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PK這個詞很時髦,有PK唱歌的,有PK街舞的,有PK吃辣椒的……花樣翻新,讓人大開眼界。不過,沒人PK誰最懶的吧?然而,動物界卻有!
第一個出場——樹懶
我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樹懶,一種溫和的動物,行動同蝸牛一樣緩慢。我每小時行進的距離是500米,每天要睡上15個小時,但看上去還像沒睡醒似的。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樹上,極少下到地面。只有當樹上的葉子被吃完了,我才不得以轉(zhuǎn)移到別的樹上。無論在樹上,還是在地面,我總是一副懶洋洋的姿態(tài)。
第二個出場——懶猴
我是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密林中的懶猴,你看!我白臉圓頭尖嘴小耳朵,身上的毛不長但卻很厚,呈棕灰色。尾巴隱在毛里,幾乎看不見。白天我棲身在樹冠里,用粗短的四肢抓住樹枝,像樹懶一樣倒掛著睡覺。如果誰把我弄醒,我只是睜開眼睛四周張望一下,然后照樣睡覺。我是夜行性動物,晚上才出來尋找食物,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
第三個出場——考拉
我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考拉,也叫樹袋熊、無尾熊。我心跳速度緩慢,每分鐘只有三四十次,行動也是慢吞吞的,一副睡眼惺忪、與世無爭的樣子。我每天除了睡就是吃,一天要睡上18~20個小時,其余的時間是進食。我的新陳代謝相當緩慢,能最大程度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而這種非常緩慢的新陳代謝活動,讓我可以最大程度地節(jié)省能量,保存體力。因此,才使我成為可愛的“懶漢”。
第四個出場——睡牛
我是生活在西非伊里拉地區(qū)的睡牛,既不會犁田,也不會拉車,每天要睡上20個小時,只有在吃草或者飲水的時候我才是醒著的。因此,當?shù)鼐用駥⑽谊P起來,像豬一樣喂養(yǎng)。因為我只知道吃、睡,因此生長速度快,膘肥肉嫩,一般都能長到千斤左右。這時,我也到了挨宰的時候啦!這又能怪誰呢?
第五個出場——蝸牛
我是腹足類的軟體動物,全身沒有骨骼幾乎全是肌肉,背上馱著螺旋形的硬殼,爬行時伸出柔軟的身軀,用扁平寬大的肉足緩慢地向前蠕動。我喜歡棲息在潮濕地帶。我除了吃食以外,都躲在硬殼屋中睡大覺。我既要冬眠又要夏眠,這在動物界中可是極為罕見的。
第六個出場——懶魚
我是海洋里的鮣魚,身長2米左右,頭部長有由第一背鰭轉(zhuǎn)化而成的吸盤。我在使用吸盤時,先把吸盤里的水擠出來,形成真空,借助外部水的壓力吸附在大魚的身上,毫不費力地周游四海,因此我獲得了“免費旅行家”的稱號。我的下嘴巴比上嘴巴長,能輕而易舉地吃到被吸附者吃剩下的食物。由于我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因而被漁民形象地稱為“懶魚”。
第七個出場——四爪陸龜
我是生活在新疆伊犁河北岸山野中的四爪陸龜,你們看,我的腳上沒有蹼,只有四爪,因此我的學名叫四爪陸龜,也稱草原龜。我是龜,但十分害怕水,如果我掉進水里必死無疑。我既要冬眠又要復眠,一年里大約要睡上10個月哩。每年春季小草發(fā)芽時,我才從冬眠中醒來,懶洋洋地爬出洞來覓食,或者去尋找情侶。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時,我又進洞夏眠了。你們說我懶不懶呢?
小朋友,你能評出哪位是“懶漢”的冠軍、亞軍嗎?嗨,真是難以評定,因為它們懶得都夠可以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