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筱林
雖然我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但如果能通過對一些“外來細菌”的控制讓我們變得更健康,何不妨試試呢?
如果要給地球人口分類,你能想到幾種方式?通常,按性別、大洲、民族、膚色、星座等分類方式是比較常見的。然而,還有一種方式更另類也更簡便——按腸道類型。
“人以腸分”,這靠譜嗎?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就如同血型一樣,A型、B型、O型每一種都界定得清清楚楚,人們的腸道其實也是可以進行分類的。那么,要了解血型可以驗血,要知道星座直接看出生日期就可以了,如果要了解腸道類型又該如何是好?
很簡單,全世界人口無論地域或人種,其腸道類型都可以根據(jù)特定的腸道細菌進行分類。這些細菌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消化、吸收、代謝等功能。所以,想知道你的腸道類型和身體機能,不妨直接看看你的腸道細菌吧。
你是哪種腸道類型
在人體內(nèi),光是腸道細菌的種類就超過1000種??梢哉f,人類的腸道是自然界最復雜、物種最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了。
這些細菌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分解毒素,產(chǎn)生維生素和人體所需氨基酸,并抵御外來入侵者。雖然每一個個體都微不足道,但它們加起來卻構(gòu)成了將近一千克的體重。
多年來,科學家們觀察研究了大量腸道細菌,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三類細菌可以在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群中寄居,它們分別是擬桿菌屬、普氏菌屬以及瘤胃球菌屬。這幾種細菌彼此性能迥異,也在人體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正是這些菌群在腸道中的不同地位和組成,使得人體腸道呈現(xiàn)出了不同特質(zhì)。所以,根據(jù)人體內(nèi)這三種細菌的含量,也可以將腸道分成相應(yīng)的三種類型(由于人體腸道中的細菌有很多種,這里所說的三類細菌是一個人腸道中主要的或居多的菌屬)。全世界的人們無論國籍或種族,每個人的腸道都逃不出這三種類型的范疇。
不一樣的面孔
那么,這幾種不同的細菌所對應(yīng)的腸道類型,又分別有什么特質(zhì)呢?
在第一種腸道類型中,棒狀的擬桿菌屬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我們因此把它稱為擬桿菌屬腸道。為了好記,我們暫且稱它為A型腸道。由于擬桿菌主要用于分解食物中的復合糖以及蛋白質(zhì),所以它們能把人體內(nèi)多余的營養(yǎng)分解掉。基本上,擁有這一類型腸道的人大都不需要擔心超重的問題。而且擁有這一型腸道的人,在生產(chǎn)人體所需維生素B2、B5、B7以及維生素C等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所以,他們通常也沒有缺乏這幾種維生素的困擾。
但這一型腸道也有一個顯著的缺點——在處理體內(nèi)發(fā)酵產(chǎn)物時,會產(chǎn)生諸如硫化氫的臭味。另外,第一型腸道通常也會產(chǎn)生許多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梭菌屬,但能夠幫助消化、有助于腸道健康的乳酸菌卻幾乎沒有。
而第二種腸道類型則由球狀的瘤胃球菌屬占主導地位。同樣為了好記,我們暫且稱它為B型腸道。這種細菌主要負責吸收和處理單糖,調(diào)節(jié)腸道內(nèi)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與擬桿菌屬相反,人體內(nèi)具有較多的瘤胃球菌屬則會幫助細胞吸收過多的糖,導致肥胖或超重。愛美的姑娘們想必都避之不及。
但是,這種腸道也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瘤胃球菌十分擅長生產(chǎn)血紅蛋白中的鐵元素。所以,擁有這一型腸道的人們則無需擔心缺鐵性貧血問題。
第三種腸道類型則主要由普氏菌屬組成,同樣,我們暫且稱它為C型腸道。和擬桿菌屬身材相似,普氏菌也是棒狀的。它們能夠分解腸道在黏膜上產(chǎn)生的粘蛋白,從而使腸道中濃稠的黏液降解。除了擁有主導權(quán)的普氏菌屬外,C型腸道中還不乏會引起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所以,這一型腸道的人在腸胃發(fā)炎或生病時,則更容易導致腸胃疼痛。
雖然容易被胃病盯上,但這一型腸道也有自己專屬的強項。比如,普氏菌屬擅長生產(chǎn)維生素B1、B9(又稱葉酸),所以擁有這種腸道的人則不容易患腳氣?。ňS生素B1缺乏所致),而對于孕婦來說,她們所誕下的胎兒患神經(jīng)管畸形和唇裂的概率也會大幅降低。
如果簡單地僅從生理情況來分類,那么在人群中,A型腸道者大都偏瘦或身材適中,B型腸道者則容易肥胖或超重,而C型腸道者則是腸胃疼痛的易感人群。
區(qū)別從何而來
為了說明這種觀點,研究人員隨機抽樣了來自歐洲四國(丹麥、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22名個體的糞便樣本,并對其進行了DNA測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妙齡少女還是耄耋老翁,無論是吃素的還是吃葷的,每個人的腸道類型都不外乎這三種之一。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結(jié)果,科學家們又將試驗樣本延伸到了丹麥和美國的249名個體,結(jié)果同樣證實了以上觀點。
而且,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無論國籍還是種族,這三種腸道類型都是均勻分布的。這表明,腸道類型就如同血型一樣,與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無關(guān)。
那么,這種腸道細菌的差異在人群中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目前,雖然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科學家對此也有幾種推測。
一些學者認為,是新陳代謝決定了人體腸道中有哪些細菌可以存活。由于食物進入腸道后會被消化吸收,同時又有一些廢物需要排出,比如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氫氣等。而排出廢物的化學途徑可能決定著一個人腸道中主要擁有何種細菌。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一個人出生后暴露在什么樣的細菌環(huán)境下,就基本決定了他們的腸道中會擁有什么種類的細菌,這樣就可以確定是那種腸道類型。
當然,腸道中的細菌可能也與人們長期吃的食物有聯(lián)系,雖然通過比較不同飲食習慣的人群發(fā)現(xiàn),這三種腸道細菌類型在他們當中呈均勻分布,但研究人員猜測,飲食習慣中的某些要素應(yīng)該還是或多或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利用“外來客”
那么,了解自己擁有哪些腸道細菌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些“微不足道”的腸道菌群平時都替我們做了些什么。
除了眾所周知的消化食物之外,腸道細菌還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及新陳代謝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它們能夠刺激免疫系統(tǒng)活躍起來,在有效對抗外界入侵者的同時,也使那些容易誘發(fā)疾病的細菌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還有一些細菌能夠釋放控制食欲的化學物質(zhì),并在肝臟和肌肉間進行能量轉(zhuǎn)換,也正因如此,腸道菌群很可能在脂肪堆積中扮演了部分角色。
倘若有一天,腸道細菌的組成改變了或失衡了,則很可能引發(fā)人體各類傳染性疾病或產(chǎn)生嚴重的新陳代謝問題,比如肥胖癥、糖尿病等。
除了這些共性外,不同類型的腸道細菌也有許多專屬的“個性”,所以,特定腸道類型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許多特定的優(yōu)勢和功能,這就使得一些生化過程在某種腸道類型中比其他兩種要更容易。比如,分解復合糖是所有腸道細菌的一項基本任務(wù)。顯然,這項工作對于擬桿菌屬腸道來說是最容易也最高效的。
因此,了解自己的腸道類型,關(guān)注那些在我們體內(nèi)每天忙碌的菌群的確可以替我們減少很多麻煩。尤其是對那些擁有潛在“三高”威脅的人來說,腸道類型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因素。
所以,我們不妨先從了解自己的腸道類型開始,嘗試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至少,它使人們在更高效地利用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同時,也盡可能地避免了肥胖?;蛟S在不遠的將來,醫(yī)生們也會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把腸道類型一并納入考慮范圍。
如此一來,他們在開藥時除了詢問藥物過敏史之外,也會問一句——你的腸道類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