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
特征特性:種雞性能好,早熟,體重均勻,腳細短、黃色,毛色金黃,羽毛緊湊貼身。
商品代肉雞性成熟早,抗病力強,生產性能高,公雞為正常型,生長速度快,羽毛純金黃色;母雞為矮腳型,體型緊湊,羽毛純黃色貼身,具備地方土雞外形。
產量表現:種雞24周齡開產,開產平均體重2050克,產蛋期成活率92%,種蛋合格率92%,受精率92%,出苗率88%。商品代公雞63日齡體重1650~1750克,料肉比(2.20~2.35)∶1,母雞80日齡體重1350~1400克,料肉比(2.65~2.80)∶1。
養(yǎng)殖要點:育雛前3天,溫度一般為33~35℃,4~7日齡時可降至32~34℃,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育雛器溫度與室溫相同時停止供溫,但室溫應保持在20℃左右,不宜再下降。濕度一般以相對濕度 60%為宜。1~7日齡時采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的光照程序,光照強度為40勒克斯。以后,光照時間為每天24小時,光照強度為20勒克斯。
新興矮腳黃雞各階段飼養(yǎng)密度與飲水及采食位置如表1所示。
每1000只1日齡雛雞應該有15個4升的飲水器,內注足夠新鮮且清潔的水。雞的飲水量與氣溫有關,一般為喂料量的2~3倍。
當雛雞出殼后20小時左右開始喂食。開始時投入料不宜太多,采用“勤添少喂”法,通常10日齡內,每日喂6~8次,以后每日喂4~6次。每次添加飼料只占槽深的1/3~1/2,以防撒料。
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方式。生產區(qū)應經常清掃沖洗,定期用消毒劑消毒,減少污染。并要經常帶雞消毒。擬定一個符合本地疫情的免疫計劃并按此計劃做好免疫接種。
新興矮腳黃雞配套系適宜在我國華南、華東、華中等地區(qū)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