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艷
摘 要::隨著企業(yè)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和有著復雜理念的企業(yè)不斷涌現(xiàn),單一LOGO的設計已越來越難以詮釋復雜的品牌理念,各種設計風格迥異。伴隨著人們的審美情趣也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有的人喜愛19世紀以裝飾為主的“維多利亞風格”的繁縟的品牌設計,有的人則崇尚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誠然,對品牌來說,根據(jù)個人喜好,從花哨與素雅中詮釋品牌設計的受眾人群。
關鍵詞:花哨;素雅;品牌設計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68-01
花哨與素雅中詮釋品牌設計”這個題目時,內心思緒萬千,感嘆不已。我們來看,國內國際知名能的品牌又有多少?相形而下,國外的品牌國人卻耳祥能誦,這究竟是作何原因?是設計風格的差異,還是受眾人群的品味,讓我們來一起探討。
一、品牌設計對于企業(yè)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是一個品牌競爭的時代,當品牌設計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品牌設計也成為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時髦詞匯。有人說,我們的企業(yè)每用在品牌設計上1美元,我們所得到的回報是227美元。多么讓人不可思議的回報,難怪每個企業(yè)對品牌設計那么重視。一個品牌的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乎到消費者的購買欲。在中國新興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企業(yè)要想長遠發(fā)展,必須使自己的品牌具有獨創(chuàng)性,具有魅力。不難理解,衣著得體比衣著光鮮更重要,品牌設計亦是如此。
二、花哨素雅與品牌設計的關系
(一)花哨品牌設計與素雅品牌設計的受眾人群
在市場化的今天,各種各樣的花哨的食品、服裝和護膚品的品牌日益盛行。根據(jù)我們的調查研究,不一樣的女性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特點。如:講究時髦心里、新奇心里的90后,他們與眾不同的個性常常會產生沖動性的購買行為。其行為特點是希望自己是“與眾不同的一個”,購買物品介于花哨與素雅之間,更多的偏向與花哨。感情型消費的85后,他們對于商品的名稱、外觀、色彩、娛樂環(huán)境中不同的建筑風格都要求其獨特性。60后中老年婦女是實用型消費,他們追求的是素雅的品牌風格。她們是屬于實用型的,如果不符合她們的要求,就會立刻打消購買欲望。70后80后成功型女性隸屬于品味性消費。她們喜歡通過品牌來彰顯地位、品味,與之相對應的是追求大牌、極度素雅的品牌。
(二)設計在品牌中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各大品牌幾乎就像是一個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我們喜歡某種品牌,不僅僅是在意它的質量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一種生活品味的象征。品牌具有強烈的精神內涵,它對于人們的精神和物質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方面,香奈兒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三、品牌設計風格迥異
(一)當代品牌設計具有的特性
我們的世道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與其說如今的品牌更加注重揣摩消費者的心理,不如說品牌設計在國內的發(fā)展越來越成熟。設計更加簡單明了,這也告別了之前繁縟的設計時代。
(二)“少即多”的品牌設計理念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森說過:沒有什么比偉大更簡潔樸實的了,確實,簡潔樸實本身就是偉大。”我們經(jīng)常說到:少即是多,知道的人總是似懂非懂,卻又不愿深究?!吧偌词嵌唷北旧硐袷遣【?,少是多嗎?當然不是,它說的是在企業(yè)經(jīng)營過程中如何“少投入,多產出”的一種辯證關系,也講的是企業(yè)品牌設計中的裝飾少即是多。我們經(jīng)常行走在大學城附近,路過街邊的排骨米飯,這的的顛覆了我對中式餐館的認知。我們經(jīng)常吃的自助火鍋餐廳,基本菜都是自己添加葷素搭配,唯一改變的就是他的料理,不同的火鍋底料,就是一口鍋里,不斷添食材。少即是多,簡單就是隆重,Less is more,這句富有哲理的話適用于任何和審美有關的事情上。
(三)繁縟的品牌設計理念
19世紀以裝飾為主的“維多利亞風格”應運而生,它的色彩絢麗、用色大膽、色彩對比強烈,這種風格的設計和施工工藝成為追求豪華與異域風情者的首選。有許多品牌設計也遵循這種設計理念,展示身份的象征。妖精的口袋,是一款與時尚緊密接軌的年輕女裝品牌,主要是打造獨立、自信、優(yōu)雅、小資以及小曖昧的品牌形象。這么多年來,與國際進行合作的頂尖設計團隊,使得妖精的口袋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當大家在追求時尚素雅的同時,妖精的口袋讓每一位都市麗人都能感受到熾熱的妖精口袋品牌文化。不斷地進行多元化發(fā)展,力爭成為國內最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yè),進而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四、結語
未來的消費市場,一定是以品牌來分割的。品牌,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入場券。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理,做好準備迎接挑戰(zhàn)。品牌設計風格迥異,正如世界上不會存在相同的一片葉子,打出自己的風格,無論花哨還是素雅,總有一款與顧客心靈契合。
參考文獻:
[1]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黃靜.品牌營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創(chuàng)造品牌力的動態(tài)LOGO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4]王受之.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5]王巖.淺談極簡主義平面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08(04).
[6]凱丈·菜恩·凱勒.戰(zhàn)略品牌管理[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7]王吉鵬.談企業(yè)文化與品牌文化的關系[J].中國價值,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