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問學校“天問”文學社謝翱
?
知足,知不足
宜昌天問學校“天問”文學社謝翱
我自小便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農(nóng)村,過著平凡而安寧的日子。奶奶家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一輩子在田地里辛勤耕耘。而爺爺,本出身富貴人家,卻因為家道中落而只能靠幫人守田為生。
我曾聽爺爺說過,在他10歲以前,一直過著富裕的生活,從不為衣食住行而擔憂。他的父親是鎮(zhèn)上非常有名望的人,家庭的富裕讓他不知道什么是貧窮。直到他10歲那年,家里遭遇了動蕩。一夜之間,鎮(zhèn)中最顯赫的人家頃刻敗落,為了保證爺爺?shù)陌踩?,家里的親戚把他送到了一個偏僻的村落。當時年幼的他還未從失去雙親的痛苦中走出來,就被迫開始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
我不能體會生活發(fā)生天翻地覆變化時,爺爺心中的恐慌和痛苦,但每當爺爺提及這段日子時,我從他眼中的淚水,也能感到一絲心痛。但爺爺常說,那時他很幸運,即使生活不似從前那般富裕,每天要忍受饑餓的折磨,但至少他保住了命。他身上寄托了父母的期望,這也令他足夠幸福了。有的東西,如衣食住行,雖然簡陋樸素一些,也應當知足。
小編點評:文章通過對爺爺“知足”和“知不足”這兩種生活態(tài)度的闡述,使看起來截然不同的兩個特點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相互深化的效果。文中的事例也選得非常有代表性,對生活殘忍面的寬容、樂觀,以及對求知的癡迷、忘我,都讓爺爺?shù)男蜗筘S滿、立體起來。爺爺最后的那句話讓文章主題得到了升華,引人深思。
爺爺小學都沒畢業(yè),卻是鄉(xiāng)里的名人,每逢過年過節(jié),要寫對聯(lián),村民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爺爺。奶奶曾告訴過我,爺爺可謂是嗜書如命,一有空閑,便捧起書來細細品味。有一次,爺爺為了看書,忘記了奶奶交待給他的農(nóng)活,奶奶氣急敗壞地撕掉了爺爺?shù)臅?,爺爺很是心疼,像是失掉了最心愛的寶貝一般,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在蠟燭下細細粘好了這本書。那次之后,爺爺對讀書的熱情非但絲毫未減,反而更加癡迷了。
爺爺愛教我寫字,一筆一劃,仔仔細細,他常常緊握我的小手說:“孩子啊,生活可以簡陋,但心靈絕不能簡陋,在追求學問和修身養(yǎng)性上,就應當知不足,萬境皆空,唯有心靈的富足才是永恒?!?/p>
知足而又知不足,謝家家訓,我銘記在心。
插圖:楊明
欄目主持人:周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