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耳
陪跑了22年,第88屆奧斯卡終于將一座小金人頒給了“小李子”萊昂納多。從《泰坦尼克號》到《華爾街之狼》,每年他都坐在觀眾席上,眼睜睜看著小金人與自己擦肩而過。也許是在以前的電影中,他總是那樣春風(fēng)得意,無論是《泰坦尼克號》的深情婉轉(zhuǎn),《飛行家》里的意氣風(fēng)發(fā),還是《盜夢空間》、《禁閉島》里的腦洞大開,始終難以打動評委們。而到了《荒野獵人》,他睡雪地、吃夜草、被追殺,被黑熊撲到,幾經(jīng)生死。過于慘烈的命運,有人戲稱幾乎是在“跪求”小金人了。
回歸作品本身,《荒野獵人》的命題本身已擁有強韌與厚實的力量。它讓人想起小說《喀爾古納河右岸》里相似的原始部落,他們的身體和靈魂如此貼近大地,與大自然相偎相依的生活坎坷壯烈。這樣的故事已經(jīng)無需敘事技巧或是鏡頭語言,只需保持平視,目睹他們的奔波流離、歡欣疼痛,與森林與河流的依存和抗?fàn)?,其力量已?jīng)足夠震懾人心。
正因如此,雖然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特效,但導(dǎo)演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選擇了大量空鏡頭來完成過渡,融化的雪水在陽光下晶瑩透明,樹木直直的伸向天空,潺潺泉水在冰層下流淌,或是野獸在曠野中奔跑、廝殺、掙扎。與此相應(yīng)的,是簡單樸實的劇情,人類野蠻直接的搶奪殺戮,個體卑微堅韌的求生本能,以及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各自出演的抗?fàn)帯⒈撑?、?fù)仇以及協(xié)作。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導(dǎo)演控制著敘事節(jié)奏,緩慢搖移的長鏡頭,觀眾的情緒保持著與人物一同顛沛流離,糾結(jié)哀傷。偶爾出現(xiàn)的絕美風(fēng)光,則讓觀眾聽見內(nèi)心的拷問,誰將站到最后?怎么才是勝利?以及究竟誰是主宰?
這正是該片強大的力量源泉。大地和森林如同母體,靜默地見證著眼前的一切,人類貌似激烈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不過是廣袤山野中的一片雪花,一絲波瀾。如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所呈現(xiàn)的圖景。全力以赴從大自然中爭取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對大地和生命保持敬畏,接納它們所給予個體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鼓起繼續(xù)下去的勇氣,像片中主角那樣,在雪地中獨自跋涉,活下去,然后再朝著前方的目標堅持到底。
此時代的好萊塢,特效技術(shù)幾可亂真,震撼場面琳瑯滿目,超級英雄更是成堆批發(fā)。但在其中,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越來越少。漂浮懸空的市場,成為資本游戲或是炫技場所,只考慮淺層欲望的滿足,根本不觸及對沉重話題的追問,重復(fù)和疲乏便在情理之中了。只有重回大地,重新面對生存、本原等終極命題,藝術(shù)才能獲得新生,無論是文學(xué)、音樂還是電影才能擁有內(nèi)在的力量。而小李子的獲獎,也許正是此邏輯的一個側(cè)面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