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已成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只有具備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才會進行自主學習。語文學科是一門內(nèi)涵豐富的學科,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為此,筆者主要從四個方面簡單闡述了鄙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4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可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但語文學科的現(xiàn)實地位尷尬,現(xiàn)實狀況令人擔憂。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歸結(jié)起來,主要在于語文教學的單調(diào)刻板、盲目追求成績,不注重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沒有真正發(fā)現(xiàn)語文價值之所在??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已成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只有具備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才會進行自主學習。語文學科是一門內(nèi)涵豐富的學科,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
一、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欲望要從導課環(huán)節(jié)開始
興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指向性,導入環(huán)節(jié)位于一節(jié)課的開頭。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本課學習欲望,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根據(jù)學生情況以及本課內(nèi)容,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或提一個問題,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總之,力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講蘇軾的《定風波》時,筆者先用幻燈片展示了當代著名散文家劉艷琴女士《來生便嫁蘇東坡》中的一段文字,讓學生欣賞。然后激發(fā)學生去思考:一個已逝千年、一生坎坷落魄不定的文人,究竟用什么扣動了一位才貌雙全的現(xiàn)代女子的芳心?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帶著自己的猜想,與筆者共同走進了蘇東坡,到蘇軾的《定風波》中找答案。再如,講《孔雀東南飛》時,筆者先給同學們播放經(jīng)典旋律《梁祝》,讓學生沉浸在審美體驗中,感受那蕩氣回腸的愛情絕唱。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吸引學生進入新的教學境界。又如,在學習蘇洵的散文《六國論》時,采用以舊代新法,結(jié)合以往學過的賈誼《過秦論》進行對比導入,因為兩篇文章堪稱“史論雙壁”,通過對賈誼的《過秦論》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秦王朝的滅亡在于“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那么,再由《六國論》的學習讓學生思考兩篇文章在主旨、寫作目的和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異同點,這樣不僅讓學生明確了兩篇文章的風格,回顧了舊有知識,也提示了學生對新課的注意,從而更好地投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思維是從吃驚開始的”。學生越驚奇就越想知道,思維就會越積極。的確,這在教學實踐中就得到了證實,教師精心地設計課文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恰當?shù)姆椒ㄈ軇訉W生的心弦,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相信對課文的學習會起到帶動作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重點在于發(fā)掘教材的意蘊魅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源于需要。人們?nèi)魧δ臣挛锘蚰稠椈顒痈械叫枰蜁嵝挠诮佑|、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秘。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lián)系。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所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長期、最好的方法,還應是立足文本,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課文深含的意蘊魅力,以深刻學生的認識,加強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如講魯迅的小說《藥》時,對于革命者夏瑜的斗爭悲劇性原因的分析:有人說是群眾過于愚昧,不理解他從事的革命,也不支持他的革命行動;有人說是當時封建勢力強大,夏瑜所代表的革命力量過于薄弱;也有人說是以夏瑜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者們不宣傳革命,脫離群眾,群眾不能理解革命。那么,造成夏瑜的人生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魯迅并沒有明確告訴大家。這就需要我們師生披文入理,借助已有知識和豐富想象,深入發(fā)掘文本的內(nèi)涵,從文章中自己找到最佳答案。這就帶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認同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從教學語言切入
教師的語言是教學的靈魂,對于語文教師而言,語言表達更是教學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在專門論述教師要有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時說:“你將在自己的整個教育生涯中當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笨梢?,語言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最主要、最經(jīng)常的一個因素。心理學研究還表明,最能引起人類興趣的就是對感官富于刺激的語言。前蘇聯(lián)生物學家巴浦洛夫創(chuàng)造了兩種信號系統(tǒng)學說: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前者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體刺激如:聲、色、味的刺激,作為信號系統(tǒng),這是人類與動物所共有的;后者以語言作為信號系統(tǒng),這是人類所特有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掌握語言作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注意使用那些對感官富有刺激的語言,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就能打破沉寂的課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文本的語言之美,不僅是賞析出來的,更是誦讀出來的。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之美,以語言的豐富意義及內(nèi)涵感染學生,使學生處于富有無窮魅力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濃郁的語言氛圍,切身體會到語言的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荷花的句子:“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睂⒃鹿庀碌暮苫▽懙脛e有一番滋味。通過對這優(yōu)美語言瑯瑯上口的反復品味,學生可以從中進一步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而這美又能如涓涓細流沁入人的心脾,促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語言要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所以,教學語言不僅要充滿情感,更要幽默風趣,富有文彩。不僅要讓學生聽起來舒服、享受,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更要讓學生能感到輕松,對你充滿了期待,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不要讓學生聽到你說話就想睡覺,就頭痛。就像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惫P者曾聽過魏書生老師的一堂錄像課,發(fā)現(xiàn)他的課之所以深受學生的歡迎,他之所以受學生愛戴,不在于他的身份地位,而在于魏老師教學語言的應用,整堂課是輕松愉快、幽默風趣,文彩飛揚的。正如魏書生老師自己所講“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這種笑就會自然而然地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學生可以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識。
四、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靠開展多種活動去保鮮
開展有關語文學科的各種活動,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己,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害怕課程講不完,害怕學生學不會,教師一味地包辦,面面俱到地講解課文,時間久了,不僅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還會讓教師疲憊不堪,最終會兩敗俱傷!不妨組織學生開個辯論會、演講會、學習經(jīng)驗交流會等,這猶如一股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會使他們在學習語文感到乏味時重新產(chǎn)生活力,找到一塊屬于自己的藍天,自由翱翔,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大膽地讓學嘗試課題研究。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研究性學習小組,自己申報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結(jié)題報告,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課題研究活動。并在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結(jié)題報告會,并以質(zhì)疑答疑形式召開辯論會。幾年來,學生完成了十多個課題。如《對聯(lián)文化》《神奇的漢字》《中華成語》等,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興趣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促動作用。又如,在每周一次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學生都爭當小記者,將自己本周利用課余時間整理的新聞信息向大家公布,并且附上自己對事件的觀點看法。話題很多,也很新穎,有的還緊隨時代步伐。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思維,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變得充實有意義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凈化了心靈,達到了知識與育人的雙重目的。
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楊振寧博士曾經(jīng)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的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需要廣大教師去激發(fā)。相信我們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滿滿的信心去學習語文,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真正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滿洲里市第七中學 0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