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民
王應際先生最近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我看了深感欣慰!我與應際先生的交往已有二十多年時問了。他就讀大學期問,就有臨池書法作品。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他臨摹的書作,其中臨寫顏真卿一帖給我印象最深,寫得惟妙惟肖,很有味道。后來大家同為書協(xié)出力,因此常有機會彼此間交流和溝通。應際先生才思敏捷,思想活躍,許多真知灼見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應際先生向來處事低調,為人厚道,不事張揚。在書友同道們的積極催促下,他才勉強同意將自己的書作刊登發(fā)表。應際先生現(xiàn)在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六屆理事,海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第五屆名譽主席。二十多年前,我和他都是創(chuàng)建海南省書協(xié)早期的組織者之一,與海南的老一輩書家一道,我們伴隨著海南省書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發(fā)展到壯大。這一歷程雖然艱難些,但我們充滿快樂。為海南乃至中國的書法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獻計獻策、嘔心瀝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所以雖苦猶榮。
王應際先生在工作極其繁忙的情形下,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懷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虔誠,堅持書法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精神委實可嘉。他利用大量的業(yè)余時間臨書觀帖,吸納百家,融古會今。總體來看,他既善于從古人處擇優(yōu)而學,又能關照當今的書法發(fā)展動向,融入當代筆墨。經(jīng)過長時間的錘煉和磨打,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個人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自家的情性氣象滲透筆端,寫出真旨趣真性情,是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學習任何一門藝術都必須付出后天的努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研習或者研習什么確實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xiàn)實問題。洋洋幾千年書法歷史,書家輩出,經(jīng)典作品不勝枚舉且風格各異,因而廣博下的理性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應際先生能夠結合工作特點、時間和自己的喜好,主攻行草,兼學別樣。他從古人的傳世經(jīng)典那里吸收養(yǎng)分,并尋找契合自身縱深發(fā)展的路徑。在歷代書帖中,他曾鐘情顏真卿。顏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代表著大唐風范以及盛世的精神,顏本人又被后人視為忠烈形象,《新唐書顏真卿傳》稱:“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顏之楷書筆意寬綽雄奇,氣勢磅礴,素有“心正筆正”之譽;行書運筆靈動,妙趣迭出。顏真卿無疑是我國書法史上難于逾越的一座豐碑。近幾年來,應際先生還涉獵宋代書帖,用功甚勤。宋四家的書法意態(tài)對他影響深遠。他的作品如《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蘭亭序》節(jié)錄,“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古風古柏香”以及“玉樹歌余湖邊月色,柳枝舞處水上春風”等聯(lián),筆法取向仍能看出尚意的影子,中側鋒用筆、橫斜曲直的體勢,跌宕飛動,浪漫而倜儻,很有神氣,整體透出天真自然、真實而穩(wěn)健的精神氣格。應際先生的大字條幅也很有氣勢,如“惠風和暢”、“達觀”等大字條幅,行筆大膽沉著,用墨渾厚、酣暢而有質感,那幾年苦練顏體確實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無止境,應際先生還可以關注其他更多的書帖,除行草書外,還可以臨習其他書體,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書寫技巧,更大地豐富自身書法修養(yǎng),把書法藝術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近幾年來,隨著書法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應際先生對海南的書法給予了極大的關心與支持,在隊伍建設、書法創(chuàng)作、展覽活動以及創(chuàng)建“書法之鄉(xiāng)”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這是令人稱頌的。
今后的日子里,期待應際先生的書法創(chuàng)作向縱深發(fā)展,在繼承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才智,更加彰顯出獨具魅力的藝術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