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珺,毛高峰
米氮平對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觀察
林培珺1,毛高峰2
目的:觀察米氮平對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90例,根據(jù)入院時間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每日給予米氮平口服,對照組給予阿米替林口服,均治療6周。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治療期間發(fā)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副反應量表(TESS)評分。結(jié)果:治療前,2組患者HAMD、SDS、SSS、ADL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研究組HAMD、SDS、SSS、A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研究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TE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與阿米替林比較,米氮平治療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癥狀,促進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安全性較高。
米氮平;腦梗死;抑郁癥;療效;安全性
腦卒中屬于臨床較為多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嚴重威脅公眾健康安全[1]。有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約占全部腦卒中的近70%,已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高度重視[2]。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屬于較為多見的一種腦血管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神經(jīng)及肢體功能等[3,4]。阿米替林與米氮平均是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抑郁癥的常用藥。以往一直使用阿米替林作為抗抑郁藥物,但副作用較高,近年來開始使用米氮平。本研究對比以往使用阿米替林治療的腦卒中后抑郁癥病例與如今使用米氮平治療的腦卒中后抑郁癥病例,以探討2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治的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②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二版(CCMD-2-R)中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且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項評分(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AMD-17)≥8分。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意識障礙者;②伴有顯著智能、語言障礙者;③既往有精神障礙或其它腦部疾病者;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既往有對研究用藥過敏史者。根據(jù)治療時間的不同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療的45例患者為研究組。研究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53~ 79歲,平均(62.5±12.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中專24例,大專及以上11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54~77歲,平均(62.3±11.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專25例,大專及以上1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腦梗死治療方案,包括給予脈絡寧靜脈滴注,維生素B族及E族口服等。研究組給予米氮平口服,初始劑量15 mg,據(jù)療效情況可逐步增加至45 mg,1次/d;對照組給予阿米替林口服,初始劑量25 mg,2次/d,連續(xù)服用7 d后,增加至150 mg,3次/d。2組治療均以6周為1個療程,6周后進行療效評估。
1.2.1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 郁 量 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Zung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斯堪地納維亞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的藥物不良反應,以藥物副反應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進行評估,包括口干、便秘、惡心、頭暈、嗜睡等。根據(jù)不良反應程度分為1級:無反應;2級:輕度反應;3級:中度反應;4級:重度反應;5級:不肯定。評定超過1級視為有不良反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2組治療前后抑郁、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HAMD、SDS、SSS、ADL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研究組HAMD、SDS、SSS、A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研究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治療后TESS評分比較
治療6周后,研究組TESS評分為(1.6±0.6)分,對照組TESS評分為(2.8±0.7)分,研究組TE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 8.731,P<0.05)。
目前研究表明,PSD屬于腦卒中患者較為普遍的一種長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為20%~58%,并與患者社會活動減少、生活不能自理、神經(jīng)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guān)[5,6]??挂钟糁委熓悄壳芭R床治療PSD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抗抑郁藥雖然具有較好的治療患者抑郁的能力,但是不良反應較多,用藥安全性一直受到臨床重視[7]。米氮平屬于6-氯米氨舍林衍生物,能夠拮抗中樞NE能神經(jīng)元及末梢突觸前膜腎上腺素α2自身受體與5-HT能神經(jīng)元末梢突觸前膜腎上腺素α2異型受體,從而促進NE及5-HT釋放,起到抗抑郁效果[8-10]。由于米氮平與受體特異性結(jié)合及與腎上腺素α1、膽堿及多巴胺受體親和力較低,因此腎上腺素、抗膽堿及多巴胺不良作用較少[11-13]。
為進一步觀察米氮平在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筆者對90例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進行臨床分組觀察,發(fā)現(xiàn)2組患者治療前均有較嚴重的抑郁、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生活質(zhì)量下降等情況,抗抑郁治療6周后,2組患者抑郁、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生活質(zhì)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且研究組患者HAMD、SDS、SSS、ADL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米氮平治療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與阿米替林比較,除具有較好的緩解抑郁作用外,還能夠明顯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zhì)量;研究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米氮平的臨床用藥安全性較阿米替林高。本組患者不良反應大多輕微,未對治療造成明顯影響,與既往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與阿米替林比較,米氮平治療腦梗死后抑郁癥臨床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促進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的樣本數(shù)量及觀察時間有局限性,是否值得臨床推廣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表1 2組治療前后抑郁、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s)
表1 2組治療前后抑郁、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研究組t值P 45 45 HAMD治療前18.1±11.0 18.4±12.1 0.123>0.05治療后9.8±2.6 5.5±1.0 10.355<0.05 SDS治療前58.0±10.4 58.4±12.5 0.165>0.05治療后43.6±7.7 33.2±5.0 7.599<0.05 SSS治療前26.0±9.8 25.4±8.4 0.312>0.05治療后10.9±4.6 3.5±1.0 10.545<0.05 ADL治療前39.4±15.6 39.0±16.1 0.120>0.05治療后21.6±9.5 15.5±5.2 3.778<0.05
表2 2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1]de Man-Van Ginkel JM,Hafsteinsdóttir TB,Lindeman E,et al.In-hospital risk prediction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Prediction Scale[J].Stroke,2013,44: 2 441-2 445.
[2]朱建中,王百靈,王瑛,等.生物反饋訓練聯(lián)合米氮平治療腦卒中后抑郁[J].中國康復,2012,27:266-267.
[3]張哲,蔣國卿,范明月,等.米氮平治療卒中后抑郁伴發(fā)失眠的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13,28:920-922.
[4]鄭永慧.米氮平與小劑量阿米替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伴嚴重失眠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438-439.
[5]Hollender KD.Screening,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Neurosci Nurs,2014,46:135-141.
[6]李永濤,文軍,李淼,等.米氮平與萬拉法新治療急性卒中后抑郁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5,37:1 515-1 518.
[7]李中明,胡亞榮,王麗平,等.早期康復聯(lián)合文拉法辛治療老年性腦梗死后抑郁狀態(tài)[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10:448-449.
[8]王翌.米氮平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1,13:289,291.
[9]陳永新,朱利芳,李煥芬,等.米氮平聯(lián)合杏靈分散片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療效分析[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10:100-102.
[10]Sibolt G,Curtze S,Melkas S,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3,36:336-343.
[11]馬金芳,陳永新.小劑量米氮平聯(lián)合西酞普蘭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4,11:134-136.
[12]Zhang LS,Hu XY,Yao LY,et al.Prophylactic effects of duloxetin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symptoms:an open single-blind trial[J].Eur Neurol,2013,69:336-343.
[13]陳東麗.氫溴酸西酞普蘭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的臨床研究[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10:177-179.
(本文編輯:雷琪)
R741;R743.33
ADOI10.16780/j.cnki.sjssgncj.2016.03.032
1.湖北省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武漢 430022
2.解放軍161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武漢 430010
2015-07-13
林培珺
464211037 @qq.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