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云
我的家鄉(xiāng)到處鮮花盛開,除了桃花、梨花、茶花、梅花之外,小時候我不太分得清花的品種,也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來,但中學(xué)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讓我永 遠(yuǎn)記住了一種花,叫杜鵑花。那是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一個春天,毛岸青、邵華夫婦帶著兒子毛新宇回湖南老家,含淚佇立橘子洲頭,漫步湘江兩岸,思緒萬千地寫下的懷親名篇《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幾十年過去了,我還依稀記得那滿含深情的文字:“正是杜鵑花開遍三湘的季節(jié),鄉(xiāng)親們懷著深厚情誼,連同韶山的泥土,送給我們一棵盛開的紅杜鵑。”
杜鵑花以這樣的方式走進(jìn)我的記憶,一直是我的榮幸。因為她,我記住了一個火紅的時代,記住了一代偉人創(chuàng)業(yè)的曲折與艱辛,記住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從那時起,我不僅愛韶山的紅杜鵑,也愛我家鄉(xiāng)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植株迥異的各色杜鵑花。甚至還愛上了一種叫杜鵑的鳥……這是不是愛屋及烏,我沒有過多地去想。只覺得,我與杜鵑的親近便是這般的從容!
1938年秋,為躲避戰(zhàn)亂,冰心一家輾轉(zhuǎn)來到昆明,她的第一印象是:“記得到達(dá)昆明旅店的那夜,我們都累得抬不起頭來。我懷抱里的不過是八個月的小女兒吳青忽然咯咯地拍掌笑了起來,我們才抬起倦眼驚喜地看到座邊圓桌上擺的那一大盆猩紅的杜鵑花!”想不到,最先迎接一代著名作家、詩人冰心一家蒞臨昆明的是杜鵑花。昆明杜鵑花就這樣不經(jīng)意地走進(jìn)了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的殿堂。
杜鵑花,有紅色、黃色、粉紅色、淺紫色、白色……而紅色居多。中國人喜歡將紅杜鵑叫作映山紅、意為杜鵑花如火如荼、鮮艷奪目,能把山都映紅。古代傳說,杜鵑鳥啼血而亡,是杜鵑鳥的血染紅了杜鵑花才這般耀眼。有了這個凄涼的傳說做鋪墊,杜鵑花自然變得更加與眾不同,列入中國十大名花當(dāng)之無愧。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xì)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北惶拼笤娙税拙右鬃u(yù)為“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也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有大喬木,也有小喬木,有常綠灌木,也有落葉灌木。韶山的鄉(xiāng)親們送給毛岸青一家的那棵紅杜鵑,想必與吳青欣然鼓掌的那一棵大同小異吧!
在杜鵑世界的大家庭中,云南杜鵑堪稱一枝獨秀。19世紀(jì)末。西方國家多次派人前來采集標(biāo)本,他們毫不隱諱地說:“沒有中國云南的杜鵑花,就沒有英國的園林?!倍颇系亩霹N花。除了曲靖師宗以外。當(dāng)數(shù)昆明尋甸鳳梧山、鐘靈山和祿勸轎子雪山的規(guī)模較大。每年三至五月,到這幾個地方觀賞杜鵑花的人絡(luò)繹不絕,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所云:“何須名苑看春風(fēng)、一路山花不負(fù)儂?!?/p>
你若肯來,昆明杜鵑花一定會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在昆明杜鵑花中,大樹杜鵑尤為出色,昆明人叫作馬櫻花。馬櫻花一般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植株高大,樹形奇崛,樹干一副滄桑模樣,長得耐人尋味?;ǘ溆屑t有白。絕大多數(shù)為猩紅,真正是血液的顏色,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記憶中,尋甸鳳梧山上的馬櫻花總是開得紅紅火火,像尋甸人的待客之道,熱情大方,滿臉堆笑。鳳梧山,位于尋甸仁德壩子北面,安然肅穆,以其巍峨的氣勢、寬闊的臂膀擋住朔風(fēng)侵襲、成為尋甸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尤其是,馬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是一片火的海洋,如若無人問津,豈不顯得有些寂寞?在封山育林的日子,在護(hù)林防火的關(guān)鍵時期,或許人們怠慢了風(fēng)景,上山需要登記,進(jìn)山不能生火,燒不了洋芋,烤不了全羊……但只要能一睹馬櫻花的芳容,那便是極好的!
鳳梧山上的馬櫻花是戀愛中人向往的景致,兩人世界向來拒絕打擾,但風(fēng)聲可以例外,鳥鳴可以例外,月色可以例外。若能帶上帳篷最好不過,在離天很近的地方,星星尤其迷人,花香格外醉人,想待多久待多久,累了沒關(guān)系,帳篷是家!能與漫山遍野的馬櫻花住上一宿,將是怎樣的一番情調(diào)?我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馬櫻花,不光有鮮紅如血,也有開得潔白如雪的,比如,尋甸鐘靈山的馬櫻花便是這般地讓人耳目一新。2004年5月的一天,因為散文集《印象尋甸》的創(chuàng)作,我與陳川、?;菁皩さ槲捏w廣電旅游局的朋友們到鐘靈山采風(fēng),正值馬櫻花開的時節(jié),與往年相比開得毫不遜色,甚至讓我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至今回想起來,心緒仍難以平靜。
與久違的鐘靈山再見面時,已是事隔十八年之后的話題。十八年,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哭喊著來到這個世界已長大成人。然而,又長了十八歲的鐘靈山,似乎沒有太大變化。塔,還是那些塔,完好的依然完好,破損的仍舊破損,毀掉的只剩下遺址,墓碑上的字跡在與時光的對峙中顯得力不從心,漸漸模糊,甚至不斷剝落;林,還是那片林,櫟樹為主,灌木叢生,枝繁葉茂,構(gòu)建了一個碩大的天棚,拒絕陽光造訪。為一方水土保持應(yīng)有的清涼與濕度。所不同者,馬櫻花開得心事重重,幾分傷感,幾分憂郁。
鐘靈山的馬櫻花開成清一色的白,那種白,莊嚴(yán)、肅穆,沉靜,凜然不可侵犯。只有春風(fēng)拜訪時,才肯點點頭。算是打招呼。駐足馬櫻花下。我們投以羨慕、驚喜、贊賞的目光,她不為所動。或許,這里的春風(fēng)與馬櫻花親如一家,她們是鐘靈山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子民,心相通,習(xí)相近。而我們呢?只不過是鐘靈山的過客。是十八年才來過兩次的外人。我們與馬櫻花終究是兩個世界的生命、彼此要讀懂對方、還需要時間!
我想、作家陳川猜對了,面對鐘靈山佛文化的沒落,與風(fēng)親近,與佛有緣的馬櫻花,沐浴過佛光香火幾百年,那份心境,只有痛失親人的祭奠者才能體會得到。寂寞難耐,人如此,花亦然!相伴的日子長久,別后的孤獨更甚。守望是一種煎熬:希望,是一抹亮色。鐘靈寺日后的香火將會怎樣?一路上我這樣悄悄地問自己。
自關(guān)嶺發(fā)脈的鐘靈山,坐落在群峰掩映之中,古木參天,葳蕤蔥郁,大有佛國仙境絕世脫俗之氣。曾經(jīng),中原到云南的古驛道從這里穿過,鐘靈開山和尚梵庵選中此地建寺傳佛普度眾生,絕非偶然。西南八大名寺之一的鐘靈寺最早建于17世紀(jì)中葉明朝末期,位于鐘靈山峰頂,當(dāng)時并不叫鐘靈寺,而是叫音吼寺。我就納悶了,佛家追求的靜與音吼寺的吼并不搭界,何以如此?不得而知又無從考證,難免心有掛礙。只能從音吼寺遺址范圍和已長成的合抱之樹,推測當(dāng)年的寺廟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毀壞久矣!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那一場戰(zhàn)爭讓音吼寺真正變成了歷史。
之后,則在鐘靈山腰另建寺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鐘靈寺,但仍然逃不過屢建屢毀,毀而再建的命運。僧廟的苦難是世間苦難的寫照,所幸人類并未因此望而卻步。從明末到清朝,再到民國年間,乃至今天,鐘靈山香客從未斷絕,佛門香火依舊延續(xù),更有朝山者、旅行者、踏青者慕名而來,分享天地靈氣。
相較而言,最經(jīng)得起風(fēng)吹雨打的莫過于鐘靈山麓的幾處塔林,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有40余座,完好者22座,數(shù)量居全國第四,造型與少林寺之塔極其相似。皆為石砌、非常不易,奇怪的是每座塔下面皆有一個寬敞的地宮,建筑格局相同,均懸吊著一副棺材,很是令人費解。據(jù)說、佛的制度是出家人死后不放入棺材的,而是坐缸或火化,那么,這棺材里裝的又是什么?若不是尋甸的旅游科長錢虹明說是他親眼所見,又有幾人相信?
盡管這個世界很離奇,但我們總覺得鐘靈山塔林地宮里的棺材更離譜,于我而言,終究是個謎。它里面裝的究竟是怎樣一種文化?能叫佛文化嗎?帶著這個疑惑離開鐘靈山時,又看見馬櫻花一臉肅穆的樣子,我忽發(fā)奇想:如果有一天鐘靈山突然變得佛事興旺,香火繚繞,香客絡(luò)繹不絕,馬櫻花會不會微笑一個?想到這里,我先笑起來了……
昆明的馬櫻花,首推祿勸轎子雪山最為壯觀,那里有白雪皚皚,有雪松挺拔,有怪石林立,有瀑布傾瀉,有湖泊澄澈,與之相輝映,景色更加迷人!
2013年6月,已經(jīng)是馬櫻花謝的時候了,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去轎子雪山游玩,我們便一廂情愿地以為,轎子雪山氣候寒涼,馬櫻花推遲開放,自然也會推遲凋落,問及朋友也覺得這樣的推理不無道理,于是,堅定了我們?nèi)ヅ雠鲞\氣的決心。
雨水季節(jié)將至,轎子雪山隨時有下雨的可能,盡管現(xiàn)在的天氣預(yù)報比過去準(zhǔn)確得多,但還達(dá)不到精準(zhǔn)的極致。說晴間多云有陣雨,也是種含糊其詞的話。這個陣雨到底在哪一陣子下,下在哪個具體區(qū)域?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有天曉得。何況,海拔4000多米的轎子雪山常常陰晴不定,天氣變化神秘莫測。
常聽人說,云南有兩座雪山至今無人登上頂峰,一座是德欽梅里雪山,另一座便是昆明轎子雪山。為此,當(dāng)?shù)厝艘詾楹?。在他們心目中,這奉若神明的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應(yīng)該永遠(yuǎn)高高在上,以其巍峨的形象和神秘的魅力昭示著人類對于大自然應(yīng)有的虔誠與敬畏。沒人登得上去,那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很多時候,轎子雪山腳下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山上卻是另一番撲朔迷離的景象,淅淅瀝瀝的雨穿過輕輕柔柔的霧,訴說著人間的氣象萬千,為我們展示了美麗風(fēng)景的另一面。然而,人的愿望通??偸窍蛑柟?,向著鮮花,向著暖風(fēng)所帶來的美意的,當(dāng)然也就會不自覺地放棄體驗一種淋濕了的心情,除非是趕上了,避不開,沒辦法。
我們這次游轎子雪山正是處于“趕上了”這樣一種情形。一進(jìn)山門,雨水是鼓掌歡迎我們了,但大家的情緒跟天色一樣低沉,從昆明城出發(fā),向北,趕了將近200公里的路程,總不至于因天氣變化無功而返吧?所以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失望。但大家購置了雨衣還是硬著頭皮往上爬,嘴上不說、心里期待著雨過天晴的時刻總是會有的。
坐了1公里的纜車之后,我們開始了真正的登山。第一站,抵達(dá)了一個叫“花溪”的地方。看見馬櫻花剛剛凋謝,一地落紅,腳不忍心踏上去,生怕踩痛那無可奈何的憂傷,樹枝上間或還能看見稀稀落落地掛著的一朵兩朵在風(fēng)雨中頑強(qiáng)地守望,但也失去了應(yīng)有的色澤,很是可惜!看見奔騰的溪流忙于下山,越發(fā)覺得我們來得不是時候,雖然我們沒有林黛玉那般葬花的傷感,卻也掩飾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一絲絲悵惘。這樣的景致,若是換作一個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到來。世事的艱難與奔波的苦楚便會煙消云散??涩F(xiàn)在,雨水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反而越下越高興,接個電話都很麻煩,照相更不方便。走,還是停,甚至就此沿路返回?經(jīng)過了短暫的思想斗爭,繼續(xù)。
愛花,總得為愛付諸行動,這正如我們景仰先賢,盡管斯人黃鶴一去不復(fù)返,但到了他們的故居也是一種欣慰,也可憑吊一番。馬櫻花謝了,轎子雪山是她的故鄉(xiāng),到此一游,對自個兒愛花一場,不也是一個交代嗎?
晃晃悠悠地我們來到了一個叫“一線天”的景點。軍心又開始動搖了。望而卻步并非無中生有之事,七八百米的臺階,五十至七十度的傾角,豎起了一把天梯,通向人們內(nèi)心的恐懼,兩邊是懸崖絕壁,仰面一望,帽子差點兒掉落。此刻,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大發(fā)話:“算了吧!”大家一定會心領(lǐng)神會地順?biāo)浦?,與這道崛絕的風(fēng)景就此別過!我們老大叫王蓉,女的,黨組書記兼文聯(lián)主席。我們當(dāng)面背地里習(xí)慣了叫她王書記,可是,這般陡峭的險境在影視劇中常常被設(shè)定為土匪出沒的地方,不禁讓我們心隨境變,改叫王書記老大。老大說了一個字:“爬!”我們這個30人的團(tuán)隊最終沒有落下一人。盡管中途有人產(chǎn)生高原反應(yīng),盡管大家攀登的步伐有快有慢,盡管雨水一直沒有放過我們,但堅強(qiáng)的意志和齊心協(xié)力的團(tuán)隊精神最終還是成就了一次別樣的跋涉。
行至天池,是我們這次登山的最高點,也是我們這次計劃行程的一半。這里所說的天池,不是居住在天山的那個湖泊,而是與滇池一字之差生于云貴高原上的另一汪澄澈。雨水,試圖攪亂天池的心事,卻無法擾亂我們攀登的意志:霧嵐,幾欲掩蓋轎子雪山的真相,但我們看見了雪松的堅韌??匆娏笋R櫻花的命運,看見了一個團(tuán)隊的凝聚力。下雨天讓我們失去了一次一覽眾山小的愉悅,但我們得到了另一種啟示:一頭獅子率領(lǐng)的一群綿羊,一定能夠打敗一只綿羊率領(lǐng)的一群獅子。我吮吸著雨水,反復(fù)咀嚼這句老話。
天池邊有一個小店,賣炸洋芋和烤臭豆腐,價格貴得驚人,但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你有選擇嗎?先到的同事早就忙活開來,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邊吃邊等,饑餓使我們的胃口失去了判斷力,由于高海海拔原因,洋芋總是炸不熟,可大家一致認(rèn)為味道特好,超爽,辣得夠勁,麻得過癮,再貴也值,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值與不值,全在自己的感覺中,正如這次登山,如果一定要看到馬櫻花開,一定要看到白雪皚皚,一定要看到風(fēng)和日麗才值,那么你一定吃不到最可口的炸洋芋和臭豆腐。
陸續(xù)等齊了隊員之后,我們相互鼓勵著繼續(xù)往前走,戰(zhàn)勝困難原來是多么地需要彼此照應(yīng)!我們從另一個方向下山,途中經(jīng)過了“精怪塘”。覺得這名字是有點兒怪異,但雨水沒留給我們工夫去考證。它讓我聯(lián)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面對精怪塘,左邊通向天池,右邊通上轎子雪山的制高點——轎頂、這些、我并不關(guān)心,我想知道的是,用這頂巨大的轎子將一位被生活欺騙的小女子抬進(jìn)洞房、抬入佛門、抬上天堂,哪一樣更難?
轎子雪山,因形似轎子而得名,我當(dāng)然就聯(lián)想到古代娶妻以轎子把新娘抬進(jìn)洞房的情景,進(jìn)而想到生活的艱辛與世事的繁復(fù),尤其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受人欺凌是常有之事。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僅僅因一次意外的失身,很可能從此進(jìn)不了洞房,由此對生活失去信心,遁入空門。今天的人們雖然已經(jīng)沒有承襲古人的貞操觀了,但女性生存的不易依然不容忽視。當(dāng)然也有人通過婚姻改變了自己的現(xiàn)狀,從此進(jìn)入天堂,一生光彩照人。
霧霾天氣讓我們的眼睛看不清東西,心反而看得更明白。精怪塘帶給我們的奇思異想似乎給了我們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疲憊的隊伍一下子打起精神。我們來到了下一個景點“月亮巖”。月亮巖是一個完整的巖面,地處大黑箐東南面的邊緣地帶,是大黑箐與惠湖景區(qū)的天然分界,因其形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實際上由于霧氣繚繞,我一直沒有看出來,這堵巖石長得像月亮,但不妨礙我以想象的方式穿越月亮巖下戀人們的浪漫故事。
由于轎子雪山山勢陡峭,雪水融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非常壯觀。雪是純潔的象征,瀑布自然也就傳承了同樣高雅的氣質(zhì);相比之下,馬櫻花的美麗卻經(jīng)不住季節(jié)變換的考驗,過早地零落成泥;真正能與高潔的品性相映成趣的只有雪松的質(zhì)地。在這山上、雪松站成了一道令人贊嘆的風(fēng)景。人,沒有理由倒下!我們正是以這種精神戰(zhàn)勝困難、緩慢而終究堅持了下來的。轎子雪山的雨水很客氣,一直陪同我們走了長達(dá)4小時的行程。
下山以后,我們每個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挺過來了。同時也明白了一個事理,喚醒內(nèi)心的力量完成一次艱難的逾越,靠的就是一種韌性。也許這樣的旅游太過單調(diào),花沒看成,雪沒看見,說得直白一點兒,無非就是一次“走路”,但我們不能忘記一個情景:冒雨。也不能忘記一個時間概念:長達(dá)4小時。更不能忘記一個事實:對于我們這些長期坐辦公室而缺乏鍛煉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挑戰(zhàn)。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保羅·塞尚說過:“作畫、就是用一支畫筆來思考。主題只是一個借口,一個起點,讓作者得以表達(dá)自己。”如果我們計劃出行,去登尋甸鳳梧山,去登鐘靈山,去登祿勸轎子雪山,那么,可不可以說我們就是用兩條腿來思考?盡管每次登山的主題各不相同,也許是談情說愛,也許是鍛煉身體。也許是觀光旅游,也許是鐘情于心儀已久的馬櫻花……然而,戀愛也好,鍛煉也罷,觀光也好,賞花也罷,這些,無一例外都是一個借口,一個起點,無非是讓登山者得以表達(dá)自己而已。
游轎子雪山歸來,我的心緒一直沒法平靜下來,曾以“花溪”為題寫了一首小詩,記下了自己冒雨登山、賞花不遇的心境,希望不是自欺欺人。哈哈!
提前住到山下的目的
是為了第二天及早登上山頂
錯過花開的季節(jié)
也有心花怒放的時刻
溪流下山不為別的
是想告訴全世界一個好消息
人在,風(fēng)景就在
馬櫻花謝了,不必泄氣
只要一直往前走
就一定會與無限風(fēng)光撞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