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霞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普遍較弱,只有感性知識,理性的思維和認知無從談起,更缺乏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作文時經(jīng)常下筆無話可寫。一個班作文優(yōu)秀者鳳毛麟角,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言,并且訴諸筆端,成為初中語文教師的任務。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我在此談談看法,以有益于師生。
一、走進生活,觸動心靈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边@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妙筆生花。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盡可能地和大自然接觸,和古建筑親吻,和勞動者交談,進而觸動心靈,產(chǎn)生“與吾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走出固定思維的模式,走出狹小的生活圈子,眼界開闊了,有話可說,筆端就有東西可寫。
初中學生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lǐng)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教師要讓學生有機會走出校門,廣泛接觸社會,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好多了,有文采,也顯得生動、有形。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我們一定要避免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的作文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只能是一時的,不能是長久的,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治標而不治本,這是因為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
二、加強閱讀,培養(yǎng)語感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徑。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生活經(jīng)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就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lǐng)會其構(gòu)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xiàn)能力。”
實踐證明,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guān)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寫作水平。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寫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閱讀先從教材入手,教材課文是精品,需要不斷地朗讀、背誦,作為硬性任務完成,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其次,把淺顯的故事性較強的文學作為閱讀的對象,培養(yǎng)閱讀興趣,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一些可讀性強、極具有益的中外作品介紹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學多寫。讀多了,積累多了,語感增強了,自然就有東西可寫了,學生就會有寫作上的成就感,這種讀和寫是相得益彰、互為補充的。
三、積累材料,豐富素材
作文像語文基礎(chǔ)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平時的積累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積累?!爸匾曃谋尽笔切抡n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讓他們有詞可有話可說。對這些字詞、佳句的實戰(zhàn)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從造句、段落的仿寫開始,加強記憶,學會運用,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及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寫日記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自由表達的空間,寫真實的事情?!叭浑x手,曲不離口”便是如此,經(jīng)常寫,經(jīng)常練,就可以熟能生巧,在無形之中積累寫作的材料,貯存于大腦,需要之時便可選擇取舍,為己所用,不再有材料缺乏的尷尬。
四、及時評改,以改促寫
寫了作文,就要適時對地作文作出評價,萬不可束之高閣、置之腦后。評改作文要師生共同參與,不要搞教師“一言堂”,教師可以改,學生也可以改。
教師批改。細改時不就某個明確的目標集中筆墨,而要一應俱全,錯字別字,標題標點,構(gòu)思立意,開頭結(jié)尾,照應銜接,語言表述,等等,無一不及,都做全方位的批改,什么問題都要涉及。寫評語以鼓勵為主,就某個閃光點作出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獲得寫作上的認同,激發(fā)興趣,充滿動力。在教學中鼓勵的作用有目共睹,無可替代,作文教學也是如此。
學生互改。學生互改是把作文的批改權(quán)完全、徹底地下放給學生,使學生在作文地批改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在無形中也可以提高寫作的水平。在學生互改作文時,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和引導,給學生列出批改作文的范圍和要求,引導學生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最后寫出相當字數(shù)的評語。學生互改作文的最大好處是看著同齡人、同年級、同班級的作文,感受著他人和自己同一要求的作文,就會不由自主地和自我作文進行比較,在有意無意的比較中他人的優(yōu)點會為己所用,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在學生互改作文時,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做畫龍點睛式的評講,根據(jù)題目的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寫出作文提綱供學生參考,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再寫,效果會大大不同。
初中作文教學是小學和高中的過渡,只要教師摸索教學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作文教學就會有突破,學生就會寫出合乎要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