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雄達
從理念上講,各種展演、比賽只有水平高低之分,而不應有專業(yè)、業(yè)余之別,國外只有以音樂家或城市冠名以及用年齡區(qū)分的青少年比賽,如用音樂家冠名的柴可夫斯基、伊薩依、西貝柳斯、帕格尼尼、蒂博、埃乃斯庫國際小提琴比賽,用城市冠名的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加拿大蒙特利爾等國際小提琴比賽,以及維尼亞夫斯基、梅紐因等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這些歷史悠久、有著極好聲譽的世界大賽,吸引著無數(shù)天才提琴家向往參與。這些比賽只要具備條件,誰都可以報名參加,沒有專業(yè)與業(yè)余之分,這在無形中促進了競爭和水平的提高。
就目前國內來說,各種展演、比賽很多,有時在水平上的確很難區(qū)分專業(yè)與業(yè)余。但總體來說,業(yè)余選手終究由于師資、時間、環(huán)境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在規(guī)范程度上總有明顯差距。我們看到不少選手素質好、機能好、感覺好、潛力大,但在音準上不夠嚴格,音樂缺少表現(xiàn)力,演奏不夠規(guī)范,總覺得可以好些、更好些。為此,我今天想談的就是嚴格規(guī)范基礎訓練與努力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嚴格規(guī)范基礎訓練
小提琴基礎訓練中的規(guī)范包括手指的清晰、運弓的掌控、嚴格的音準、規(guī)正的節(jié)奏以及良好的發(fā)音等。不少學生在演奏中速度極快,但顆粒不清晰,錯音沒意識,運弓太直白,聲音無變化,而音準不嚴格和節(jié)奏的不規(guī)正更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規(guī)范的音階與練習曲等教材的基礎訓練,沒有通過科學練琴培養(yǎng)出良好的音準概念,更沒有通過循序漸進掌握常用的演奏技能,憑著才能過早地跳躍式提升。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嚴格的指導與要求,對學生沒有上升的高標準、高規(guī)格,再加上業(yè)余活動中許多功利的誘惑,致使練琴靜不下心來,滿足現(xiàn)狀,缺少遠見。
我認為要提高演奏的規(guī)范,必須重視以下兩點:
1.必須重視各種調性的音階練習
在小提琴的基本訓練中,音階是最重要的基礎練習,只有通過嚴格規(guī)范的音階練習,才能逐漸達到熟悉各種調性的變化,才能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音準概念,才能逐漸鍛煉出靈敏的手指機能。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演奏一些高難度樂曲時,都會遇到不少快速的炫技性樂句,或是階進的,或是跳進的,細分析無不都是各種音階的組合。聽有些同學拉薩拉薩蒂的《吉卜賽之歌》,一開始那句四弦轉換到高把位的琶音,就出現(xiàn)了換把不流暢、大小音程不嚴格、高把音準不到位的現(xiàn)象。又如在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開始的兩句琶音,出現(xiàn)的問題是完全相同的,凡此種種,例子很多??傊?,演奏的音準不好,關鍵在于缺少嚴格和規(guī)范的音階練習。偉大的小提琴家海菲茨一生把音階練習當作演奏家最重要的訓練內容,其本人在繁忙的旅行演出中,都不忘上臺前要靜心做些音階練習,以保持良好的音準和機能。可我們很多琴童往往最不喜歡練習音階,覺得枯燥乏味,豈不知這種不從關鍵人手的訓練,為日后的提高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由此,希望所有的琴童對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必須重視練習曲的循序漸進
在小提琴訓練的教材中有許多好的練習曲,只要循序漸進、嚴格要求,便可以不斷積累,逐漸完善各種演奏技能。
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演奏上出現(xiàn)的問題幾乎是相同的,反映出在基礎訓練過程中沒有通過練習曲規(guī)范地循序漸進,而導致在樂曲演奏中技術上的不完善、能力上的不適應。例如選手演奏較多的克萊斯勒的《前奏與快板》中含有的各種不同的演奏弓法,長弓不動聽,華彩不自如,分弓不清晰,跳弓不靈巧,和弦不飽滿;《波波拉風格小步舞曲》符點音符節(jié)奏不明確,連弓樂段四弦轉換不委婉;莫扎特協(xié)奏曲中的各種裝飾音,包括顫音、回旋音、波音等演奏方法都不夠明確。凡此種種,無不都是疏漏和忽略了練習曲的規(guī)范訓練。我始終認為我們的琴童在基礎訓練階段,若能把《開塞》和《克萊采爾》兩本經典教材循序漸進地認真細練,小提琴演奏中常遇到的一些技法基本上就都能適應和完成了。
《開塞》和《克萊采爾》這兩本階梯式的經典教材,好就好在每一條練習都有它的特殊功能,無論分弓、連弓、頓弓、跳弓、附點音弓、連頓弓、顫音、同旋音、雙音以及換弦、換把等內容,在課序排列上都作了相對的集中,因此,對于這兩本教材的循序漸進和規(guī)范訓練至關重要,由此再進入羅德、頓特等這些高難度隨想曲的練習,演奏技能也就漸趨完善了。
現(xiàn)在不少琴童和家長對這些不可或缺的基礎教材,一則未認識其重要性,再則只為實用功利出發(fā),選練一兩首為應付考試所用,結果是將許多重要的技法訓練都疏漏了。
努力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我們看到不少學生演奏的技術狀態(tài)很好,但就是缺乏表現(xiàn)力,音色沒變化,演奏不感人。怎樣才能提高學生演奏的音樂表現(xiàn)力,使這些有一定才能的學生學會用琴歌唱,并使自己的琴聲變得富有感情而動聽呢?
1.要使學生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
老師在給學生授課時,要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平和輕松的氛圍,要教會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去練琴。在練琴時要排除雜念,認真投入,并切記不要使學生有壓力、有負擔,即使在練習中遇到一時難以克服的困難,也不要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為如若失去勇氣和缺乏自信,這就等于給自己的練習設置了第一道障礙。
我們平時總說讓學生快樂練琴,這是指一種心態(tài),實際上練琴本身并不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而是一個艱苦的勞心勞力的過程,只有通過刻苦的練習和對樂曲的感悟,從心里去追求、去歌唱,唯有這樣,才可能奏出好聽的琴聲,從而讓他人和自己都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與快樂。
2.要使學生懂得樂曲的分句
一首新的樂曲放上譜臺,不經過認真讀譜和分析,急于拿起琴來就拉,這是練琴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其結果是磕磕巴巴,句不成句、調不成調,因此,作為老師首先一定要使學生懂得樂曲的正確分句。新譜上手,先要清楚樂曲的起句在哪里,換句在哪里,樂句與樂句之間如何連接,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一樣,要搞清句頭句尾,有的句子可能字多一些,有的句子可能字少一些,這是由于表達的內容不同,我們不能主觀地按照字數(shù)的多少去分句,而應該按照話語的內容去分句。有的人講話語無倫次,意思表達不清,聽的人也會感到十分痛苦,演奏樂曲同樣如此,分句要合乎邏輯,聽來很有章法。我們經常遇到一些琴童在演奏維瓦爾第《a小調協(xié)奏曲》時,出現(xiàn)一些分句不妥的地方,如樂曲的主題:
在這九小節(jié)半的旋律中,雖然譜面上沒有標明呼吸和分句記號,但實際上它的大小分句在半拍的起音上都是有規(guī)律的,即應是:
當然,在演奏時把呼吸號的地方完全斷奏,其效果并不是很好,重要的在于要有那種感覺,如若演奏成這就把語氣和分句搞錯了。再如維瓦爾第《g小調協(xié)奏曲》開始第八小節(jié)處:
這里如果把連續(xù)五小節(jié)切分音一口氣拉下來,會使聽的人覺得喘不上氣來,如果讓每一小節(jié)都加上重音則又顯得很滑稽。如若認真想一下它標的“< >”記號,就可懂得它的樂句起音仍在后半拍,正確的奏法應該是:
這樣聽起來就會感到舒服和有意思了。
3.要使學生懂得旋律的走向
旋律的走向就和我們說話的語氣一樣,有激情昂揚的對話,有柔綿細軟的訴說,不管何種情緒的表達都會有一個積累和轉換的過程。在音樂作品中,很多情緒的表達轉化過程就是旋律的走向,樂段和樂段之間、樂句和樂句之間,都會有一定的呼應和對比,并且都是進行式的。所以我們在演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都用一種情緒和一種力度去演奏,而要有不同的處理表現(xiàn)。例如不少學生都演奏過維奧蒂的《a小調第二十二協(xié)奏曲》那段抒情柔美的歌唱旋律:
曲調委婉自如,情緒起落有序,我們在演奏時要有層欠,要有遞進感。但不少學生卻不懂旋律的走向,因此在演奏這段精彩的旋律時,沒強沒弱,味同嚼蠟,可惜了作曲家埸予我們的這份音樂財富。
又如莫扎特《G大調第三協(xié)奏曲》中這一對比樂段:
四個短句中前句細柔輕巧,后句委婉舒展,這種親切的問答式對句,在莫扎特和海頓的作品中尤為突出。演奏者若能明確這些旋律樂句的走向,在力度表現(xiàn)上有鮮明的對比,這就為體現(xiàn)作品的風格打下了基礎。懂得了樂句的走向,學會了旋律的歌唱,自然也就會將運弓中的強、弱、快、慢安排得當。
4.要使學生重視表情記號
作曲家在譜面上所標明的每一個表情記號和音樂術語,都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心理要求和作品效果的需要。一個好的學生,首先必須非常嚴格和認真地去努力完善譜面上的每一處表情要求,在此基礎上再不斷融八自己新的體會、新的探求、新的表現(xiàn)手法,這就是音樂上的再創(chuàng)造,或稱為悟性和演奏上的個性。這種少有的音樂才能,就成了攀登藝術高峰的關鍵因素。但事實上,我們在日常培訓中,更多看到的是學生埋頭拉音符,對于譜面上的表情記號和音樂術語完全不予理會,p、pp、ppp和f、ff、fff之間的區(qū)別,“< >”的幅度和差異,以及必須掌握的運弓上的各種速度變化等,對于這一切,絕大多數(shù)學生并非完全不懂,問題的關鍵在于沒有引起重視,不認真對待。一些學生從小缺少嚴格要求,養(yǎng)成了練琴馬虎的習慣,這是影響樂感和音樂表現(xiàn)力提高的一個十分遺憾的原因。
5.要使學生學會找情景、編故事
樂感和表現(xiàn)力的好壞固然有天賦和才能的區(qū)別,但多半要靠在生活成長中去補充營養(yǎng),要多聽、多看、多思、多想,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們有不少學生由于年齡小、經歷少,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在練習樂曲時自己找情節(jié)、編故事。古典作品很美,作曲家離我們生活的年代也相距甚遠,我們不必讓學生完全按照當時的人物情感和時代背景去刻板地解釋當時的作品,而可以按照學生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去學會編故事。大的協(xié)奏曲可以編一個分段有不同情節(jié)的長故事,小的樂曲可以編一個小故事,學生練琴時帶著自己編的故事投入情節(jié)中去演奏,這種帶著情景內容的練習與演奏,自己就不會覺得十分枯燥,隨著揉弦的運用和運弓的變化,琴聲自然不會蒼白和干枯了。
6.要讓學生多練傳統(tǒng)古典小品
三百多年來琴壇樂庫中積累的作品,猶如無際夜空中的繁星,閃爍出絢麗的異彩,而亨德爾、維瓦爾第、海頓、莫扎特、巴赫、貝多芬等偉大的音樂家,他們所留下的經典小品更是光芒耀眼。在他們的作品中有著嚴謹?shù)那浇Y構、準確的句法分段、鮮明的力度對比、豐富的色彩變化,認真多練這些傳統(tǒng)的古典小品,可以從中完善演奏意識,規(guī)范演奏技法。
總之,努力培養(yǎng)學生在演奏中的樂感與表現(xiàn)力,使很多有才能的孩子得以插上音樂的翅膀,自由翱翔在音樂的天堂,這是每一個老師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也是每一個真心喜歡音樂、潛心踏實練琴的學生應該接受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