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語言的遷移現(xiàn)象主要有正遷移和負遷移,對于漢語的正遷移,學習者應該找出漢語與英語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在英語習得過程中更好地借助漢語來學習英語。對于負遷移,學習者要認識到由漢語干擾而造成的錯誤在所難免,從懼怕出錯的心理障礙中解脫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習者在英語習得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達到學習英語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漢語;正遷移;負遷移;英語習得
漢語的遷移現(xiàn)象是外語習得過程中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本文淺析了英語習得過程中漢語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方面的正、負遷移現(xiàn)象,揭示了漢語的遷移對英語習得的正、負面影響,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英語的建議。
一、英語習得中漢語的正遷移
當學習者所學的語言規(guī)則與漢語規(guī)則相同時,就會產(chǎn)生正遷移,它有利于外語學習。漢語作為學生已經(jīng)獲得的極為穩(wěn)定的語言知識和習慣,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漢語對語音學習的正遷移
漢字的讀音和英語單詞的讀音都由音節(jié)組成。漢語拼音分為聲母和韻母,韻母有單韻母和復韻母。英語的音標分為元音和輔音,元音有單元音和雙元音。漢語的聲母相當于英語單詞音節(jié)開頭的輔音,韻母相當于英語的元音。漢語拼音的聲母和英語的輔音在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上有類似的地方,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在發(fā)下列音素時障礙不大:/p/、/b/、/t/、/d/、/k/、/g/和/f/在漢語中可對應為p、b、t、d、k、g、和f。元音音素/i:/、/u:/和/a:/同樣能對應找到漢語中的i、u、和a。在英語學習中可以通過比較辨析讀音的異同,掌握正確的讀音。
2.漢語對詞匯學習的正遷移
(1)用漢語解釋英語詞匯。學習英語時,學習者頭腦中已具備了一定的漢語背景知識和認知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用中文講解抽象單詞詞義,如horizon(地平線),parliament(議會),sociology(社會學)等。
(2)用漢語解釋構詞方式。漢語有很多表示意義的偏旁部首,如樹、材都與木有關,爛、燒都與火有關。這與很多英語單詞由有意義的前、后綴+詞根構成類似。記憶單詞時,可以和這些表義的前、后綴聯(lián)系起來,如bi-(double)、vice-(deputy)、pre-(before)和-less(without)等,使用這種方法既易理解又不易遺忘。
3.漢語對語法學習的正遷移
英漢兩種語言雖屬不同語系,但在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簡單句的五種基本類型:
(1)S+V:Mum is cooking.媽媽正在做飯。
(2)S+V+O:The little girl broke a cup.小女孩打碎了一只杯子。
(3)S+V+P:My brother is a doctor.我哥哥是醫(yī)生。
(4)S+V+IO+DO:Tom gave me a book.湯姆給了我一本書。
(5)S+V+O+OC:The teacher asked me to answer her question.老師讓我回答問題。
漢語的復句在結構上和英語的主從復合句類似。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復合句時有點輕車熟路,正是漢語對英語學習所產(chǎn)生的正遷移。除了其在結構上與漢語相似之外,有些短語或句子在意義上也與漢語相似。
二、英語習得中漢語的負遷移
當學習者所學的語言規(guī)則與漢語規(guī)則出現(xiàn)差異,尤其是表面相似而實際不同時,就會產(chǎn)生負遷移。負遷移會造成語言錯誤及學習困難,阻礙外語習得,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遏制漢語的負遷移現(xiàn)象。
1.語音層面的負遷移
受漢語方言的影響,有些學生分不清某些音素發(fā)音之間的區(qū)別,如有的北方方言中“l(fā)”和“n”不分,導致他們會把light/lait/讀成/nait/。漢字主要以韻母及n/ng結尾,而英語單詞既有以元音結尾的開音節(jié)詞,也有以輔音結尾的閉音節(jié)詞,學生往往習慣在閉音節(jié)詞后加一個元音,如把light被讀成lighter,sit讀成sitter等。另外中國學生在讀英語時,會把每一個單詞,每一個音節(jié)都讀得很清楚,沒有輕重之分,這是受了漢語發(fā)音的影響。
2.詞匯層面的負遷移
英語詞匯在概念意義、內涵意義、搭配方式等方面與漢語詞匯差別很大,如果不了解這些差別,用漢語的思維規(guī)律去套用必然會導致漢語負遷移。首先,語言的獨立性決定了一種語言很難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一對一的對應詞,例如faculty與漢語“能力”貌似對應,而faculty還有“全體成員”、“系”、“科”等意思,漢語中的“能力”是不可能有這些意思的。其次,受文化的影響,各個民族對某些詞匯所賦予的內涵意義大相徑庭。
3.句法層面的負遷移
雖然英漢句子基本結構都是主語(S)+謂語(V)+賓語(O),但是兩種語言的內部結構和形式差異常常會導致負遷移的產(chǎn)生。
(1)漢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而英語語序、形態(tài)的變化比漢語豐富復雜得多。對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在人稱和數(shù)的變化、時態(tài)、人稱代詞、主謂一致等方面犯錯誤。
(2)漢語的特點是主題顯著,句子的基本結構主要體現(xiàn)在主題與述題的關系上,而不是主語與謂語的關系,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中國式英語的句子。
(3)一般來說,漢語句子重意合,上下文靠意思貫穿,只要能將意思表達清楚,并不講究形式上的完整,主語、關聯(lián)詞等的省略屢見不鮮,但譯成英語,必須加上主語,因為英語講究主謂賓的邏輯和語法的完整。
4.語用層面的負遷移
隨著外語習得與語用學研究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遷移并不只停留在語言層面。學生在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會受到漢語和漢文化的影響,誤用漢語的語用規(guī)則,這就是語用負遷移。一般認為,與語音、語法知識相比,交際雙方更不能容忍交際中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因此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三、漢語正負遷移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在英語習得過程中,漢語的正負遷移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負遷移現(xiàn)象更是無法回避的。教師要促進漢語正遷移,遏制負遷移,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英語思維,減少或消除漢語負遷移對英語習得的影響。
1.加強漢語學習
教師應鼓勵學生加強漢語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兩種語言的共性,并在英語習得過程中加以運用。對漢語的負遷移可以采取對比分析法,對部分錯誤通過語言比較加以預測和糾正。
2.將漢語作為教學輔助語言
由于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離開漢語的輔助,用英語直接教學,在基礎教育實踐中很難展開,所以漢語輔助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用漢語比較、解釋英語語言現(xiàn)象,講解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學習內容。
3.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景
教師要提供豐富的可理解性輸入材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供語言材料,拓寬語言輸入的方式和渠道,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各種媒體、途徑學習英語,使學生在大量接觸、練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親身體會英漢兩種語言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使學生逐步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4.正確對待遷移錯誤
漢語遷移是不可避免的。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對于學生在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等方面所犯的遷移錯誤要持寬容態(tài)度,耐心引導學生對錯誤不要采取回避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真分析學習過程中造成錯誤的原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漢語負遷移的影響。
5.注重英語文化輸入
英語教學應把文化輸入納入其中,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思想和行為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達到從深層次上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潘立春.二語習得中母語遷移之管見[J].濟南: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11).
[2]周敏潔.英語習得中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分析[J].北京:中國校外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