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xiàn)在都提倡家長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孩子都要上房揭瓦了!很多家長供著、哄著孩子,一句重話不敢說。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反而讓他有恃無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請問,孩子犯錯時,家長真的不能批評嗎?
邱桐
答: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當然要批評他,但是要找適當?shù)臅r機,出發(fā)點應該是對孩子的關切,切不可傷害孩子的自尊,否則只會使他產(chǎn)生不滿和仇恨情緒,逐漸學會使用消極的態(tài)度和方法保護自己。
孩子雖小,自尊心卻不比成人弱。父母一句話說重了,外向的孩子會立刻把不高興寫在臉上,還要申辯幾句;內(nèi)向的孩子則會把怨氣憋在心里,天長日久容易形成內(nèi)心強烈的自尊和強烈的自卑。孩子哪里做得不好,父母當然應該及時指出,不讓小毛病發(fā)展成大禍患,但這并不是說一分鐘也不能等。既然事情發(fā)生了,最好先解決這件事,而不是先教訓孩子,更不是粗暴地責罵孩子。如果在人多的場合或家里有客人的情況下,父母不妨把孩子拉到一邊悄悄地說或等到客人走了以后說,避免孩子下不來臺。對有個性的孩子,父母的強硬態(tài)度會造成兩敗俱傷,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他會很快理解父母的意圖,接受批評,自尊心也不會受傷害。
用傷害性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有時確實會見效,孩子會乖乖服從父母的意志,然而這種屈服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傷害性語言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對其性格形成產(chǎn)生不良影響。
我們提倡賞識教育,不意味著永遠不批評孩子,而是說批評孩子時要尊重他,要就事論事,不翻舊賬,要使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不再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