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里的最高學府,在國子監(jiān)就讀的學生,相當于古代的“大學生”。中國自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開始,在大多數朝代,大學生都很受尊重,大學生所享受的待遇都很不錯,稱得上是天之驕子。明代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也設立了國子監(jiān),為國家培養(yǎng)后備人才。
那么,明代大學生的待遇如何呢?我在初中時,曾讀過明初學者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宋濂在這篇文章中勸告當時的大學生:“你們如今在太學上學,國家供給伙食、衣服,不必挨餓受凍了。在大房子里念書,你們用不著奔走求師了。有司業(yè)、博士教你們,不會再有問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讀的書都有了,你們不必像我那樣向人借來抄寫。有這樣的條件,還學不好,要不是天資差,就是不像我那樣專心、用功。這樣好的條件,還學不好,那是說不過去的?!睆倪@段文字來看,明朝的大學生是很幸福的,國家不但提供免費學習(不收學雜費)的機會,甚至連吃、穿、住國家都包了,這還不幸福嗎?
然而,后來讀了相關史書后才知道,明代的大學生并不是幸福的天之驕子,他們時時處于危險之中,稍有不慎,就會被責打、流放甚至殺頭。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明朝“大學生”的生活,那應該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明朝的國子監(jiān)設有祭酒(大學校長)、司業(yè)、博士、助教、學正、監(jiān)丞等教職,這些官員都是朝廷任命的,權力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辦公處(繩愆廳)備有紅凳、刑具(竹篦),還配有兩名皂隸,皂隸就是行刑人,是專門負責對學生動刑的。凡有學生違反了校規(guī)校紀,便會被按在凳子上用竹篦痛打。也就是說,教職員對學生不但有處罰權,還有刑訊權,國子監(jiān)不僅是學校,還是法庭、刑場,這真是夠恐怖的。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極為嚴格,從學習內容到生活細節(jié),面面俱到、無所不包,無論違反了哪一項,都要受到相應的責罰。在學習內容方面,學校規(guī)定學生每天寫一幅字,每三天背誦《大誥》一百字、“五經”一百字、“四書”一百字,每月寫六篇作文……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被痛打。生活方面,學生如果家里有事,得向皇帝請假,皇帝批準了以后才能回家。
學校還制定了許多監(jiān)規(guī),五花八門,囊括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這些規(guī)定外,還有兩項更加嚴厲的罪名,即“毀辱師長、生事告訐”這兩項罪名,定罪的依據非常寬泛:凡是不服從管理的、對教職員工不滿的,哪怕只是對教職員工言語上有冒犯的,都被認定是毀辱師長;凡是不遵守監(jiān)規(guī)的、要求改善生活條件的、提建議的,都可以被認定是“生事告訐”。
學生犯了錯誤,不進行批評教育,上來就打,這已經很可怕了,但還有更可怕的處罰,就是發(fā)配充軍?!案矣袣鑾熼L及生事告訐者,即系干名犯義,有傷風化,定將犯人杖一百,發(fā)云南地面充軍?!?/p>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洪武二十七年,有一個叫趙麟的學生,因為受不了虐待,就在墻上貼大字報以示抗議。趙麟的行為,如果按照條例,只應該杖責后充軍云南,但朱元璋擔心處罰輕了,以后還會不斷有學生反抗,便決定殺一儆百,拿趙麟開刀。他下令把趙麟殺了,把他的腦袋掛到一根長桿子上,把長桿立在學校門前,梟首示眾,看你們還老不老實!
有一個叫金文徵的學錄(官職名)是個有良知的教職員工,他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書朱元璋:“祭酒辦學太嚴,監(jiān)生餓死不少人?!敝煸皡s不予理會。沒有辦法,金文徵又想了一個主意,通過一番運作,由吏部發(fā)文,以年老為由,令宋訥退休。宋訥那年已經七十五歲了,也應該退休了,但這個家伙不甘心,跑到朱元璋那里,說自己之所以“被退休”,其實是金文徵等人運作的結果。朱元璋聞之大怒,將金文徵及有關人員全部殺掉,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敢為學生伸張正義了。
朱元璋之所以對學生如此兇殘,原因有三:一是由其殘暴本性決定的,朱元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對學生自然也不會例外;二是朱元璋一直認為學生應該對自己感恩,是自己經過多年的革命戰(zhàn)爭才為學生們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所以,他不允許學生在思想上對自己有絲毫不滿;三是想通過無情的打擊和殘酷的斗爭,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震懾,讓學生在恐懼中變成聽話的“綿羊”,把他們打造成絕對服從長官意志、沒有思想、沒有個性,只有奴性的官僚,以此來保證朱明江山千秋永固。
經過這樣恐怖震懾的學生,果然都成了只知讀書的“綿羊”,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力,誠如宋濂所形容的那樣:“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边@樣的大學,讓人毛骨悚然。這哪里是學校,分明是監(jiān)獄,讓人想到了奧斯維辛、古拉格群島……
誠如明史專家吳晗所言:“明初的國子監(jiān)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集中營、是刑場更適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