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
2049年是建國百年的里程碑式年份,屆時中國具備什么樣的人口結構和競爭力是事關國力的重大話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中,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1979-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9.8%,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其間,人口紅利的作用相當明顯。但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shù)量逐年減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明顯,這也構成了經濟下行壓力的因素之一。
新實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將對未來人口態(tài)勢帶來一定影響,比如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在一代人之后增加勞動力供給,降低人口負擔比,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據(jù)估算,新政將使老年人口比重與不調整政策相比降低2個百分點,2049年可增加3000萬以上勞動力,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約0.5個百分點。但在二孩政策大門前徘徊的目標人口大有人在,他們雖有生育權限,卻不一定有生育條件和愿望?,F(xiàn)在中國不懼怕“嬰兒潮”,而是擔心雖然新政落地,但要徹底扭轉生育率低迷狀況還需更多舉措。
毫無疑問,人口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國家資源。問題在于,人口結構性漸變往往不易被察覺和重視。只有在經濟社會長期發(fā)展中充分考慮人口結構的新變化,關注人口均衡發(fā)展,再造人口比較優(yōu)勢,才能為長期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當今的低生育時代,年輕人口是人口實力的象征,也是最重要的經濟資產。2010年世界人口年齡中位數(shù)為28.4歲,其中印度為25.9歲,中國為35.2歲,美國為36.8歲,日本為44.6歲。但到2025年,年齡中位數(shù)就會變成:印度30歲、美國39歲、中國40歲、日本50歲。美國由于生育率保持近2.2的世代更替水平,且不斷有高素質年輕人口流入,因此人口實力將持續(xù)增長。按此趨勢下去,2049年時美國還像現(xiàn)在一樣生機勃勃,而中國則可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超過4億)的超級老齡化國家。如果那樣,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競爭力將明顯削弱。
從人口學角度看,美國之所以能長期保持領先地位,重要一點就是它持久保持了人口實力和優(yōu)勢。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甚至認為,到2020年,中國快速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變得比日本還要糟糕。而且中印之間的“龍象之爭”似乎也無懸念,到2049年,印度的人口將達到16億人口頂峰而且人口結構相對均衡有力,而中國以13億人口排在第二位,且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僅僅放開二孩或還不夠,中國還需鼓勵二孩甚至不限多孩,以便儲備年輕人口,優(yōu)化人口結構,大力培育技能型勞動力、知識型勞動力和智慧型勞動力,推動人力資本依托型的知識經濟增長,為實現(xiàn)建國百年目標提供生生不息的人口動力。(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