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幾乎已經無人不曉,因為女性更年期有較明顯的表現(xiàn),隨著出現(xiàn)月經紊亂直至月經停止,女性雌激素水平驟然下降,各種更年期癥狀接踵而來。然而,目前有關男性雄激素缺乏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有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成年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且有相當一部分年齡超過60歲的男性血清睪酮水平已降至正常年輕成年男性(20~30歲)低限值以下,隨著睪酮水平降低,男性亦可出現(xiàn)許多與之相關的臨床表現(xiàn),俗稱“男性更年期綜合征”。
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癥是由雄激素缺乏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雄激素在男性生殖健康和性功能發(fā)育、維持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雄激素缺乏隨年齡增長而加重,每年激素水平會下降0.4%~2%,中年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癥的發(fā)病率可達6%。老年、肥胖、患合并疾病較多、身體素質較弱的男性發(fā)生性腺功能減退癥更普遍。
男性更年期是人體由成熟向衰老的過渡階段,多數(shù)男性可能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但部分中老年男性亦會出現(xiàn)與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相似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可能對多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造成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
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是多病因、多因素性疾病,目前對雄激素部分缺乏(雄激素水平和雄激素作用)引起該綜合征的機制研究較多,后命名為遲發(fā)性性腺功能減退癥(LOH),其是一種出現(xiàn)在生命后期的獲得性性腺功能減退的表現(xiàn)形式。
老齡化是LOH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直接和必然原因。除年齡因素外,還有許多LOH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可能會導致發(fā)生LOH的年齡提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許多常見的急慢性疾病(代謝綜合征等)和藥物均可加快中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的下降,部分疾病本身亦可促進存進衰老,從而誘發(fā)或促進LOH發(fā)生,加劇其癥狀。
中老年男性肥胖強烈提示存在雄激素缺乏,即使是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肥胖男性,血清中睪酮水平亦會隨體脂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肥胖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其所導致的組織缺氧也是睪酮分泌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吸煙、酗酒、營養(yǎng)狀態(tài)不佳、環(huán)境污染、食品添加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均可影響睪丸分泌睪酮,進而影響性腺功能。
LOH主要發(fā)生于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中老年男性,其多存在精神壓力大、不同程度焦慮或體力負擔過重等情況。
診斷可治療的性腺功能減退癥時,需要有睪酮缺乏的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性腺功能減退癥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性欲減低,其他表現(xiàn)還包括勃起功能障礙、肌肉容積和力量下降、體脂含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和骨質疏松、身體活力下降和情緒抑郁等。上述癥狀雖不是雄激素缺乏特有的表現(xiàn),但提示有睪酮缺乏的可能性,出現(xiàn)1種或多種上述癥狀時,應懷疑有血清睪酮水平降低的可能。
由于缺乏特異性,故不推薦將問卷調查表,如老年男性癥狀評分表和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問卷表用于性腺功能減退癥的臨床診斷。
對處于高風險或懷疑性腺功能減退的患者,須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和生化指標檢測。血清總睪酮水平測定是目前公認的診斷性腺功能減退癥最可靠的指標,測定標本應于7點至11點時段采集。其他輔助檢查還包括游離睪酮水平檢測、黃體生成素水平檢測等。
睪酮治療的目的是恢復睪丸激素的生理水平,改善患者的低血清睪酮和雄激素缺乏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性功能、肌力和骨密度。治療應著眼于改善睪酮缺乏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在適當?shù)闹委煏r期內(改善性欲和性功能、肌肉功能、減少體內脂肪含量約須3~6個月;改善骨密度則須更長時間),若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應考慮終止治療,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臨床癥狀。
由于睪酮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尤其是紅細胞壓積升高、前列腺癌風險增加),故對LOH患者進行睪酮替代治療時,傾向于選擇短效睪酮制劑,并在使用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
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幫助界定睪酮治療時確保安全、有效的最佳血清睪酮水平,但臨床上普遍認為,正常睪酮水平參考值的中間值與正常青年男性睪酮水平的低限值之間的濃度,是睪酮治療時應達到的合理目標,應注意避免睪酮水平持續(xù)高于生理濃度。此外,對肥胖和老年男性更須加強治療監(jiān)測和隨訪。
盡管目前尚缺乏睪酮治療是否增加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風險的定論,但對年齡>45歲的性功能減退癥患者,在開始睪酮治療前,應與患者進行仔細溝通,且開始治療前須評估患者發(fā)生前列腺癌的風險(至少應行直腸指診和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治療期間,對患者前列腺狀態(tài)隨訪監(jiān)測。
來源:醫(yī)學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