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打造高效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旋律。目前全國各地正掀起一股“高效課堂”改革之風,推動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fā)展。高效課堂一直是教師永恒不懈的追求和夙愿,社會發(fā)展對初中生的英語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英語教學也必須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和活動效果。
一、當前實施高效課堂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
隨著高效課堂改革的深入推進,我發(fā)現很多時候大家在對高效課堂的認識上存在著誤區(qū),將課堂變化得很“形式”,但是真正“神似”的卻很少。因此,冷靜思考,理性地把高效課堂推向常態(tài)化,讓高效課堂常態(tài)化,走出認識上的誤區(qū),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高效就是快節(jié)奏、大容量的誤區(qū)。在實施高效課堂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建設高效課堂就是增加課堂容量、加快課堂節(jié)奏,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爭取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費。在課堂上一些教師加快語速、壓縮學生活動討論時間,制作大量的多媒體課件。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講得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這樣的課堂表面看起來很高效,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課堂安排得太緊湊不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失去思考習慣,高效課堂不能追求立竿見影,要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
2.高效就是成績好的誤區(qū)。有些教師據此認為,只要能提高教學成績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這是對高效課堂理念的曲解和背離,是和真正倡導素質教育的高效課堂背道而馳的。高效課堂的評價,要看教學效果,但教學成績只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方面指標,不是全部和唯一。有些教師為了提高成績,占用學生大量休息時間,擠占其他科目學習時間;有的急功近利,考什么講什么,不考不講,甚至提前結束新課,留出大量時間來復習……真正的高效課堂不僅看結果,還要看過程,看學生主體性、積極性是否充分發(fā)揮。
3.高效就是課堂活躍有趣的誤區(qū)。有些教師上公開課為了追求課堂氣氛活躍,安排很多表演活動,課件設置很多動畫和圖片。課堂內容精彩紛呈、氣氛非?;钴S。然而這樣的課堂背后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安排?學生在這堂課上能收獲什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這些恐怕很少人去思考。很多高效課堂公開課都成了表演課、作秀課。我認為這樣的課堂華而不實,課堂組織活動、學生展示一定要圍繞教學實際需要。因此評價高效課堂不僅看形式,還要看內容本質。
二、正確理解高效課堂的理論支撐
在高效課堂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誤區(qū),我們不難發(fā)現,教師常常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信心等問題擱置起來,剩下的只有效率、效果。如果不關注、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不顧及、不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絕對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必須為高效課堂尋找新的理論支撐,推動高效課堂健康、深入的發(fā)展。
一是情感教育理論。馬克思早就明確指出,情感是一個精神飽滿、為自己目標而奮斗的人的本質力量。它會給學生以興趣、以需求、以信心、以希望,推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情感也是人的表情,從人的情緒和情感可以觸摸到一個人的整體面貌,因為情感整體性地表達人的精神發(fā)育的外部特征。當然,情感不僅僅是興趣、情緒,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都屬于情感范疇。
二是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己有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知識。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具體到英語課程,高效課堂主動性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即英語課程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二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即英語課程的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三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即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效地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fā)展。英語教學必須改變以往“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參與—合作—發(fā)現—接受—探究”的教學模式。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要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意識,首先要在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上注意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引發(fā)真實的師生交流行為。
學生只有把學習視為需要,視為自己的事,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和學習的內在需要。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來源于生活??刹簧俳處熀鲆暳诉@種資源,教學總是游離于學生生活之外,成了名副其實的“教書”。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表達并非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學習動力也自然會逐漸減退。所以在教學中重視生活體驗的差異,引導學生去說真話,去勇敢地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
比如教與“食物”和“一日三餐”相關的詞匯時,我聯想到重慶有著眾多的快餐店,學生們肯定都有在肯德基、麥當勞、鄉(xiāng)村基里用餐的體驗,于是我會特意問問學生“曾經吃過的美食里面,最喜歡的是什么”類似這樣的問題。當學生成為經驗的主角,他們的表現自然活躍。又如學習What time……句型時,引導他們列出一天活動的時間表,并根據時間表講出活動安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只有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去說真話,養(yǎng)成在課堂上有感而發(fā)的習慣,他們才能在英語學習中有話可說。
課堂上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是模擬真實情境的載體。在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借助扮演角色、猜謎游戲、采訪、競賽、問答等活動形式,那么英語教學最終便能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過程。為了讓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興趣,教師必須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時,是否把學生放在首位,能不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二是教學情境是否真實?三是情境是否貼近學生實際?一切情境創(chuàng)設應以恰到好處為原則。
另外,英語學習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方法和習慣。教師如果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與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策略和方法,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在教學時,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注意到這些基本語言因素,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聯想,那么學生既能快速積累語言,又能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思維習慣。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對語言材料的重現。
又如,教師可以根據英語的特點,啟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發(fā)音與拼寫的關系。聽音找字母、單詞,熟詞引生詞,變換字母重組單詞等等。這些過程中,學生既學習到了語言,又完成了從詞匯、語句到運用于生活的語言建構。
新課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出現錯誤也是難免的,探索高效課堂是摸著石頭過河,給我們教師的是沒有固定統(tǒng)一標準的模式去遵循,需要不斷總結和反思,提高自我的認識。在目前的高效課堂實踐中,我也加深了對高效課堂的理解。我覺得真正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倡導快樂的學習。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它還承載著育人的重要責任。要讓學生覺得上課不僅是一種學習經歷,更是一次充滿情趣的、快樂的情感旅程。讓課堂因生動而精彩,因快樂而高效。因此,打造高效課堂要倡導積極寬松、充滿生機的課堂氛圍,加強對課堂的管理和調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知識、收獲快樂、贏得尊重。
2.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主動性。建設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夸美紐斯說“找到一種教學方法,讓教師因此少教,但學生多學”,這正是高效課堂的精髓。在以能力為本位的高效課堂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加課堂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發(fā)揮智慧。
3.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高效課堂不否認傳統(tǒng)課堂模式,傳統(tǒng)課堂中的積極因素我們應該予以保留,同時我們也應該大膽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鼓勵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我認為能夠開啟智慧、激活思維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高效課堂改革是大勢所趨,追求高效是我們永恒不懈的追求。在高效課堂的道路上,只要勇于探索,積極反思,我們一定能發(fā)現高效課堂的魅力與精彩!
參考文獻:
[1]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
[2]崔允墎.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劉長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J].中小學教育,2010,(10).
作者簡介:歐陽岑星(1987.3.14-),女,四川綿陽人,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