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 時下,創(chuàng)新教育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大潮,沖擊著教育領域中舊有的體制、方法。那么,語文教師如何順應這股潮流,在語文教學的園地中培育出新的花朵呢?文章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關鍵詞: 觀念更新 教材創(chuàng)新 問題“加薪” 習作創(chuàng)新 課型更新
一、觀念上要更新
(一)更新語文教學觀。不能再一味地讓學生死記課本中的習題答案、課文分析、詞語解釋等,而是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研究、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并且能獨立地解決問題。要樹立大語文觀,不應再把學生束縛在課堂的小圈子中,而應引導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要鼓勵學生敢于起疑,不要盲從于課本上或教師的看法,而應運用大腦獨立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新穎性。
(二)更新學生學習觀。不能用考分的高低,是否循規(guī)蹈矩等,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對于那些善于獨立思考,敢想、敢于提出問題的“搗蛋鬼”,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引導,而不應當斥他們?yōu)椤爱愵悺?,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獲得學習中創(chuàng)新的愉悅。
(三)發(fā)展質疑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質疑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學設疑是語文教學中師生間展開交流常用的途徑,通過質疑,可以有效誘導和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八季S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應是對學生思路的開拓,對學習方法的指點,切忌過早評析或越俎代庖,否則會使學生思維遲鈍并產生依賴思想,限制創(chuàng)新思維的展開。教學課文《牛郎織女》時,就有學生提出疑問:“那條憨厚的老牛是不是也是神仙?”教師可以以此為支點,讓學生展開討論或提示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自己尋找答案,設疑解惑,加深對文章中老牛所起的作用的理解。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還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不但提出淺表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更鼓勵學生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意見、看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因為在這些不同的意見、看法中,常常包含難得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同學們經過質疑討論,對文章的內涵會有更深刻的把握。
二、在教材處理上要創(chuàng)新
(一)解析教材的突破點要創(chuàng)新。從新穎的角度切入引起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個角度可以是文章的標題、文眼,或是文中的某一句話,如《三亞落日》,即可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以此啟發(fā)學生,使學生領悟文章深意,盡管詳細的調查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是深入研究才能抓住事物本質。
(二)對教材的處理也要創(chuàng)新。應該突出文章的主要信息,使學生對課文形成一種全新的認識思路,有利于學生挖掘、創(chuàng)新。如教學課文《愛之鏈》時,可以讓學生以《喬依醒來……》為題目續(xù)寫課文,這樣一種處理教材的方法,使得師生雙方循著一條全新的思路進入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理解了課文主旨。
三、在問題設計上要“加薪”
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改善他們的思維品質,在問題設計上應力求新穎,有效,以此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廣度和靈活度。可以設計一系列求異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求異”的心理意識和心理品質。還可以設計一系列想象性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另外可以設計諸如比較性的問題,如:“廉頗和藺相如,你更喜歡誰?”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理解人物形象。此外可以設計爭辯性的問題,如在教學《三打白骨精》時,白骨精先后變成美貌村姑、年滿八旬的老婦人、白發(fā)老公公,這三人的出場順序能否調換?從而避免課本上對人物教條式的分析,有助于學生全面深刻地認識人物形象。
四、在作文訓練上要更新
教師應該采用多種訓練方式,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厭煩心理,可以采用一題多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可以翻新成語、故事、格言,例如“走自己的路,也要聽別人說”等,使學生以科學的懷疑態(tài)度理性地思考、分析。另外,要在評改作文的形式上有所改變,如變教師改為學生改、自評、互評,在課堂上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賞析,發(fā)現(xiàn)“閃光點”,找出不足之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使作文課堂更加生動、活躍,充滿趣味性。另外適時地輔以口頭表揚,一些鼓勵的話語或是小禮物犒賞一下,這點滴的小小的“加薪”會讓他們倍增信心。
五、在課型設計上要更新
采用新穎的課型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梢允怯懻撌剑ɑ蜣q論式),如《詹天佑》中,詹天佑為什么要接受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又如教學《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時,可以讓學生排演一個小話劇,從中感受聶將軍的寬大襟懷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領悟人物的人格魅力。事實證明,學生對這種形式非常歡迎,他們在熱情的支配下,會動用聰明才智,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觀眾,對課文的理解都會比教師一味地、單純地講解要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梢?,一種新的課型設計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幾點即是對語文創(chuàng)新的看法,其實只要園丁們愿意努力,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就能走出過去的尷尬境地,從而再次煥發(fā)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鄧禮倫.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實踐[D].西南大學,2008.
[2]王繼平.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3(07).
[3]肖云龍.脫穎而出:創(chuàng)新教育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