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思想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因此,高校輔導員更要不斷踐行“四有”標準,促進培養(yǎng)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四有”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064-01
作者簡介:何桂玲(1985-),女,廣東梅州嘉應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廣東 梅州/514000 )
高校輔導員是一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人員,具有教師和管理干部的雙重身份。其思想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大學生,高校輔導員要不斷踐行“四有”好老師標準,為培養(yǎng)造就“四有”社會主義新人而不懈努力。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輔導員,培育“有理想”的大學生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工作首位。高校輔導員應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帶領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黨的教育事業(yè),注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將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基礎,著眼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自覺將國家的前途命運同自己的社會責任結合起來,熱愛黨、熱愛祖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輔導員,培育“有道德”的大學生
教師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教育出“有道德”的大學生的重要條件。要教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輔導員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嚴于律己、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踐行。通過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和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疑惑和困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習困難、家庭困難、心理困難”等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在潛移默化的相處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質,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
三、做有扎實學識的輔導員,培育“有文化”的大學生
在大數(shù)據信息時代做好高校輔導員,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學識,具備廣博的通用知識,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的學科知識;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等專業(yè)的學科知識;掌握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其他知識;還需具備較高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危機處理能力等。這就要求輔導員始終處于學習狀態(tài),不斷充實、拓展自己的學識。要以科學理念為實踐行動的先導,學習專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用理論武裝反思的頭腦,將各類知識巧妙的滲透給學生,拓寬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點燃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的火焰,積極探索世界。
四、做有仁愛之心的輔導員,培育“有紀律”的大學生
高校輔導員最基礎核心的工作是維護校園和學生的安全穩(wěn)定,安全穩(wěn)定工作不僅僅要靠嚴厲的制度管理,也要求輔導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循循善誘。以育人為導向,以仁愛之心為基點,把嚴格與引導大學生遵紀守法、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結合起來;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引導、教育,化解矛盾沖突,努力培育“有紀律、守紀律、做表率”的大學生。以仁為本,嚴愛相濟,以尊重、理解、信任、愛護學生為基礎,與學生交友,以仁愛之心溫暖學生,為學生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充滿自信,敢于傾訴,引領學生健康發(fā)展,快樂成長。
高校輔導員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立己樹人、嚴謹篤學,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修養(yǎng),在發(fā)展自身的同時,完成培養(yǎng)“四有”大學生的光榮任務。
參考文獻:
[1]中發(fā)[2004]16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S].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S].2006.
[3]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R].北京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朱守鋰