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芬
摘要:高中英語教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發(fā)展學生積極主動思維為目標。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英語教師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與人共事的意識以及能力,是值得教師們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激發(fā);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70
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成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雖然在知識傳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費時間少等優(yōu)越性,但其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束縛著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制約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容易偏重講授英語語言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語言知識的訓練,這樣極易使學生成為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使不少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制約了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及發(fā)展,這些已很不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鑒于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言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合作學習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使用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有明確責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標,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為了完成共同任務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改善班級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交際技能。
二、解決的問題
1.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和綜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重點是聽、讀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2. 運用形成性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激勵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 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與人共事的意識和能力。
三、研究內容設計
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探討了高中英語在角色表演——信息處理——語義重建中進行“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F分述如下:
1. 角色表演
每單元課的對話練習時,筆者指導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結合學習內容,發(fā)揮想象,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教師創(chuàng)設具體、豐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勵學生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和動作融于會話中。讓學生先小組討論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編自演,盡量把所學的詞語用到對話中,最后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演。
2. 信息處理
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fā)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huán)節(jié)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對課文段落、細節(jié)、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對課文段落、細節(jié)、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開展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坝懻摗边@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聽讀理解過程中作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能力以及在真實環(huán)境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討論話題(topics)應力求具有開放性。對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如果小組討論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好現象。
3. 語義重建
語義重建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書面表達離不開聽、說、讀的訓練,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開始時教師就向學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的討論活動,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學生就有了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從單純地再現到大幅度地擴展,再到脫離原語篇的自由表達,構成了一個有梯度連續(xù)的系列過程。如:學習Unit 4 Earthquake中的Writing:Describing an Event時,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了Before you start 后,筆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學生以Life Experience為題描述事情過程。Discuss the diagram below in group to help you think of ideas.
(1) Introduction to the situation:What?When?Who?
(2) The beginning:What preparations?What time did you start?
(3) Development: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activity?
(4) Conclusion:What happened in the end?Was it good?
然后要求學生參照大家討論得出的筆記和自己的life experience,寫一篇文章,學生情緒高昂,寫出了很多好文章。
四、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伴隨著課堂教學進程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如學生難以在公眾面前發(fā)言,小組成員有時不能和睦相處,討論時活動時間不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組織不到位,出現小組中個別成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討論任務,而某些成員無所事事等等。因此,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師師、師生、生生間的積極的相互依靠關系,而且包括學生間面對面的促進性作用,還有各自的個人責任、社會技能以及對教師的要求等方面。筆者認為將合作學習有效地運用在教育實踐中,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 合理分組
就近組合: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這種組合形式,無需調整座次,分出層次,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異質分組: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這種組合實施一學期后,為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組。每一組內培訓一個善于協調并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負責分配組員的任務和責任,協調組員間的關系,使得大家能很好地交流,檢查和評價本組成員合作學習情況,以保證小組活動卓有成效,同時向教師反饋本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關心幫助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大家共同進步。
2. 科學評價教師
把握好對小組討論的評價標準,在不忽視對個人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基礎上,更應側重于集體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筆者采取了“具體要求,小組評價,及時指導”的做法,著重對小組討論的行為作集體評價。只要發(fā)言精彩,小組紀律好,就能得“好”的評價,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組評價,提高了小組討論的執(zhí)行效果。當然,對于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筆者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對于一些羞于開口的學生,筆者建議他們事先做好準備,報告前先寫在紙上,準備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強了,發(fā)言中遇到問題,可以容許本組同學給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
3. 教師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師必須意識到簡單地把學生置于討論小組中是不會奇跡般地產生效果的,不僅要明白構成合作性學習的要素,同時要知道課堂中存在著許多運用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不同方法。設計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要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還要考慮學生語言輸出過程會出現哪些問題及活動估計所需的時間,必須明白合作性學習最基礎的方面是學生間有著相互依靠以及適用于學生和教師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課堂的組織結構必須從競爭的、個人化的轉變?yōu)楹献鞯摹?/p>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運用于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語言點處理時的合作活動;作業(yè)時的合作活動;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合作活動;學習策略的合作活動等等。在教學實踐中如能結合學生實際加以運用,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土橋中學 7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