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第一次看到書名時以為是本文藝小說或詩集,仔細看覺得應是本回憶錄,追憶嘛,打開一看,果然,一個富家子弟的無所事事的回憶集。所以說,有錢人就是閑,要是身體再稍微有點問題,就更閑了。主人公是一個敏感脆弱、體弱多病的貴族少爺,有多敏感呢,會因為睡前沒有得到母親的親吻而十分痛苦,會因為吃個茶泡蛋糕就追憶到遙遠的童年。(這都什么壞習慣?。┚唧w的事件,什么暗戀了哪個貴族小姐、還有高級妓女什么的,這個還是要自己偷偷看才能體會到那種感覺。再有的那些貴族生活圈的日常、家族的瑣事、貧民的生活等等,也是需要自己靜靜地感悟。這本書總體還是很符合書名的,文筆細膩優(yōu)美,雖然有時候文藝到會出現(xiàn)一個長達十余行語法復雜的句子……人物刻畫十分到位,真實且完整地還原了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巴黎。
《瓦爾登湖》:它其實更像是一本生活科學日記。作者為了尋求更詩意的人生和更本真的生活,在湖邊自給自足,與自然做朋友。簡言之就是一個想要體驗地道農(nóng)民生活的作家的野外生活紀實。閑來無事釣釣魚、跟湖水等自然之物說說話、種種豆子、冬天時訪訪他來之前的舊居民啊,比如禽獸(絕對沒有想歪?。。┦裁吹?,然后就在農(nóng)家樂的生活中自我得到了升華。白天做做農(nóng)事,在附近踏踏青,晚上就抒發(fā)自己升華后的感想。我們應該更多地追求精神而非物欲的享受;自然是這樣的美好,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偠灾?,就是浪漫安逸的度假生活??!十分吸引人啊有木有!此刻在電腦前碼字的程序猿、單身狗淚流滿面。
《尤利西斯》:故事講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nèi)在都柏林的日常經(jīng)歷。小說用時間點分章節(jié),每個時間點都是一個單獨卻又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這十八個故事結(jié)合起來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愛爾蘭市民的孤獨、迷茫和絕望。但作為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處在當今的環(huán)境下,我們很難深刻體會到那種孤獨與絕望,不過迷惘還是能體會到的,畢竟經(jīng)常一整天無所事事瞎逛不是迷惘是什么……也難怪有人批判地說《尤利西斯》要是在今天寫成,恐怕永無出頭之日。愛爾蘭記者西恩·蒙克利夫的話可能用來概括這本書最貼切了,“《尤利西斯》都寫了些什么呢?噢,不太多,布魯姆吃早飯,參加了一個葬禮,在都柏林閑逛了一會兒。斯蒂芬·代達盧斯(書中的另一主角)干的事兒也一樣,兩人喝醉了,一通自我嘲弄之后,都回家去了”。
(選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