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杰羅姆模式和賀拉斯模式在翻譯中廣泛應(yīng)用。但是,不能說哪一種翻譯方式更具有優(yōu)越性。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兩者之間也存在著相似性和差異性。通過對比研究兩種翻譯模式,使譯者在今后的翻譯過程中合理應(yīng)用兩種模式。本文嘗試說明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絕對的翻譯模式,翻譯過程是動態(tài)的。
【關(guān)鍵詞】杰羅姆模式;賀拉斯模式;動態(tài);對比
一、引言
翻譯不是件易事。楊自儉指出,在翻譯過程中有8個重要因素。分別是外在環(huán)境,作者,原文,原始讀者,譯者,目標讀者,翻譯的文本及翻譯過程。何昌邑提出,“翻譯標準具有歷時性,動態(tài)性及民族性的。有時,經(jīng)常在幾個詞之間徘徊并且試圖找到一個最佳的詞。”“翻譯過程中的矛盾就是語言與文化的沖突”。區(qū)林及何昌邑曾經(jīng)指出“翻譯是個復(fù)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了許多因素,特別是文化差異”。綜上所訴,學(xué)者都在直接或間接提出文化是翻譯的一個重要準則。
二、賀拉斯模式
1、文化背景
賀拉斯模式是以羅馬詩人弗拉庫斯·賀拉斯命名的。在奧古斯丁期間,賀拉斯(65—8BC)是一位著名的羅馬抒情詩人及翻譯家。他的翻譯理念寫在了他的名為的書中。在此書中,他說到“不要擔(dān)心字對字的翻譯,作為忠實譯者,而是在文化之間進行翻譯”。從賀拉斯的翻譯模式中,可以輕松地判斷出他強烈反對字對字的翻譯。在他看來,作為一名忠實譯者應(yīng)該滿足譯入語及譯出語的語言要求。作為一名翻譯者,應(yīng)該平衡客戶及語言的要求。與此同時,賀拉斯提出,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譯出語的要求可改變詞匯或增加新詞。但是為什么賀拉斯會反對字對字的翻譯模式呢?
這和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密切聯(lián)系。在那個時期,羅馬人已經(jīng)意識到其已經(jīng)在軍事上征服了希臘。所以,他們不再認為希臘作品具有優(yōu)越性。因此,他們的翻譯不是采用直譯或模仿,而是要超越原來的希臘文本。在此時,翻譯就是要產(chǎn)生他們自己語言的文本并且服務(wù)于羅馬的讀者。翻譯就不再遵循希臘文化而是根據(jù)羅馬統(tǒng)治的需求決定。對他們而言,翻譯就意味著征服。因此,翻譯成為了一種創(chuàng)造或調(diào)整。保真不再意味著全部的忠實,而是成為語言之間的妥協(xié)。在這個翻譯模式中,顧客是譯者主要考慮點。協(xié)商成為翻譯過程的中心思想。
2、賀拉斯模式的利與弊
賀拉斯強調(diào)文化環(huán)境,文本機構(gòu)及譯入語言者的文化模式。由此觀之,他歸化的先驅(qū),及透明的翻譯策略,流暢的風(fēng)格。從而對目標語言讀者而言,使譯入文本的陌生性最小化。在許多情況下,翻譯也是具有歷史性。在翻譯過程中,越是了解歷史,那么翻譯的忠實性越高。甚至,“不同翻譯遵循不同的翻譯標準,即使是同一個譯者在不同時間地點也會采用不同的翻譯標準,因為隨著時間的演變,翻譯標準也在不斷變化?!?/p>
從某種程度上說,賀拉斯模式在翻譯像成語這些時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例1:As you make the bed,so you lie on it。In Chinese it means“自作自受”。例2:Justice has a long arms。In Chinese it means“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雪來形容物體的白。比如,白如雪。但是在想非洲等其他位于赤道上的其他國家而言,他們對雪完全沒有概念。所以,當譯者在翻譯把像這樣的成語翻譯給這些國家時用“白如羽毛”會更容易讓當?shù)厝私邮堋?/p>
但是,賀拉斯模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缺乏文體的特色。奈達指出“對于內(nèi)容而言,文體風(fēng)格位居其次,但是它并不是不重要?!边@表明翻譯中除了語言方面,一位優(yōu)秀的譯者應(yīng)該盡量遵循原文的文體特色。其次,缺乏動態(tài)忠實度。文化是有歷史局限性,動態(tài)性及民族性?!白髡?,譯出語讀者,譯者及目標語讀者都具有同質(zhì)性和多樣性。因為沒有唯一的或全球通用的翻譯標準。那么,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對等和忠實?!弊詈?,也需要理解文化不僅是涉及到詞法,句法及語用,同時也涉及到如行為文化,系統(tǒng)文化社會心理等。
三、杰羅姆模式
1、文化背景
杰羅姆模式來源于圣人杰羅姆(331—420)。杰羅姆模式的典型應(yīng)用是在《圣經(jīng)》的翻譯中。他是一位翻譯家,歷史學(xué)家同時也是神學(xué)家,精通希伯來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他的翻譯理念寫在一書中?!拔姨拱壮姓J在我翻譯的古希臘文本中我沒有按照逐字翻譯的方式,而是意對意的方式。除了在翻譯《圣經(jīng)》時,因為他的詞的順序都是一個謎?!痹诋敃r,《圣經(jīng)》對基督教而言是圣書。如果譯者在翻譯《圣經(jīng)》時犯了一些和宗教精神有沖突的錯誤,那么基督徒將會和譯者起沖突。所以,所譯出來的文本必須嚴格地忠實于原文。
2、杰羅姆方式的利與弊
“一些翻譯當中必須嚴格遵循杰羅姆翻譯模式,比如對條約,郵政編碼,官方文件及法律的翻譯?!崩?:All activities of an equity joint venture shall compl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s,decrees and pertinent to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例2:I read his letter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surprise because she is still slim,excitement because she still remember me。這些都需要字對字的翻譯方式。
杰羅姆相信翻譯的忠實度取決于字典,而譯者卻位居其次。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在西方翻譯史上幾經(jīng)變化。譯者在翻譯中的作用就如工具或仆人。而工具和仆人就意味著譯者必須嚴格遵守字對字的翻譯。在杰羅姆模式中,譯者只是工具或仆人并且多數(shù)情況下譯者的地位是很低的。而在賀拉斯看來,翻譯的功能是構(gòu)建詩歌的作用和是實際的操作者。而這也不是總是正確的。比如在中國的菜肴中有紅燒獅子頭,螞蟻上樹,兩畝地等。在英語中有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翻譯成中文是集思廣益。在公共區(qū)域會看到有“吸煙請到吸煙區(qū)”的標志。在杰羅姆模式下,則譯成“To smoke,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爸袊莻€講究禮儀的國家,所以即使是禁止做某事,其也會更喜歡用‘請。但是在英文中,在相同的情況下則不會這樣來表達。按照字對字的翻譯方式,翻譯成英文后則是表達邀請其他人來吸煙而不是禁止吸煙了?!?/p>
四、杰羅姆模式與賀拉斯模式的對比研究
兩種翻譯模式都在強調(diào)忠實或?qū)Φ?,這是兩者的共性。很久以來,翻譯標準都是討論的熱點。幾乎每種翻譯模式的產(chǎn)生都有相應(yīng)的背景,也和譯者自身的學(xué)識有關(guān)。但是無論何時或何人,他們都強調(diào)翻譯的忠實度及對等性。
但是兩者有不同的著重點。杰羅姆模式強調(diào)翻譯應(yīng)該忠實于原文本,這就意味著在翻譯過程中最好采用字對字的翻譯。“賀拉斯強調(diào)應(yīng)該對顧客忠實?!边@就意味著我們要了解我們的顧客。在杰羅姆模式中,我們不應(yīng)該帶著自己的情感去翻譯,并且也不該改變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因此,翻譯的好換完全取決于是否有一本好的字典。這就如現(xiàn)在采用的逐字翻譯。在賀拉斯模式中,對等性強調(diào)的是從顧客的角度翻譯。毫無疑問忠實度或?qū)Φ刃允欠g中的核心點。但是,“很難從字,短語,句子,段落,話語,歷史或文化來判斷目標文本是否忠實于源文本。”
在文化資本范疇中,賀拉斯模式在實際翻譯中更重要。這種翻譯模式易于展示翻譯中的相關(guān)制度約束的協(xié)商過程,并且譯者個人學(xué)識影響到翻譯。和杰羅姆模式相對比,賀拉斯模式在翻譯過程中更有時效性。
在中文中“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有兩種對應(yīng)的英文翻譯版本。第一種是“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第二種是“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第一種是基于杰羅姆模式。采用字對字的翻譯,所以理解起來很方便。但是對于西方國家而言,對米的概念很抽象。對于他們而言,更熟知面包和面粉。第二種基于賀拉斯模式。根于目標語言的特點進行翻譯。所以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更易于理解。在西方成語中有“It i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如果譯成“這就像板球一樣重要”。中國人會覺得很奇怪。但是如果應(yīng)用賀拉斯模式則是“這就像吃飯一樣重要”。對于人類而言,心臟是個很重要的器官。在中文和英語中“give someones heart to somebody”可以直接和“愛上某人”進行互譯。但是“如果要表達‘用心去愛,會譯成‘love with the heart。讓人驚訝的是在西非和美洲國家會用‘love with the liver‘love with the stomach來表達‘用心去愛”。
五、總結(jié)
翻譯《圣經(jīng)》時,杰羅姆選擇逐翻譯;翻譯“次重要”語言時,賀拉斯更多考慮“強勢語言”。在不同的生活背景及社會背景下,杰羅姆和賀拉斯采用不同的翻譯模式。即使在今天,已經(jīng)有了很多種翻譯模式及標準。有時更偏向于采用杰羅姆模式,如翻譯法律,政府文件等。有時更傾向于賀拉斯模式,特別在翻譯成語時。無論何種翻譯模式,它們都只是給譯者提供一個翻譯視角。在實際翻譯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
【參考文獻】
[1] 尹延安. 楊自儉翻譯學(xué)系統(tǒng)理論探究[J]. 上海翻譯, 2010(4):26-30.
[2] 何昌邑. 論翻譯標準與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guān)系[J]. 云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4(6):135-139.
[3] Nida E.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1.
[4] 區(qū) 林, 陳 燕. 論三種模式的主要異同[J]. 思想戰(zhàn)線, 2010年人文社會科學(xué)專輯, 2010,36:267-269.
[5] Lefevere A.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 Book[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 劉宓慶. 文體與翻譯[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公司, 1988.
[7] 何自然. 語用學(xué)講稿[M].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10.
[8] 張亞丹. 杰羅姆模式和賀拉斯模式對比研究[J]. 咸寧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01):31-32.
【作者簡介】
李利(1989—),四川眉山人,碩士研究生學(xué)歷,單位:云南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