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若晗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詞句訓
練;實際情況;方法;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8—0096—01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幫助學生收集信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品質(zhì)、主動認識和理解自我、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筆者談談幾點淺見。
一、加強詞句訓練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主要內(nèi)容。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思想,進而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將閱讀課文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的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
二、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
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只相信教師而不相信學生的現(xiàn)象,個別學生已經(jīng)讀懂了課文,教師還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形容海水種種色彩和珊瑚的句子,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師一味地分析講解實際效果要好得多。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反映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難點在哪里,只要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讀一讀課文,就能知道學生的實際。只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凑n文內(nèi)容,看學生的實際水平,該講的講,該讀的讀,該練的練,該做的做。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nèi)容,教師的精力可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三、注重指導讀書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必須有目的、有要求、有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掃除讀音障礙,邊讀邊想,圈畫生字,標記疑問處。閱讀的目的要求明確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便能仔細認字,積極思考。第二個層次是整體感知課文。先由學生提出問題或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如,誦讀、輕聲讀、默讀、賽讀等進行充分地讀書,自主地思考。第三個層次是寄情于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策略進行閱讀,如,“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結合插圖,對照課文閱讀”、“讀時按自己的想象加動作”等。第四層次是指導個性化的閱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讀讀、說說、評評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這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沒有差生的概念,學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維激活了,閱讀自主了,個性也就發(fā)展了。
四、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1. 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書籍。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上的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shù)厥褂迷S多教材里沒學過的詞語,可見,這是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
2. 創(chuàng)造條件,形成閱讀氛圍。首先,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可適時組織學生介紹自己閱讀的好書、好文章和好的讀書方法,使學生之間交流讀書心得。其次,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如,設立班級圖書角,建議家長給孩子在家里建立自己的小書庫、小書桌,使學生手邊擁有他們感興趣、適合各種發(fā)展水平的閱讀資源。教師還要控制學生的作業(yè)量,保證學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包括選擇書籍和閱讀的時間。最后,要發(fā)揮小集體的力量。教師可提倡學生之間互相交換圖書進行閱讀,擴大閱讀資源。
綜上所述,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過程中,教師要談化教的痕跡,加強對閱讀的指導,注重閱讀思考的學習過程,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習慣,注重學生自己的口味,并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氛圍。這樣,就如同交給學生一把閱讀的鑰匙,讓他們利用這把鑰匙,去開啟一扇扇知識和智慧的大門。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