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賀堯
2015年7月30日
日本之行結(jié)束了,我開始細細回味這趟旅程。我想,通過這趟旅行,我到底了解了什么,學(xué)到了什么呢?
我感覺日本人最大的特點是講禮貌,非常非常地講禮貌,只有親身感受過了,才能真正體會到。
記得有一天,我們一家人準(zhǔn)備乘坐旅館的電梯,電梯停了,下來了七八個人,而要坐電梯的人更多。這時一位日本老婦人很友好地按住了電梯按鈕,注視著我們一個一個地進去,等我們?nèi)窟M去了,她才松開手。她向我們深深鞠了個躬后,才從容離開。我乘坐那么多次電梯,還是第一次得到這樣的待遇。
我發(fā)現(xiàn)許多我們早就淡忘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都在日本保留了下來,譬如說鞠躬、點頭、保持微笑等,日本人都在堅持。還有,如果遇到一個平輩,但很陌生,那和他打招呼時,日本人一般都會使用敬語,以示尊敬。想想看,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一個不太熟悉的同學(xué),你會稱他為“您”嗎?
日本的許多房屋都是木制的,尤其是住房。它們雖然看上去跟我們的房子沒有什么區(qū)別,也像水泥制的,可這只不過是錯覺,工人們在木制房屋的外面涂上了一層特制的漆,讓它們更堅固,堪比鋼筋水泥搭建的房屋,可內(nèi)里還是木頭。這些房屋的抗震性很強,但防火性不好,當(dāng)年關(guān)東大地震時,許多人都是因為煤氣管道爆炸引起大火被燒死的。
日本的住宅都很矮小,就兩三層,很簡樸。有的建筑還很有古韻,就和中國古代的建筑一樣,特別是在京都。進了京都,就好像回到了中國的唐朝,整個京都的格局和昔日的洛陽一樣,而且從風(fēng)水學(xué)的角度來說,京都也是一個好地方,在關(guān)東大地震的時候,京都毫發(fā)未損,這很令人驚奇?,F(xiàn)在的日本仍舊把去京都稱為“上洛”,日本人把京都看得和中國唐朝的洛陽一樣,可見京都在日本的重要性。
日本人的語言當(dāng)然是日本語,日語分成三部分:假名、漢字和羅馬字。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的平是平滑的意思,日文的平假名是由中國的草書演變而來的,而片假名是由中國的楷書演變而來的。
日本的漢字和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漢字一脈相承,只是更多使用繁體字和國字。國字是什么字?有的人可能要問了。其實,國字就是日本人自己造出來的字?!皪g”就是國字,那請問:“峠”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指的就是半山腰。
雖說日文中漢字很多,可有的時候你看見了卻未必真的懂它們的意思。譬如說,“豚”在日本是豬的意思,又比如說“玉子”在日本指的是雞蛋,還有更奇葩的是“無料”,在我們印象里它應(yīng)該是沒有佐料、沒有東西的意思,在日本卻是免費的意思!再有“丈夫”是結(jié)實的意思,“娘”是姑娘的意思,“手紙”是信的意思……想想我也是暈了。
走進日本之后,我更真實地了解了日本。過去,它博采眾長,自我發(fā)展;現(xiàn)在,它堅守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多方學(xué)習(xí)。有這樣一個國家做鄰居,我深深覺得壓力山大。我想,我們只有更加努力,更加虛心,更加富有學(xué)習(xí)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守好我們的國家,信心滿滿地迎接各種挑戰(zhàn)吧!
(編輯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