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國家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功不可沒,在新時期新的時代歷史條件下依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經濟發(fā)展;指導地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為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先進科技,我國緊盯歷史發(fā)展契機,積極參與到世界大發(fā)展的歷史潮流中,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2011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躋身世界第二,與此同時帶來的國際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一、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
我國現今發(fā)展的狀況與新中國成立前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國的經濟領域的各項事業(yè)羽翼豐滿,社會發(fā)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穩(wěn)步提升。我國經濟發(fā)展成果是由人民共享的,一方面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更直接的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2013年,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310.76元,2014年同比增長10.1%,達到20167.12元。其中城鎮(zhèn)居民增長9.0%,鄉(xiāng)村居民增長比達到11.2%。民以食為天,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獲得生活必需品的媒介。居民收入的增加為滿足居民基本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了經濟條件。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民在我國人口中占相當大的比重,農民脫貧是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任務,因此壓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增加農民的可支配收入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第二,物價趨向平穩(wěn)。商品價格是影響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價格的不合理波動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居民生活質量。在2014年,政府采取了與之相應的財政政策穩(wěn)定物價,根據統計局數據統計,全年物價漲幅合理,趨于平穩(wěn)。在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2.0%,比2013年的同比增長低0.6%,蛋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9月、10月、11月、12月受季節(jié)影響波動較大以外,總體趨于平穩(wěn)。商品價格的穩(wěn)定離不開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宏觀調控,堅決打擊投機與壟斷現象,保證市場有序的運行。
第三,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時代,對外開放成為了每個國家謀求生存的必要手段。自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我國進出口總額不斷攀升。在1978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僅僅只有355.0億元人民幣,而在2014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264334.49億元,是1978年的744.6倍?!耙粠б宦贰?、“海上絲綢之路”、“亞投行”的建成,將進一步深化我國的對外開放的深度,加大我國對外貿易量,同時這些舉措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在國際生活中的話語權。
二、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指導作用
社會上一直存在一種錯誤的思維傾向,片面割裂馬克思主義與經濟發(fā)展,將經濟的發(fā)展歸結為一種單純的經濟現象,忽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為經濟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才能保證我國各項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長久以來的社會實踐,驗證了馬哲所講“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強調物質生產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歷史性作用。因此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經濟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科技在推動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為此必須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動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們更好的改造世界提供物質工具。在2014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13312.0億元,相比2010年高出6249.42億元,接近2010年的兩倍,且我國每年專利申請數量也在逐年遞增,科技成果豐碩。為我國進一步將科技應用于推進社會生產力提供了科技基礎。這些科技成果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提高我國的生產率,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其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作用。20世紀中后期特別是21世紀以來,眾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迅速,并沒有像馬克思主義預言的那樣衰敗,有些人由此而作為抨擊馬克思主義的籌碼。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沒有衰亡,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借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例如提薪和社會福利政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財富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的收入也會隨其上升。資本主義國家效法這一舉措,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福利來安撫民眾。但資本主義國家暫時的發(fā)展并不能代替其最終消亡的歷史命運。資產階級作為剝削階級的本質并沒有改變,他們依然通過隱蔽的手段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這些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舉措卻否認其科學合理性,這也恰恰證明了其真理性。
最后,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作用。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當下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為我國下一步經濟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共產主義的實現對生產力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按照我國的客觀現實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任務,這兩個一百年任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個一百年的實現直接影響到下一個一百年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著謹慎的態(tài)度,投身于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任務之中。
參考文獻
[1] 金碚.深化改革基于市場經濟共識[J].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
[2] 陳學明.中國為什么還需要馬克思主義[M].天津: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2014.
[3] 黃仁宇.現代中國的歷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陳佳雯(1992- ),女,天津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