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each的禮貌原則認為衡量禮貌的標準是聽話人的損益度,聽話人的自由選擇空間及間接度。筆者認為言語是否禮貌不完全取決于言語本身(即直接語言是禮貌的,而間接語言是不禮貌的),一方面由于在實際的言語交際中存在大量的特例,另一方面言語禮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際雙方的語境文化,不同的語境或文化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語行為規(guī)范。本文討論的就是言語禮貌與非言語本身因素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言語禮貌;間接語;語境文化
一、引言
禮貌語用問題的研究具有明顯社會現(xiàn)實意義,在西方的禮貌原則影響較大,它的提出是為了拯救“合作原則”的不足而提出來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人們交際之間的摩擦,為此要最大限度地考慮他人,最小限度地考慮自己。具體體現(xiàn)在它的六條準則上:策略、慷慨、贊揚、謙虛、一致和同情。這六條原則要求說話人對聽話人始終要言聽計從,不得對抗,要抬舉對方,自己要保持低調(diào),為對方考慮等等。其衡量禮貌的標準是聽話人的損益度,聽話人的自由選擇空間及間接度。不少語言學家和語用學家對間接性言語與禮貌的關(guān)系頗感興趣。但是不是間接性程度越高就越禮貌、聽話人受益度越高、交際就會越成功呢?言語禮貌是不是完全取決于言語本身呢?
二、言語禮貌與言語本身關(guān)系
間接言語行為領(lǐng)域祈使句是最具有研究價值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會使用間接表達。祈使語氣從本質(zhì)上說是對聽話者的一種控制力或影響力,與人際交往原則不相容。因此,出于禮貌的緣故,在使用威脅他人面子的祈使語氣時通常采用間接方式,這樣就可以給聽話人更多的選擇空間,緩解強加之意,讓人易于接受。一般來說,說話人為了避免有強加于人之嫌造成不禮貌的后果,會盡量使用以下原則:1、互利原則;2、回避說話人原則;3、模糊原則;4、道歉原則;5、運用please緩解語氣——Please keep off the animals。6、善意謊言原則。但是,是不是這些原則適用于任何言語交際呢?在不同的語境文化下,這些禮貌原則是不是都起著相同的作用呢?言語禮貌是否完全在于直、間接言語行為本身?有沒有其它因素在起著制約性作用呢?
三、言語禮貌的非言語本身因素
1、祈使語氣與禮貌相容之特例
前面提到的祈使句在一般情況下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對他人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它與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是背道而馳的,為此人們總是盡力不用或是采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祈使的內(nèi)容,以有效實現(xiàn)其交際目的。然而是不是所有情況都遵循這一原則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筆者就將列舉幾種情況,在這幾種情況下,祈使語氣與禮貌是可以相容的。
第一。對聽者有益。即說話人對聽者提出的要求或請求是使聽者直接受益的,以不容遲緩、直截了當?shù)钠硎拐Z氣說出來能使聽者感受到說話者的熱情及對自己的體恤,從而顯得禮貌得體,能夠促使雙方實現(xiàn)有效交際。如站在賓館門口的門童見客人拎著沉重的箱子向賓館走來時就會主動上前提供幫助。
第二。對雙方都有益。類似第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提出的要求是對雙方都有益處的,且這種益處在聽者聽來也是一目了然的。如說話者熱情地向?qū)Ψ教岢鲅埱翌A料聽者樂意去做,如兩個電影迷逛街時同時看到最新的電影海報,A對B發(fā)出邀請——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B肯定會欣然接受提議。
第三。時間緊迫。有時由于情況緊急,危及到說話者或聽者利益安全,不容多說,采用間接委婉的語言肯定就不如祈使語氣收到的效果好。如某人向火警打電話求救,消防員到現(xiàn)場后見求救者身上著火馬上大聲命令:Take off your jacket quickly!
第四。對聽者的邀請、款待。為顯示說話者的熱情、不遲疑的態(tài)度,使聽者感到親切、受到尊重,說話者一般會直接采用祈使句來表示自己的禮貌。
第五。交際雙方關(guān)系親密。在密友、情侶、夫妻之間如用間接、委婉的語言只會使聽者覺得生疏,甚至是譏諷。如丈夫要妻子把床頭的襪子遞給他時也不會“禮貌”到說Would you willing to pass me the socks?這樣妻子肯定會以為什么地方得罪了丈夫。
第六。說話者身份特殊。如醫(yī)生給病人開完藥后用直接的祈使語氣可使病人覺得醫(yī)生可靠、能夠信任,如間接、委婉地向病人提出要求反而會使人覺得其是一個冒牌醫(yī)生才不能給出肯定、直接的醫(yī)囑。
2、言語禮貌的語境文化規(guī)約
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的認知語境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熊學亮(1999)認為交際無非涉及到物理語境、語言語境和認知語境三種,在前兩種語境缺乏的情況下,認知語境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因為前兩種語境因素在一個語言機制和文化修養(yǎng)已經(jīng)成熟的人那里,已經(jīng)內(nèi)在化、系統(tǒng)化和圖式化成了包含主要語用知識的認知語境。要成為一種文化中正式的一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學會如何跟該文化中的其他人一樣去觀察、思考和行動。通過一生不斷地與他人在不同的語境下交往,獲得得體的基本知識、經(jīng)驗、期待和信念框架(Moore & Carling,1982),而這些框架是言語交際禮貌的最基本條件。
英美禮貌得體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他人面子的威脅,需要給他人一種自主感。與此同時,要最大限度地保住他人的面子,即對方認同的需要,主要是通過言語直接度的改變、積極和消極情感的變化以及不同表達方式的強度變化來實現(xiàn)。對英美人來說,該強調(diào)的信息一定要強調(diào)夠,不該強調(diào)的信息就一定不要強調(diào),否則會引起交際不得體。比如在交際善意信息時(比如認可、感謝、祝賀、問候等),英美人多傾向于利用各種手段來擴大這種善意效果,比通常更武斷、更具依附性、涉他性,即更加具有強制性、言語更直接、明晰、強調(diào);聲音上一律用降調(diào)、肯定語氣、重音,而且在身體動作上一般滿面笑容、兩眼直視對方。然而在傳遞非善意信息時(比如不認可、批評、拒絕等),英美人多傾向于通過不太武斷、非涉他性的言行來減輕非善意效果,即減少對方的面子丟失,盡可能保住對方的面子。
然而,英美人的禮貌得體言行在東方文化圈里就可能無法接受。比如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禮貌得體言行:交際時依賴暗示性的陳述,避免直接表述,偏愛使用例子和類推來解釋闡明觀點。并在陳述、解釋、闡明、辯明其觀點時,中國人的辯解方式比英美人更具循環(huán)性,通常是先描述某一件具體的事件,然后回顧其歷史由來,解釋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最后展望或進行道德性勸誡,缺乏復雜而有力的辯論辭令。在批評或勸告對方時,中國人常用委婉語、雙重否定、低調(diào)陳述或引用歷史典故??偠灾跐h語文化圈里,一般認為恭敬禮讓是禮貌得體的。
四、結(jié)語
通過本文的討論,筆者認為言語的禮貌問題不完全在于直、間接言語行為本身。一方面,在實際的言語交際中存在著大量的特例、反例,證明在有些情況下直接語言可能是禮貌的,而間接語言可能是不禮貌的;另一方面決定于人們過去經(jīng)驗基礎(chǔ)之上的認知期待,認知期待又受制于不同的語境文化規(guī)約,這樣三方面共同形成一個禮貌言語評定的框架和參照體系。
【參考文獻】
[1] Moore T & Carling C. Understanding Language[M].London: Macmillan, 1982.
[2] 顧曰國. 禮貌、語用和文化[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2(4).
[3] 劉國輝. 間接言語行為取向的隱含動因探討[J]. 山東外語教學, 2001(4).
[4] 熊學亮. 英漢前指現(xiàn)象對比[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
周妍(1980—),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單位: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