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的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它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若干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敝袊厣鐣髁x一方面堅持社會主義的原則立場,以區(qū)別于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印上了中國特色,以區(qū)別于其他社會主義。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
科學社會主義是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客觀規(guī)律,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原理?;诋敃r的歷史背景,馬克思提出“多國勝利理論”,他還就此制定了標準主要包括單一公有制,按勞按需分配,計劃經濟,消滅商品、貨幣等。列寧根據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國勝利理論”并付諸實踐。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建立了世界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形成了一些全新的有關社會主義理論。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和黨的紀律的無比重要性;處理領袖、政黨和群眾的關系;共產黨人必須善于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等重要理論。
這些理論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若干基本原則,成為后來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重要理論支柱。但是,社會主義的形態(tài)并不是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適應新的時代需求。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基于這一原理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過程中開創(chuàng)、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從此開始了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第二次結合”,在理論上提出正確處理好關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十個方面的關系和人民內部矛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實踐上取得重大成就,建立起獨立的工業(yè)體系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但50年代后期隨著左的思潮的泛濫,特別是文革的爆發(fā)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造成嚴重的破壞。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中央確立以經建設為中心,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黨的十二大上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論斷;黨的十三大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黨的十五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并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以江澤民為代表的黨中央,在新的形勢下,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推進理論與實踐傳銷,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上取得重大成果: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須堅持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依靠全體人民,堅決頂住國內外風險和挑戰(zhàn),成功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21世紀。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世紀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提出科學發(fā)展觀??茖W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概括,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重大理論武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新的實踐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些列重大的理論觀點,為進一步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方向。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思想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新時期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堅持和發(fā)展
(一)歷史性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
發(fā)展生產力在任何社會形態(tài)里都必須始終堅持的,由于沒能正確理解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并在20世紀50年偏離這一主題。1978年后,鄧小平重新把精力集中到發(fā)展生產力上來,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钡目茖W概括,正確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理論問題,
(二)堅持以人民為主體,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科學社會主義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證明,無產階級要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關鍵也在于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和推進依法治國戰(zhàn)略,通過制度建設保障人民民主,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商民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三)堅持把人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都能都能實現自由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十分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鄧小平曾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標;江澤民強調要“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chuàng)造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科學發(fā)展觀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神會主義,就是要及時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以巨大的勇氣推進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一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