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敏
戰(zhàn)國時代,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之外,其實還有一個“老八”,它位于河北省石家莊與保定之間,曾與七國共同稱王。
公元前5世紀,周王朝統(tǒng)治日漸衰落,中國進入戰(zhàn)國時代。一個在北方大山深處逐步壯大起來的古老民族——鮮虞,建立起中山國。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子民向東越過太行山,定都在諸侯國勢力薄弱的地帶。這個弱小的國家從一開始就受到強敵的不斷侵擾,終于在公元前407年被魏國所滅。但逃避于大山中的中山國桓公勵精圖治,經過二十多年的抗爭,再度出山復興了自己的國家。此后,中山國逐漸國富兵強,開疆拓土。
在七個“萬乘之國”各建霸業(yè)的局面中,“戰(zhàn)國老八”雖然東西只有五百多里長,只是一個“千乘之國”,卻在文字、思想、藝術等方面創(chuàng)造了堪稱“中華輝煌”的燦爛文化:
文字——看刻在鐘鼎上的篆書漢字,是那么圓潤遒勁,堪稱中國古文字的精品。而欲飲琵琶馬上催、對酒當歌的宮廷音樂與邊塞詩歌,塞外鼓角般滄桑的大漠風光,則與坦蕩雄渾的中原文化進行了最完美地結合;
思想——崇尚“忠、孝、仁、義、禮、信”,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色彩;
音樂、舞蹈藝術——既有游牧民族剽悍雄健的傳統(tǒng),又有華夏民族柔和婉麗的風格,形成了中山藝術的獨有特色;
工藝——其充滿神秘色彩的精美文物做工之精巧,聯想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令人嘆絕。
此外,其出土的一萬九千余件文物中的絕大多數均是稀世珍寶,創(chuàng)造了三項世界之最、四項中國之最:
世界現存最早的碑碣實物——守丘石刻;
世界最早有方向、有比例的銅版建筑圖——中山王厝兆域圖銅版;
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實物酒——中山王酒;
我國首例風神飛廉形象實物——銅錯銀雙翼神獸;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游戲投壺——青銅投壺;
我國目前發(fā)現最古老的桑封實物——銅“山”字形器;
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最多的一件戰(zhàn)國青銅器——中山王鼎。
“戰(zhàn)國老八”生于患難之中,被大國欺凌而變強,為強國占領又復生,其不屈不撓、頑強自立的精神世所罕見,在強國包圍之中發(fā)展經濟、壯大自己,幾乎躋身于強國之列,這樣的自強不息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
然而,后期的“戰(zhàn)國老八”國王卻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當時,秦、魏等國推行變法,改革弊政。趙武靈王為了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實行“胡服騎射”。隨后列國都在獎勵耕戰(zhàn),“戰(zhàn)國老八”卻舉國上下都“戰(zhàn)士怠于行陣”“農夫惰于田”,出現“兵弱于敵,國貧于內”的局面。公元前305年,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見時機成熟,便發(fā)動了吞兼“戰(zhàn)國老八”的戰(zhàn)役。公元前296年,趙國滅亡了“戰(zhàn)國老八”。
今天,當人們站在“戰(zhàn)國老八”的文物前,沒法不如此感慨:“縱然有那么多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又如何,兩百多年的燦爛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能是一瞬,所以‘戰(zhàn)國老八注定只能活在文物里?!?/p>
《史記》對這個諸侯國的記載少之甚少,其他史籍對它的記載也非常有限。隨著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使得很多觀眾對據說出土于中山古國的神秘大鼎以及那款古典華美的銅燈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此點燃了國人探尋中山古國的熱情,那個沉睡太久的“戰(zhàn)國老八”才露出朦朧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