地方進行考試,學生在考試時如何對他們進行監(jiān)控、如何防止作弊;如何保證網絡安全,防止考題泄漏;如何對學生的考核結果進行具有法律效果的保存和評價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套與互聯網+模式相適應的考核機制。
4.6要轉變現有教育培訓機制、轉變海事部門相關的職能。要改變現有必須脫產進行院校學習的模式,要建立與互聯網+健康發(fā)展相適應的航海從業(yè)人員教育和培訓機制和制度。海事部門要從原來對相關院校和培訓機構的管理轉變到對互聯網的維護、監(jiān)督和對學生相關的服務上來,轉變到對新的制度和機制的監(jiān)管和執(zhí)行上來。海事部門如何迅速轉變身份,迅速提高自己監(jiān)督和服務水平是關系到互聯網+能否健康運行的重要一環(huán)。
五、結語
互聯網+與航海技術教學與考核現在看起來有些天方夜譚,但是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隨著國家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互聯網在多種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也必將在教育領域掀起一場改革大潮,教育的大眾化、教育的便利化、教育的移動化越來越成為時代的主角,傳統的教室將會逐漸被移動課堂、口袋課堂、虛擬課堂、家庭課堂所取代。而航運人才培養(yǎng)和考核的方式也必將隨著固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革新。
作者簡介:胡燕紅(1974-),男,漢,湖南衡陽人,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從事航海技術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