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般的王石
《馬光遠:萬科控制權爭奪的“紙牌屋迷局”》 2016年第7期
凡事有因必有果,王石和萬科能發(fā)展到今天,又遇到此番境遇,都有其必然性。換句話說,如果王石沒有浪漫情懷,萬科不可能以高品質的樓盤和細致入微的物業(yè)服務席卷全國,成為世界500強中的唯一地產企業(yè)。而也正因為“根本不熱愛房地產,做房地產是不小心”的王石的天真浪漫,他才會在65歲時遇到大坎。
試問,房子誰都會蓋,憑什么郊區(qū)拿地的王石能一騎絕塵?股票誰都能買,為何王石又對自己眼中的惡意收購視而不見?
其實,假如王石多一些心機,做一個形式主義的報告,讓大股東們把“同意”二字大筆一揮,形勢估計不會如此飛轉直下,但與體制內做法刻意保持距離的王石,近乎理想地認為,華潤這個名義上的大股東不會有對自己不利的行為。假如王石再多一些心機,從制度上入手,學學馬云的“事業(yè)合伙人制度”,就算無法做到阿里巴巴的“永遠不會讓資本控制企業(yè)”,但也應在投票權、提名權上作出明確規(guī)范,嚴防資本對公司業(yè)務的過多干預。
當王石明知寶能有覬覦之心,除了“口頭警告”外,仍然沒有筑起“護城河”。據王石自述,在寶能系增持到5%之后,他曾經在微信發(fā)過一條信息:“深圳企業(yè),彼此知根知底”。當寶能系增持到10%的時候,他見過“姚老板”一次,并明確說了“不歡迎”。但除此之外,王石似乎未采取過任何預案措施,防止寶能惡意舉牌。
總之,學給排水專業(yè)的王石,卻有著詩人般的思維方式和追求。不過,創(chuàng)造奇跡的英雄大抵如此,如果他世俗圓滑了,如果他委曲求全了,我們還會敬重他、欽佩他,視之為偶像嗎?
特約撰稿人 齊心
需要人工智能,更需要“人工智慧”
《當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我們怎么辦?》 2016年第5期
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我們再認識世界和自我,有了更多的入口。
人工智能背后,挑戰(zhàn)了我們兩種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價值觀思維。第一種自然不用過多解釋,人工智能本身是對人類智慧的“二次利用”,而非“二次開發(fā)”。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是告訴我們,團隊是很容易戰(zhàn)勝個體的,個體再厲害,在團隊面前也是容易失敗的;二是說明團隊創(chuàng)新大于個體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團隊創(chuàng)新的邏輯,AlphaGo擊敗了李世石,可以為人工智能的開發(fā)利用歡呼,我們也要沉思冷靜,人工智能如何走下去?
智能不等于智慧,畢竟前面還有一個“人工”,所以,這表明“人工智能”本質代表的還是“人類的思維”,只是更加突出“團隊”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這一點啟發(fā)還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對人類來說一個重要的“關口”就是價值判斷,通俗來講,我要拿“高科技”的玩意兒怎么玩?干什么?這取決于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因此有些西方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高科技越多越加速人類的滅亡,這種擔心并不多余。所以,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研究東方的智慧,比如我們的《道德經》《易經》等,尋找人類的發(fā)展方向,人工智能來了,這是我們探索世界邁出的一大步,而這一步邁向哪里?就不是人工智能解決的了,而需要“人工智慧”。
山東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業(yè)文化師 曹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