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珠艷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讓學生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由淺入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根據(jù)課程目標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所提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問題過深,學生無法回答,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問題過淺,太過簡單,容易導致學生浮躁,沒有激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堅持“跳一跳,摘蘋果”的原則來訓練學生: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半學期閱讀練習,我只訓練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肯定、表揚。二年級下半學期和三年級上半學期,我便訓練學生不僅要讀通、讀懂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進而讀懂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的讀懂文意,以致逐漸理解全篇課文內容,完成訓練要求,達到教學目標。
三、以教師范讀感染學生閱讀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己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四、營造“質疑探究”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課中小學生的一點懷疑、一聲感嘆、一句批評,哪怕是一知半解,雖帶著稚氣,但只要是自己的獨特體驗,只要是自己的獨立思考,都是可貴的。教師要會不失時機抓住學生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擴大閱讀范圍,瀏覽相關的書籍報刊,搜集篩選相關的信息,旨在讓學生從這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種答案和新的問題,進而激勵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把各種各樣的答案都擺出來,再比較異同、得失、長短、利弊,最后,從中篩選出一種較為滿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現(xiàn)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闡述理由。這時小學生心中的迷霧才能消散,小讀者才會感到豁然開朗,語文課堂閱讀才會步入小學生自由創(chuàng)新的天地,小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得到提高。
五、優(yōu)化方式交流,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發(fā)表自己言論的自由氛圍,讓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和學生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開討論,應該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個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飛向光輝的彼岸。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有了各種各樣的體驗和收獲,那么他們當然也就希望和別人交流,讓別人也分享自己的見解,和自己一起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愉快,而要使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得到表述,就應該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交流方式。這樣,學生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發(fā)揮,個性也會得到充分張揚,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語文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樂園,這時的學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實的。
總之,新課標下小學閱讀教學必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情來展開教學,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現(xiàn)有效閱讀,達到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避免盲目性、隨意性,應該具有針對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善待文本,確立方向,把握時機,講求形式,真正讓學生閱讀文本、理解文本,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在閱讀同語文并行的同時,讓學生真正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郭春鳳.例談探究性閱讀[J].小學教學參考.2011.10.
[2] 董慶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J].才智.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