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寶
摘 要:分析了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危害性和水文地質勘察的相關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問題;危害;防治措施
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是較為重要的問題。地下水是巖土體的重要組成要素也是水文地質的關鍵元素。
1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概述
工程地質勘察是建筑方面的一門科學,它主要是為了對工程建筑的相關地質條件進行調查和研究,勘察施工場所的地質情況,對其中存在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然后結合地質特點,推斷在工程建筑的作用之下,地質情況可能發(fā)生的變化。以此來尋找工程建筑的最佳建設地點,并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地質問題影響。這樣能夠充分的保障工程建筑的安全、順利的進行施工。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確定巖土的成分、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對工程建筑穩(wěn)定性的影響等,進而對工程地質的類別進行區(qū)分,以制定相應的工程方案。而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地質學等相關知識,對工程地質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查找工程地質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解決辦法,最終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施工。
2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造成的危害分析
2.1 地下水升降變化造成的巖土工程危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三種不同的因素,分別是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地下水頻繁升降。(1)水位上升,導致潛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有水文氣象因素、地質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等,也可能是因為這三種不同的因素綜合導致。潛水面出現(xiàn)上升之后,會對巖土工程造成較大的危害,例如土壤出現(xiàn)鹽堿化以及沼澤化,地下水就開始對建筑工程的腐蝕性增強。巖土體巖開始出現(xiàn)各種地質現(xiàn)象。部分巖土體的內部結構開始崩壞,穩(wěn)定性和強度開始減弱,從而導致建筑工程的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2)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大都是因為認為因素。人們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地下水進行大量或者大范圍的抽取,或者對礦床進行疏干處理,各種活動都可能導致低下水位出現(xiàn)不斷下降趨勢,引起地面沉降、崩裂以及塌陷等問題。狀況緊急時,還可能導致地下水源枯竭,質量惡化等問題。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其穩(wěn)定性以及安全性受到影響的同時,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居住安全都會受到威脅。(3)頻繁升降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升降變化可能會導致膨脹性巖石土出現(xiàn)程度不均勻的變形以及脹縮。低下水升降較為頻繁時,巖土的膨脹收縮可能會較為往復,從而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逐漸增大,給建筑物造成較為顯著的破壞。地下水的頻繁升降還可能引起土地層出現(xiàn)膠結物,鋁等成分受到嚴重流失,土質呈現(xiàn)松軟表現(xiàn),含水量的孔縫隙逐漸增加,承載力不斷減弱。在巖土工程基礎性選擇方面造成程度不一的阻礙。
2.2 地下水動壓力導致巖土工程出現(xiàn)危害。天然條件下的地下水內部動壓力影響相對較小,不會對工程建筑物造成明顯的危害。但是,任何情況的改變都可能導致各種工程活動,其天然動力出現(xiàn)平衡。移動化影響下的動力壓力影響,從而導致出現(xiàn)流砂、基坑等巖土工程危害,治理工作較為復雜,從而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發(fā)展和建筑物的使用。
3 水文地質勘察的相關對策
3.1 明確水文地質勘查的內容。明確水文地質的勘查內容是保證水文地質勘查結果準確性的基礎,同時也是水文地質勘查工作的核心。水文地質的勘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第一,地貌形態(tài)、地貌的成因類型和地貌各個單元之間的關系;第二,地貌、地形、含水層的分布情況和地下水的情況;第三,地層形成的時期、地層的成因類型、地層的層序、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地層的厚度、地層的分布、地層的透水性、地層的富水性等;第四,地質構造中的斷層、褶皺和泉井;第五,地表水的類型、位置、規(guī)模和富水性等。
3.2 科學的選擇水文地質的勘查方法。目前,水文地質的勘查方法主要有五種,分別是:測繪法、物探法、鉆探法、實驗法和監(jiān)測法。在進行實際的水文地質勘查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勘查方法。(1)鉆探法。鉆探法是在測繪法和物探法結果的基礎上來實施的,鉆探法實施的目的是探查含水層的構造、巖性、層次、厚度、水質、水文、水量等參數(shù)。一般情況下,在使用鉆探法的時候,可以采取“以探測法為主,探采相結合”的方式。在選擇鉆孔地點的時候,要在測繪法和物探法的結果上進行選擇,要保證勘探點的點和線滿足抽水成井的要求。巖石層要使用清水進行沖洗,松散層要使用泥漿進行沖洗,從而保證鉆探的質量,提高采取巖芯的效率,保證粘性土和完整巖層的巖芯提取率在70%以上,保證溶蝕帶、破碎帶、碎石土、砂性土的巖芯提取率在30%以上。(2)物探法。在使用物探法的時候,可以通過使用淺震、電阻率法、聲波法、電磁波法來提高勘探的科學性。在實際的勘探過程中,物探法要和鉆探法以及測繪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3)監(jiān)測法。監(jiān)測法主要是使用先進的監(jiān)測儀器對地下水、地表水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對它的水量、水位、水溫、水質進行監(jiān)測,提高水文地質勘探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4)實驗法。實驗法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室內試驗和室外試驗。其中室內試驗包括對地下水文條件的模擬、分析和測定以及對巖石水理、巖石侵蝕機理、巖石的力學性質和巖石的含水層顆粒成分的鑒定和分析。室外試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抽水試驗、放水試驗、注水試驗、滲水試驗、壓水試驗、連通試驗、彌散試驗、流速測定和流向測定等。
3.3 優(yōu)化水文地質勘查的評價體系。優(yōu)化水文地質勘查的評價體系,要盡量的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地下水文變化對巖體和土體以及建筑物的影響方面,預測對巖土工程可能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預防措施。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可以首先確定富水段,然后以水源地的開采為基礎,結合勘查方法,探明地下水的允許開采量,保證地下水的開采量符合B、C級的標準,保證巖層的穩(wěn)定性,保證周圍建筑物的安全性。
4 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的注意事項
4.1 了解有關的水文地質條件。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應當了解一些基本的水文地質內容:(1)掌握勘測所在地地下水的日常水位、水位變化規(guī)律、降水量以及蒸發(fā)量等等,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兩者之間的存在的關系。(2)應掌握勘測所在地含水層的深度及其厚度,不同含水層內地下水的種類、水位的變化以及流動的方向等等。(3)應依據(jù)地質條件,了解地下水滲流狀況。(4)對地下水、地表水污染與否進行檢查,若受到了污染,那么污染程度如何。
4.2 評價水文地質問題的內容。通過大量的實踐,總結歸納了評價水文地質問題的幾個內容,具體表現(xiàn)為:(1)在施工之前,必須認真評價水文地質條件對巖土體或建筑物所帶來的影響及其程度,且對其可能帶來的各種危害加以預測,隨后,據(jù)此提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2)對巖土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質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且依據(jù)已經了解到的水文地質問題,繼而提供相應的水文資料,以便確保建筑物地基基礎的建設。(3)對所在地地下水的天然存在狀態(tài)進行全面的調查,且了解由于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地下水改變狀況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處理對策。(4)在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上,應當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勘察所在地不同其主要評價內容也不一樣,若建筑場地的巖土體基礎為強風化巖或者是軟質巖石,那么其評價的主要內容就是地下水活動對巖土層軟化、崩解以及脹縮等帶來的影響;建筑場地的地基基礎當中有一些松散的物質,例如粉土、粉細砂等,那么其評價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地下水可能引發(fā)的管涌、潛蝕等進行預測。
5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水文地質勘察的管理,提高水文地質問題的防治措施,能夠大大降低水文地質危害,實現(xiàn)水文地質勘察的安全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耿興濤,劉向軍.水文地質勘察中常見的難點和對策解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01):2961-2962.
[2] 王明才.水文地質勘察中常見的難點和對策分析[D].城市地理2015(01):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