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鵬
2014年我有幸參加了“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從設計課例到教學實踐直至總結反思,個人有一些淺顯的感觸和反思。
一、精備相關課例,應用技術支撐
首先,通過分析教材和設計方法,我完成了教學整體案例。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課。
課標要求: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學情分析:通過學前問卷,學生對林則徐、康有為等人物有所了解,但對于其思想方面的具體內容缺乏認識,雖然初中學過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但是對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歷程的特點缺乏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識記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張。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史料研習,探尋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艱難歷程,感受憂國憂民思想,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根據課標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點確定為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歷程。突破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史料中提取信息,掌握“論從史出”的方法,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教學難點: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將本課難點確定為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階段性特點。突破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
教學依據:課標要求、教學資源、教學目標、學生現狀、課堂實際
教學流程:(1)導入新課;(2)問題解決;(3)思維拓展;(4)課堂總結;(5)習題反饋。
教學方法:啟發(fā)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比較法等。
學生學法:課前:進行預習,理清結構。課中: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后:寫作論文,合作探究。
二、完善教學過程,實現技術價值
1.導入新課
我首先設計了一個趣味心理測試,考查學生的學習傾向性。
你看到「公共汽車」四個字,第一個會聯想到:A、交通工具;B、車票;C、上班下班的情景;D、過站不停、冒黑煙。想知道答案嗎?
學生進行測試,根據提示,了解自己的學習傾向性,并對中國的學習傾向產生興趣,代入歷史情境中。在這里我使用投票系統(tǒng),了解班級的學習傾向性。
小測試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縮小師生間的情感差、心理差,使學生身心放松,以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熱烈的教學氣氛。
2.主體部分
我將主體部分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1)微光——師夷長技;(2)晨曦——中體西用;(3)破曉——維新思想;(4)黎明——歷史反思。
分別使用了排序、表格遮蓋、視頻插入、拖拽、翻板等電子白板功能,不僅復習鞏固學生所學內容,而且及時與小組人員討論,即時填充相關表格,既認識到教材的重要,又感覺到挖掘歷史內涵的思考樂趣和挑戰(zhàn)性。利用不同的史料闡明自己的觀點,是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要求,學生在分組探究的基礎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結作業(yè)
在小結和作業(yè)部分引導正確地再認再現所學知識,避免知識點遺漏,全面分析問題,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應用效果,形成有效反思
1.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產生優(yōu)良效果:(1)使用筆工具,魔術筆工具,遮蓋和表格遮蓋等,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充分發(fā)揮白板互動性的優(yōu)勢。(2)使用表格自動擴充和無限克隆組合,拖曳功能+活動創(chuàng)建工具,學生覺得新穎別致,課堂充滿趣味性。(3)隨機圖片選擇器+學生照片+圖片骰子+文本骰子,實現隨機抽查學生,隨機生成題目,題目數量沒有限制,發(fā)揮白板隨機性的優(yōu)勢,拓展課堂容量,拓寬知識來源。(4)用批示顯示來突出強調人物稱號,這是對原有功能的開發(fā)拓展利用,使課件美觀有動感。
2.在課堂中形成“突出事件”:(1)課堂一開始的教學組織創(chuàng)新:應用心理學游戲技巧和原則,按照學習傾向性分組。學生推選的四個組長是教學的助手。組長具有了解組員優(yōu)缺點,與組員是同伴關系的優(yōu)勢。組長活動貫穿于本課,布置任務,組織探究,選派組員展示成果等。(2)課堂中間的師生深層次教學互動:將視頻、文字、語音、游戲等多種形式通過白板展現出來,在教學助手的幫助下,學生到講臺展示成果,師生有效互動。(3)教學重難點解決的突破:向西方學習的階段性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四組共同合作完成小結,明確向西方學習的階級、思想主張、學習層次,并運用近代化史觀評價。
(4)課堂生成性活動過程及結果:隨機圖片選擇器+照片+圖片骰子+文本骰子,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的組合運用。實現隨機抽查學生,題目隨機組合,效果顯著。此種簡單的1+1方式的疊加,效果遠遠大于2。
3.應用新媒體新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改善:(1)本節(jié)課利用電子白板,能夠更好地融入心理學的原則和技巧,根據學生喜歡測試的特點,設計心理學測試并完成分組。各組的活動有了依托,并及時地利用白板展示自己組的探究成果。(2)白板的互動性使學生可以離開課桌椅,學生的活力得到展現。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變得自信勇敢,使課堂“動”起來。白板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卷反饋結果表明,學生對白板課充滿期待。(3)學生有效的參與教學,由原來被動的獲得“間接經驗”的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墨@得“直接體驗”。獲得的知識穩(wěn)固而扎實,在本單元測試中,使用白板上課的班級平均分比對比組的班級平均分高出5.8分。(4)本節(jié)課對白板資源的利用進行了開發(fā),其一是利用批示工具強調人物的特點,其二是將各種技術組合運用,取得很好的效果。白板的趣味,生成與互動的優(yōu)勢,使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更容易實現。
四、一線教學期待,實現育人目標
1.各平臺的兼容性還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期待我們的交互式電子白板與更多的教學平臺和資源能實現整合和利用。
2.現在是一個觸屏的時代,觸屏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希望白板的技術及時更新,使操控更符合人體力學原理,更方便快捷。
參加一次賽課,就是一次學習、成長的過程,歷史課等文科類課程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必將帶來新的教育技術的革命性發(fā)展,給高中課堂帶來清新之風,一線的教師將不斷探究,渴望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實踐著,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