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摘 要: 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全新亮相。面對這一形勢,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投入到新課改中,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對每一位教師的考驗。
關鍵詞: 教育觀念 英語課改 博愛 多重角色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只有教育觀念真正轉變,才能使教學煥發(fā)出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具體到英語這一學科,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觀念:
一、走出書本,走進社會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然而,書本上的東西畢竟不能完全指導現(xiàn)實生活,尤其在當今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僅靠書本上的一點點知識更非可能。因此,要讓書本知識充實起來,讓學生更深入體會現(xiàn)實生活帶來的沖擊,教師就需要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對其進行更深的了解與把握,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并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七單元時,教師可以寫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經(jīng)歷:所見,所聞,所感等,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相關內容并就其中重難點分組討論,教師概括,最后讓學生依據(jù)所學知識結合親身經(jīng)歷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訓練。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節(jié)約教學時間,又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能力。
二、走出自我,走進學生
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兩大主體,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有著共同的活動目標——培養(yǎng)人,塑造人,發(fā)展人;有著共同的認識對象——教學內容;有著共同的組織結構——教學形式。
以往的教學過于強調教師教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另一個主題,那就是教師教是為了讓學生學。這就像一個原本健康的人卻用一條腿奮力攀登一座山峰,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新課改明確了教學本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并非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必須擺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形象,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由昔日課堂的主宰者變成課堂的領導者、組織者、引領者,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雙方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保持師生雙方相互交流與溝通,相互啟發(fā)與補充,從而達成共識,達到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與共同發(fā)展,達到教育學的完美統(tǒng)一。
三、走出偏心,走進博愛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因為這關系著我們全民族的發(fā)展。應試教育帶給我們的一個顯著弊端就是對優(yōu)等生的偏愛和對“差生”的歧視。其實,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你眼中不被重視的1%卻肩負著一個家庭100%的希望。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每個人都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同時有獨特性。
說到英語教學,對于那些“差生”來說,似乎的確有些無足輕重,但面對英語重要性的日益充分體現(xiàn),我們不得不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煞褡屗麄兿葒L試學習喜愛的學科領域相關的知識,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步滲透,促使他們掌握相關知識?;蛟S這可以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些許幫助。另外,給足學生課堂練習與準備的時間,不斷保證學生語段的輸出量。老師運用課堂案例進一步說明學生課堂學習方式有效轉變的行為,課堂交替使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種語言學習方式,采用師生交流、學生同排交流、學習共同體的生生交流等組織方式,課堂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行為及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四、走出單純講授,走進多重角色
新課改要求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要有所改變,從原來單一的講授者身份變?yōu)楸硌菡叩慕M織者、監(jiān)督者等。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是“強化記憶者”身份。復習環(huán)節(jié)很重要,因為學習者很少第一次就能完全學好。語言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步吸收的,需要經(jīng)常復習,最后才能學會。對于初中生來說,其自覺性很差,很少有人知道反復復習,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強化同學的記憶而且是反復記憶。教師可以采用“連珠炮似的提問法”,例如:Whats your name?Whats his name?How old is she?What row are you in?What wow is Li Lei in?這種方法可培養(yǎng)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運用英語的能力,知識反復出現(xiàn),學生多次記憶。
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是“監(jiān)督員”的身份,時刻注意學生討論的話題,確保他們不跑題。
在操練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監(jiān)聽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講明要求,把時間留給學生,教師的任務是在班上四處走動輔導,仔細聽,給予必要的幫助,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要使用的語言。教學是藝術,也是享受。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全部的潛質,讓每堂課都生機勃勃、春光熠熠,讓學生感覺英語學習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收獲,讓教師更加感受到巨大的幸福和成功。
總之,只有從觀念上和行動上都轉變的教師,才能稱得上是符合現(xiàn)代要求的教師。在英語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更新觀念,轉變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余人.英語教學藝術教學“三步曲”.中國出版,2011(15).
[2]將昭然.人人迅速學好英語——美麗夢想[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1.
[3]李寧.國家教育部·英語在地球村的燦爛(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7.
[4]蔣明哲,著.中小學中英語教學面面觀[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