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
摘要:如何讓化學復習課變得有趣、有效,學生能有新的提高和突破,不斷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使化學復習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師就要用新穎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復習活動,維持學習興趣。
關鍵詞:趣味性;主動參與;實驗操作;教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43
在化學總復習中,教師常常感覺學生對復習課缺乏當初學習化學的熱情。學生也經(jīng)常反映:復習課形式太單調乏味,就是把舊知識講一講,練一練,炒炒冷飯沒有新意;開始總復習后,實驗也沒了,復習實驗內容時,教師也不做實驗,就在黑板上講實驗,紙上談兵真沒勁;總感覺聽聽都懂,做題時老是出錯,聽教師一分析覺得就這么簡單,但自己做的時候就想不到。
當然,學科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學習化學不可能是太生動有趣的。事實上,學理科本來就是枯燥的,學習化學也絕對沒有上上網(wǎng)、聊聊天、玩玩微信、看看視頻那么輕松有趣,那么引人入勝。尤其是復習課,就更容易誤入一種重復機械的題海戰(zhàn)術中,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
所以,如何使學生的化學復習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使化學復習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乏味的大前提下,盡最大可能提高趣味性,如何在教學中嘗試各種形式吸引學生,如何“苦中求樂”,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認真探討的一大課題。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
復習課中,如果我們還是單純地照課本章節(jié)復述一遍,炒一回冷飯,雖然也能起到對知識點的回顧與落實,但學生對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會感到厭倦,上課反應冷淡,無精打采,在教學中的參與性大打折扣。學生的這種低落情緒往往具有傳染性,搞得教師心里也不是滋味。
如果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則能對教學過程起引導、定向、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學生自覺圍繞教學目標而學習。
比如,在復習電化學時,可以設置以下的問題情景:
1. 請同學們設計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三個裝置,材料不限,要求學生畫出裝置圖并標出各裝置中電極名稱、電子流向,并寫出兩極反應式和總電池反應方程式。
2. 小結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這些問題通常都是教師總結、畫圖,平時學生看看蠻簡單的,覺得不過如此。但是一旦自己動手,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畫出來的圖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科學性、觀賞性都存在很大問題。這就迫使他們去理解電化學的原理,去研究各種池的結構,從而加深印象,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
再如:復習到硫的章節(jié),請同學設計實驗室制備SO2并驗證SO2具有還原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及尾氣吸收的實驗。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同時課堂上放儀器,請學生演示。這就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然后,教師適時進行歸納,很自然地引出相互間的知識網(wǎng)絡。
這樣學習,學生不再感到電化學知識的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識也能從單純死記硬背轉化為理解、記憶、運用的綜合。
二、教知識不如教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教人以漁,終身受用。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
在復習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yǎng)會學習的能力。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以后的學習受益匪淺。對解決問題就能舉一反三,不至于停留在機械的記憶上,淹沒于題海不能自拔。使得復習課變得輕松有趣味,不致成為一種負擔。
比如復習元素化合物,要從中掌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相互轉化關系,盡可能使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復習時利用化學理論去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通過理解來記憶,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根據(jù)強弱電解質理論,可以推測一種鹽的水溶液呈中性、酸性還是堿性;根據(jù)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金屬活動順序表或非金屬活潑性順序,可以推測某一反應是否發(fā)生;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可以判斷如何促進或抑制某一反應的進行等。因此,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對那些可以從化學理論上加以概括的內容,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自己學習的意識,總結規(guī)律的意識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yǎng)。
三、要多訓練但不要題海
學生說:復習課最沒勁,就是“炒冷飯”。相同的知識點講了一遍又一遍,類似的題目做了一套又一套。在總復習中,由于教材內容已基本授完,許多教師對化學的復習只是單純的習題講練,反復做題、講題,搞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變成只會做題的“機器”,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題海里不但學不了“游泳”,甚至可能被嗆到。
化學總復習中做題解題考試都是必要的,要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考試,周考、月考、聯(lián)考、模擬考等。那么,解題考試以后習題講評課就顯得特別重要,它是一種特殊意義的復習課,對學習化學知識與提高學科能力起矯正和強化的重要作用。
講評課要有針對性、時效性,講評要講求方法和技巧,而不僅僅是抄抄正確答案。分析講評之前一定要批改,有的教師在復習時只發(fā)練習不批改,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甚了了。講評時無的放矢,沒有針對性,整堂課就是一本流水賬。
這樣的講評課既浪費精力又浪費時間,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該解決的問題還是沒解決,是產(chǎn)生不了效益的,下次學生碰到類似問題還是出錯。所以,發(fā)卷一定要改卷,這要作為復習課的基本要求,講評一定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做到上課事半功倍,使學生不必陷入題海不能自拔。
在批改練習的過程中,盡量找出每一個學生答題的優(yōu)點,在試卷中寫激勵的批語,在試卷的評講過程中做適當?shù)谋頁P,讓學生感到他們在不斷進步,通過復習確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針對多數(shù)同學的差錯情況,有重點地強調復習某些知識板塊。
同時,如何把握好講評的時間很重要,最好在練習后的一兩天內講評,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鮮明的積極表象,使學生在記憶的有效時間里,速講速評,趁熱打鐵,久拖不評,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實驗復習不能光講不練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點,高考加大了化學實驗的考查力度。高三學生沒有實驗課,好像也沒有時間、機會給學生動手做實驗,實驗變成了只“背”實驗、“記”實驗,這是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提高的,也大大降低了復習課的趣味性和復習效果,其實在高考中也不利于學生成績的取得。
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教師可以將模擬卷中的實驗題,真正在實驗室提供各種儀器,讓學生實際操作,分組實驗,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深切感受到復習課并不是枯燥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使他們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欲望。這樣上復習課,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果時間所限,有些實驗課也可以放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由操作。當然,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教師應認真挖掘教材,讓每個學生在實驗室里真正落實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的原理、裝置、現(xiàn)象和實驗的手法,認真演練練習冊中的實驗習題,讓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落實。
另外,在講評課中,如果批改時發(fā)現(xiàn)學生較難理解的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就要及時在課堂上操作該實驗,或者讓學生到實驗室體會。如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中和反應等。
五、不放棄后進生
到高三許多原來所謂的后進生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荒廢兩年,想在最后一年的復習當中有所進步。但由于基礎薄弱,他們在學習中會感覺跟不上,但他們有這樣的迫切愿望。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如果只看中幾個優(yōu)生,忽視后進生甚至對其置之不理是不可取的。我們不妨在課堂上為他們設計出教學方案,在第一輪復習中盡量使復習進度、復習難度不至于過快過難。使他們能參與進來,融入復習的大軍中,不至于澆滅他們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熱情。
在教師與后進生的互動中,一定要采取以正面鼓勵為主的方法,把試題中的最簡部分適時地推薦給他們,并能解決問題,對他們點滴的優(yōu)點與進步也要把它放大開來,以激活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提起興趣,增強自信心。
六、淡化成績,激發(fā)興趣
面臨高考,學生、教師的壓力都很大,考試測驗也是越來越多??荚囘^后適當?shù)某煽兘y(tǒng)計排名還是需要的,可以使學生認清自己的水平。橫向、縱向進行比較,也能做到知己知彼。但是不一定每一次考試成績都要排名次,甚至張榜公布,通知家長,以此作為刺激學生的催化劑。這樣,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有些學生經(jīng)受一次次的打擊,興趣全無,還會促使學生為了一時的成績而打歪主意。那么,教師對平時成績可以淡化一些,給學生輕松愉悅的復習環(huán)境,自始至終保持學習的興趣。
另外,還可以采用學生討論甚至辯論激發(fā)興趣、利用flash課件的動畫功能,來鞏固理解一些諸如原子結構、電子轉移等抽象知識,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保持對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之,化學教師要不斷地提高教學藝術,發(fā)揮化學學科的獨特魅力,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最佳。
(作者單位:新疆溫阿克蘇地區(qū)溫宿縣第二中學 8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